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王鵬
【摘要】當代大學生,其主體主要是90后,他們是互聯網中的原居民,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視頻傳播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了新形態的變化,那么這種新形態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通過什么形式表現出來;當代大學生在獲取視頻過程中又表現出哪些偏好,視頻信息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本文以合肥大學城學生群為研究對象,對這些問題展開調研和探討。
【關鍵詞】視頻傳播大學生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信息,中國的網民數量已達6.32億,學生依然是中國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占比25.1%,此外20歲-29歲的網民數量占比重最大,達到了30.7%①,這個年齡層的群體大多都是在校大學生,也就是說,目前大學生是我國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
網絡視頻一直是網民上網關注的一大熱點,隨著上網速度逐漸變快,移動互聯的普及,網絡設備的不斷升級更新,視頻在互聯網傳播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視頻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影響力如何?網絡視頻的深入和普及是否對大學生的行為及思想有著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通過實地調查來分析。
一、研究背景
根據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目前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達43877萬,網民使用率也高達69.4%②。從我國的整體網民情況來看,用戶的年齡構成以青年人居多,其中大學生占整體網民的20.6%,他們對于互聯網的接受度和使用度都非常高,尤其是近年來,大學校園的教育網和校園網設施都不斷完善,許多高校都已在全校范圍內覆蓋wifi,大學生有了更好的觀看網絡視頻的環境,大學生是互聯網視頻用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觀看網絡視頻已成為大學生上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網絡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會產生哪些影響?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互聯網大發展新媒體興起的背景下,視頻傳播在大學生傳播環境中會有什么樣的傳播效果。一則視頻在大學生中是如何傳播的,大學生主要通過哪些渠道獲取視頻,偏好于獲取什么樣的視頻信息,這則視頻是否會對大學生的學習行為,消費購買行為等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影響,又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研究新形態下視頻在大學生中的傳播,對于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研究現狀
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學術界對于互聯網的研究非常豐富,但對于網絡視頻來說,大多研究都是基于網絡視頻的傳播環境的分析,且相關研究甚少。李晉林先生在媒介研究上發表的《對網絡視頻研究現狀的思考》③中對于網絡視頻傳播環境分析認為當前互聯網的影響傳播泛濫,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湘潭大學2010年的碩士畢業生趙靚的碩士論文《微視頻在大學生中的傳播研究——以長株潭城市群的大學生為例》④,分析了微視頻能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的原因,對視頻的傳播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我們查了很多相關資料,雖然關于網絡視頻和大學生的研究很多,但對于網絡視頻在大學生傳播環境中的效果研究在整個研究領域少之又少。
四、案例選取
我們以合肥大學城的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包括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在研究中,我們以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總共投放了2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97份。所覆蓋的學生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覆蓋范圍廣。
五、數據結果分析
(一)看視頻的頻率(以周為單位)
1、數據分析
在此問題設置中,我們以周為單位,調查學生在一周時間內看視頻的頻率和時間。總共設置了三個頻率,“不怎么看”“偶爾看”和“經常看”。在被問卷的197人中“不怎么看”只有16人(占比8%),偶爾看和經常看的人分別為91人(占比46%)和90人(占比45.7%)。有近乎一半的學生經常看視頻,偶爾看和經常看視頻的學生的比例達到了91.7%;只有8.12%的學生不怎么看。
不怎么看視頻的學生分布的區間是1h以內。而偶爾看的群體則主要分布在1h—5h之間,如果按本次采集的數據來看的話,5h則是偶爾看和經常看的分界線。在一周內,如果看視頻的時間接近5h,那么就屬于經常看。對于學生這樣一個的特殊群體,不但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科技技術,而且處在一個很好的互聯網環境中,獲取視頻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但單從5h這個數字來看,大學生花在看視頻上的時間并不是太多,主要出于什么樣的原因?
