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鋒
【摘要】在新興媒體異軍突起、全球傳媒業發生急劇變革的新形勢下,轉型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生存的必由之路。淮北日報社審時度勢,按照“做強主業、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創新驅動”的思路,大力推進傳統報業向現代傳媒集團轉型,走出了一條“主業突出、多元并舉、跨越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
【關鍵詞】報業轉型發展淮北日報社
近年來,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圍繞“全媒體、集團化”的奮斗目標,淮北日報社按照“做強主業、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創新驅動”的思路,大力推進報業轉型發展,在做強做精傳統紙媒業務的同時,著力提升黨報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快新媒體建設步伐,推進全媒體融合發展,積極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體系,形成了覆蓋報刊、網絡、移動終端、戶外傳播等全媒體發展的戰略布局,初步走出了一條“主業突出、多元并舉、跨越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
媒體跨行業、跨產業發展,國外傳媒集團早已開展。國內的許多傳媒集團,尤其是江浙、粵閩等沿海省市的報業也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安徽省內的一些兄弟報社也對媒體轉型進行積極的嘗試,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肯定,媒體發展戰略轉型,或者說媒體產品形態的轉化,已經形成一種趨勢。但業界整體仍處于探索的階段,既沒有在實踐中形成統一的模式和路徑,也沒有在理論上總結出規律性的經驗,政府的政策層面也沒有明確的“頂層設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各媒體發展現狀的差異化,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以及文化產品的多元化。
歸納起來,媒體戰略轉型較為主流的方向,或者說有一定代表性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橫向拓展產業。即報業利用現有傳媒的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在保持有傳統媒體核心競爭力(內容生產商)的前提下進行新產品開發,是自身平臺的衍生;或者說拓展內容傳播平臺,增加產品品種向外擴展新業務。既包括常規的子報刊的擴展,也包括將報紙的內容產品在新媒體形態的平臺上呈現,打造出諸如門戶網站、電子版、手機報、閱報屏等新媒介產品。第二種,縱向拓展產業。即利用報社現有的宣傳優勢、人才優勢,深度開發傳媒產業鏈條上的關聯產品,從事與自身業務范圍有關的多元化經營活動,例如媒體廣告延伸到戶外廣告、報紙發行延伸到物流配送、小記者活動延伸到教育培訓、新聞門戶網站延伸到電子商務等等。第三種,跨行業跨地區拓展產業。即傳媒集團憑借自身的資金、資源、渠道等方面的優勢,進入與主業相近或者完全無關的新行業、新領域或者跨地區進行經營。比如,浙報傳媒進軍資本市場、徐州報業進軍房地產市場、瑞安日報進軍互聯網軟件開發。不管是橫向拓展產業,縱向拓展產業,還是跨行業、跨地區拓展產業,對于媒體轉型發展既有成功的經驗,也不乏失敗的教訓。
報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但轉型必須與本報社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本地經濟發展相適應,與互聯網環境相融入。
一、因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展架構
長期以來,淮北日報社以改善服務、轉換體制、增強活力為重點,不斷深化“新聞宣傳、經營體制、管理機制”改革,努力突破制約報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激發創造活力,以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大眾。在多次前往兄弟報社學習考察報業集團運作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9月,中共淮北市委宣傳部批準同意淮北日報社組建文化傳媒集團;同年12月25日,由淮北市工商局批準正式注冊成立淮北報業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淮北日報社沒有考慮組建報業集團,而是根據報社的實際情況,以報社下屬企業為主體,成立文化傳媒集團。筆者認為,傳統報業集團公司是“主報+子報+網站+企業”的框架,它保留了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得人才的市場化配置程度較低,流動性較差;報業集團人才總量雖然相對豐富,但人員結構失衡,會對傳媒集團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制約。
新組建的淮北報業文化傳媒集團公司,所屬六個公司分別為出版發行公司、文化傳媒公司、商貿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網絡傳媒公司和旅游公司。它們以企業的相對獨立性為前提,以文化產業為突破口(發展主線),從決策、管理、運營三個層面創新企業組織架構,從而實現從“主報+子報+網站+企業”的行政管理向戰略引導下的“企業+企業+企業”的集團化管理轉變,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發展體制。
目前,淮北日報社已經實現了編采與經營的徹底分離,各子公司也正在逐步剝離報社所有的編制人員,全部實行向社會公開招聘實行合同制的靈活用人機制,為報業的進一步發展增添了活力。當然,擺在我們面前的改革任務還很艱巨,這是由于報業天然具有意識形態要素的原因,因此注定它的發展和探索不能和國有企業的改革完全等同,如何在現行政策下拓展報業的產業空間,如何在鞏固已有發展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從原來“產業化思路下的報業產品經營”策略,轉向“真正推進實施傳媒產業化”的戰略,如何徹底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集團治理架構和管控體系,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二、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壯大多元產業
