黃興旺
代表建議去哪兒了?
4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代表建議交辦會,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823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已統一交辦。
那么,這823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都是哪些代表提出的?其內容都是什么?最終交由哪些政府部門去辦理?辦理結果如何,解決了哪些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們無從得知。
代表建議去哪兒了?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哈爾濱市民李林表示:“每到兩會期間,總聽說這個代表提了什么建議,那個代表提了什么建議,但這些建議到底怎么辦理的,哪里能看到結果,還真不知道。”
一位人大工作者向記者坦言,“代表建議的內容,以及辦理情況,普通百姓確實很難了解。”
今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律師秦希燕提交了近十條關于加強人大代表平時履職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將承辦部門對人大代表建議的答復公開與否的決定權,交還給代表自己。
秦希燕代表表示,2014年全國人代會期間,自己一共提了8個議案和9個建議。當年下半年他陸續收到了各個承辦部門的書面答復函。但這些印在紅頭文件紙上的答復內容,卻讓秦希燕犯了難。只有極少數答復函上寫著“同意公開”,多數答復函上標注著“不宜公開”或者“僅同意向代表公開”。這讓秦希燕覺得,沒法通過公開答復內容來向他所代表的選民一個交待。
“公開與否應該讓代表來決定,代表不滿意,就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出來。”秦希燕在小組審議時說。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萍鄉市鑫海岸商務酒店總經理侯玉雯代表對此有同感,她認為,代表建議大多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公開部門辦理結果,有助于更好回應群眾關切。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推動代表建議辦理結果的公開。
民主應有之義 現實大勢所趨
近些年,公眾對人代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除了從電視、報紙上了解部分代表的建議外,尚無一個方便可靠的渠道去了解所有代表提交的建議,更遑論建議辦理結果了。
監督法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而建議辦理公開,是監督法的應有之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議辦理公開透明更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
近年來,代表建議出現了臨時湊數、閉門造車、空洞無物的問題。“跟風議案”、“口水建議”,乃至有違常識、偏離法治道德原則的“雷案”屢見不鮮,要提升代表議案、建議的整體質量,除了代表自覺,人大強化內部約束機制外,最為根本的路徑莫過于推行建議信息的公開化,以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代表建議公開,其好處還在于可以讓其他代表了解建議提出和辦理情況,如果別人已經提過相關問題、正在辦理,或者問題已經解決,就沒有必要再提了。同時,這種公開透明有助于讓人民群眾知曉自己所在選區(或選舉單位)選出的代表提了哪些建議,便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代表建議的民意含量。
更重要的是,通過媒體公開代表建議信息,將國家機關的建議辦理工作置于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強辦理單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實現主辦、承辦單位由“要我辦”變成“我要辦”,使政府向人大負責、向人大代表負責、向人民負責的意識進一步強化。促進監督工作由程序性監督向實質性監督轉變,最終提高建議辦結率和落實解決率。
有學者表示,在當前,公開人大代表建議的技術條件業已成熟。在信息傳播技術不夠發達的過往,要公開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確有一定難度,但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進步普及,公開人大代表的具體履職情況已不存在任何技術困難,所費也甚微。
《民主與法制》雜志記者計偉民表示,公開透明,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接受監督,則是一切政治權力的法治底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語境下,走過了六十年風雨歷程的人大制度和實踐,理應在公開化的道路上破障闖關,各級人大應盡快推出相應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代表議案、建議的公開步伐,是加速的時候了!
地方人大率先“吃螃蟹”
和許多人大工作方式的創新往往由下向上推動一樣,很早以前,一些地方人大已經開始對代表建議和辦理公開進行了探索。
春江水暖鴨先知。天津市南開區人大常委會自2004年開始,對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工作實行 “三公開”,即每年區人代會后,將確定的代表議案、建議件,通過《天津日報》向社會公開代表議案及建議內容、公開辦理部門和辦理意見,年底公開辦理結果。實行“三公開”辦法,使建議辦理工作完全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
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市人大網站,公開了昆明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辦理結果,公開的內容還包括建議原件、答復內容等。這在全國省會城市尚屬首次。昆明市人大常委會還專門制定了《人代會代表議案審議和建議辦理結果向社會公開辦法(暫行)》,明確規定市人大代表議案審議和建議辦理結果向社會公開的方式、內容、范圍、途徑、程序、時間等。
事實證明,哪里有公開透明,哪里的代表建議辦理滿意率就高。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人大常委會對代表建議的內容、承辦單位、辦理結果、滿意程度等方面,在《夷陵人大信息網》等新聞媒體上予以公開,讓人民群眾參與監督,進一步提高了代表建議的質量和辦理實效,使代表建議辦結率、見面率、滿意率達到了98%以上。
2009年4月,遼寧盤錦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將代表議案和重點建議及辦理情況在《盤錦日報》上予以公布。這些建議在媒體上公開以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促進了有關部門的辦理工作,增強了代表建議辦理的透明度,極大地促進了代表的履職熱情。
2013年,重慶市潼南縣對代表建議實行“兩公開一測評”, 即通過當地報紙,將代表建議向社會公布,辦理過程向社會公開,最后,還要進行辦理結果滿意度測評。
“人大公開辦理過程和政府的自我‘曝光’,對承辦部門是一次極大的觸動,過去那種‘你提我答’、‘文來文往’的辦理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必須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心,提高辦理滿意度和落實率。”潼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肖順說。

相較于市、縣(區)人大常委會,這項工作在省級人大常委會層面開展得比較審慎。2014年5月26日,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將2014年度湖南省人大代表建議目錄通過湖南人大網進行公布。有評論認為,僅僅公布建議目錄還遠遠不夠,公布辦理結果更讓人期許。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聯絡工作委員會稱,今后將逐步探索向社會公開建議全文和辦理結果,不斷提高代表建議工作信息化、公開化水平,促進代表建議質量和承辦單位辦理質量的提高。
建議辦理公開破題
雖然一些地方人大陸續試水建議辦理公開,但目前大量議案、建議仍然只是在人大與政府部門之間封閉流轉。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強調。代表建議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公開代表建議全文和辦理結果,也是推動政府權力運行、增強政務公開的重要舉措。其對于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正是考慮到公開的重要意義,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規定從2015年開始,采用摘要公開的形式,公開建議和提案辦理復文的主要內容;從2017年開始,對于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建議和提案辦理復文,原則上都應全文公開。通知中還提到,國務院辦公廳將加強考核評估,適時開展專項檢查,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做好建議和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
許多地方政府也隨之發布了相應的通知。
2014年11月,四川省政府要求從2015年開始,各市州、縣市區、省直各部門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建議和提案辦理復文,除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姓名、聯系方式和抄送范圍等外,原則上應全文公開。
今年4月,貴州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門政府網站在4月底前建立“建議提案公開專欄”,公開辦理結果信息。對于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建議提案辦理復文,各主辦單位、獨辦單位和分辦單位要主動公開辦理復文的主要內容。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微博、新聞媒體等方式,在辦理復文和相關信息形成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主動公開。
此舉無疑將會與人大形成合力,使代表建議和辦理結果公開穩步推進,全面鋪開。
…………
今年3月8日,張德江委員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代表建議和辦理結果公開。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人大常委會和各級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到2017年,各級人大代表建議和辦理結果的公開,將由破題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