2、原因分析
(1)對于不怎么看,偶爾看的群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很少看,我們做了相關的調查。此調查項共有七個選項,為多選題。
在主觀方面,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大量的時間用于學習,時間緊,是很少看視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沒時間看這一項占到了62.62%,居于首位;在客觀方面限制的因素主要有網速太慢和沒流量或wifi,所占比例分別為56.07%和23.3%,居于第二和第三。對于一部分群體,視頻沒有他們喜歡的內容(占21.50%),視頻包含的信息量太少,看視頻浪費時間(占14.02%),也是很少看視頻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合適的設備這一項占4.67%。
(2)在對經常看視頻學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自己喜歡看的節目,是很多大學生看視頻最主要的原因(占72.00%);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喜歡一些固定的節目,比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了》等娛樂節目,每期都要看,還有一些電視劇節目。內容豐富不枯燥也是一部分學生選擇看視頻的主要原因(占52.70%),在所有選項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養成了看視頻的習慣”(24.18%)。
(二)看視頻的設備和獲取渠道
1、設備調查
在當代大學生中,學生看視頻的設備主要有手機、電腦、ipad和電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看視頻主要是電腦和手機,在問卷中以多選題呈現,其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0.56%和57.36%;電視所占的比例最小,只有5.58%;ipad占比10.66%。
2、獲取視頻的渠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1%的學生通過視頻網站獲取視頻,包括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只有6%的學生通過電視獲取視頻;通過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工具也是大學生獲取視頻的一種方式,所占得比例為12%;11%的學生通過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獲取視頻。
(三)視頻內容分析
我們把視頻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常看性內容:電影、娛樂節目、電視劇;第二部分為中間性內容:新聞、體育、科教益智類節目;第三部分為偏少性:生活類節目、動漫、廣告。常看性內容電影、娛樂節目、電視劇是比較大眾化的內容,很多人愿意接受;而中間內容帶有一定的偏好性,有些人喜歡看新聞,養成了看新聞的習慣,有一部分人則是足球或者籃球愛好者,這就導致他們經常在一些專業的門戶網站收看體育信息。
視頻內容選取的性別偏好:在問卷統計中我們發現,女性看視頻所花費的時間高于男生,同時女性在視頻節目的選取上,電視劇的內容遠遠大于男生,男性主要偏向于電影;在體育這一項的選取上,其對象主要則是男生。
(四)視頻的影響力
很多同學認為視頻信息對他們的影響很小,這部分人占了總比例的56%。看視頻主要是放松和娛樂,對實際生活和學習的影響不大,因此可以得出,視頻在大學生環境中,傳播的信息主要偏向于娛樂和消遣性。有38%的人認為通過視頻獲取的信息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這類人在觀看視頻內容的選擇上,已經從娛樂消遣性,偏向了實用性,比如更多的會關注新聞或把從視頻中獲取的信息應用到生活中。有5%的人認為,視頻信息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視頻有著一定的依賴性。有1%的人,認為視頻信息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什么影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視頻信息對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娛樂方面,所占的比例為69.04%;居于第二位的是學習方面,所占比例只有19.80%;對生活中吃穿住行方面的影響最小,為10.15%。
(五)符合學生群體的視頻長度
近兩年來,以微電影為主的微視頻迅速的發展,快餐文化也體現在了視頻方面。那么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多長的視頻符合他們習慣。在“看視頻時你會選擇快進或跳躍式瀏覽嗎?”的調查中,有56%的選擇了偶爾會快進或跳躍式瀏覽,24.87%的學生選擇了經常以快進或跳躍式的方式瀏覽視頻,19.29%的學生選擇了會把視頻完整的看完。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會選擇通過快進和跳躍的方式瀏覽視頻。選擇這種方式把視頻看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由于視頻內容的枯燥;另一個是節目太長,在短時間內無法看完,而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時間比較緊,只有很符合他們“口味”的視頻才會完整的看。
就視頻節目多長符合學生群體,我們做了相關的調查。以30分鐘為最高比例區,兩邊比例依次遞減。最符合大學生看的視頻應該控制在30分鐘左右。視頻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20分鐘。
結語
從調查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少有學生通過傳統的媒體獲取視頻,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新興媒體獲取視頻,而獲取視頻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專業的視頻網站;視頻網站的發展呈現出的是網絡內容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的加強。很多學校網速慢,沒有無線網,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同學選擇看視頻,而在設備方面,已經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看視頻的需要。很多大學生經常看視頻,但大部分認為從視頻中獲取的信息很少,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很小;這主要體現在視頻內容方面,內容選取上以娛樂性內容為主,以放松自我為目的。所以引導大學生更好的利用網絡視頻,制作出符合大學生的視頻節目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①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
③李晉林,《對網絡視頻研究現狀的思考》[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
④趙靚,《微視頻在大學生中的傳播研究》[D].湘潭大學,2010
(作者:李晶,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2級本科生;王鵬,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2級廣播電視系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