憑借《淮北日報》在本土的品牌影響力,淮北日報社借力資本市場,通過并購、參股或投資等資本運作方式,在文化產業、傳媒產業、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一系列產業領域布局,爭取早日實現從報業經營者向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的轉變,實現集團跨越式發展。
嘗試建立公司制成為走向產業多元發展之路的第一步。2011年8月,淮北日報社出資300萬元注冊成立了尚德文化傳媒公司,主要是配合淮北日報社廣告中心拓展廣告業務,同時并購淮北區域內具有一定競爭力及發展前景的其他媒體,大力擴展廣播電視、戶外廣告等各類媒體形態,豐富集團經營媒體的產品線。
2013年5月,公司承包了淮北市下轄的濉溪縣電視臺所有廣告經營業務。2013年9月,公司與淮北市運管處合作經營淮北全部出租車廣告業務。2013年11月,我們成功整合了淮北市汽運公司、淮北市中北巴士公司車體廣告,實現了獨家經營。2014年上半年,報社創辦了淮北企業網,該網站開設有行業資訊、政策發布、企業新聞、會展資訊、供求信息招商代理、網絡商城等十幾個欄目,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企業綜合網絡服務平臺,入駐企業已超過350家。目前,淮北企業網正在與淮北市工商局合作創辦淮北市企業年報項目,承接全市所有注冊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年檢、年審業務,進一步提高企業對網站的粘合度。
同年11月8日,淮北報業尚德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與安徽相王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袂打造的淮北市首家電商平臺“淮北街·網上商城”成功上線,訂單成交量連創新高,增長勢頭迅猛。其不僅擁有商品交易系統,還開設了在線訂餐、訂房、拍賣、汽車、旅游等生活服務頻道,現正面向本地實體商家進行全品類招商。2014年11月8日,淮北報業尚德文化傳媒公司年經營收入突破5000萬元大關,已發展成為集團公司的龍頭企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沿著這一發展路徑,著手進軍公交站臺廣告、樓宇廣告、交通護欄廣告、戶外高清大屏等領域,為淮北企業界打造最為全面的一站式廣告發布平臺。
三、謀求順勢而為,加快媒體融合步伐
紙媒的轉型,不只是應對新媒體的挑戰,也是為了鞏固和擴大報業原有內容優勢、品牌優勢,進而實現傳播流程的優化和經營模式的提升。淮北日報社一方面積極推進新媒體平臺建設,投資300萬元,注冊成立報業網絡傳媒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推進新媒體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改革用工制度和考核辦法,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步伐,促進二者互生共榮、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近年來,淮北日報社將發展新興媒體上升為報社頂層發展戰略,以黨報內容優勢和資源優勢作保障,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深耕細作淮北新聞網,改版升級淮北網,大力發展手機客戶端、高清數字屏聯網,旗下報刊、網站、雜志全面開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成功編織出一個跨媒體、多平臺、數字化的“信息傳播矩陣”,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黨報的社會影響力,拓展了新聞發布平臺和生存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淮北日報社轉變報業發展方式,加快媒體融合步伐。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導編采人員樹立互聯網思維,學會用新媒體傳播規律和傳播手段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對原有機構設置、工作流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并制定全媒體業務考核辦法,使一次信息采集形成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實現了不同媒體平臺之間的互融共通。在此基礎上,淮北日報社以文化產業發展為突破口,用新培育的媒體品牌占領細分市場。在報社每年舉辦的各類大型營銷活動上,淮北日報社都同步開辟新媒體展示區,并開展一系列富有貼近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讓讀者在互動的過程中成為報社的忠實粉絲。此外,借力報業各類型媒體資源形成聚集效應,積極探索品牌體驗式營銷,為市民和商家量身打造優質的交流、營銷平臺,增加媒體品牌附加值,不斷提升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報業發展對產業化的認識、路徑會更加深入和清晰,隨著報業傳媒集團微觀機制的改造,堅定不移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邁進,報業傳媒集團一定會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
轉型發展,既能提高新聞宣傳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也能進一步增強黨報集團發展的實力和活力。作為地方媒體,這些年我們謹慎觀察,穩中求進,對報業轉型有些自己的思考和嘗試,回顧多年來的嘗試與探索,筆者深深體會到:在產業化拓展探索的關鍵時期,等待和觀望就是最大的成本和最大的浪費。現階段報業的發展,需要我們以更強烈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大膽布局與實踐,努力實現創新與突破。
(作者:淮北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