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婷
【摘要】優秀典型人物的影響是深遠的,宣傳各條戰線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弘揚時代主旋律,是黨的事業的需要,是廣大民眾的呼喚,也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但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不好寫,把人物寫成高大全,讀者不愛看,認為是假大空;寫得太平了,讀者又會認為很平常,沒有什么可學之處。要寫好典型人物的報道,就要抓住時代興奮點,從真、細、快、平等幾個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典型人物宣傳報道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跡。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弘揚正氣,傳播真善美。
筆者在鶴壁日報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與同事們一道采寫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報道,如全國擁軍模范靳月英、全國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李飛等。回頭總結一下,要寫好典型人物報道關鍵是在抓住時代興奮點的同時,再從真、細、快、平等幾個方面入手。
典型人物要體現時代精神。典型人物宣傳在我國新聞傳播事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十分注重用典型人物引領示范,新中國建設時期更是涌現出大批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人物,如著名的典型人物王進喜、雷鋒、焦裕祿、張海迪、孔繁森、任長霞等,再如當下中央電視臺每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既有典型個人也有典型集體;既有拼搏進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也有無私奉獻、敬業愛民、孝老敬老的平凡人。他們的事跡和精神,無不彰顯時代價值,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產生撼動人心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
為此,典型人物的宣傳要抓住時代的興奮點,只有與時代精神緊緊相聯才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就要求我們記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練就一雙發現典型、把握典型人物時代精神的慧眼,并用時代的坐標去對照、去衡量典型人物的代表性,提取典型人物的時代價值。
鶴壁日報推出的全國優秀育種專家程相文就是一個典型范例。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河南的農業在國家糧食安全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程相文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玉米育種事業,先后研制出39個玉米新品種,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鶴壁日報對程相文從海南育種的酸甜苦辣到取得的輝煌成就,再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他的關懷等進行了連續性的全面報道,從工作、生活等不同側面反映時代主流價值觀,在廣大讀者中樹立了榜樣,凝聚了力量。
典型人物宣傳要“真”。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典型人物報道也是一樣,只有真實可信才能贏得讀者的認可和喜愛。如何才能做到“真”?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深入典型人物工作生活的第一線,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獲取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寫出的稿件才最真實可信,也最感人。
鶴壁日報記者為采訪全國擁軍模范靳月英就曾到山村與采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與她一起上山挖樹坑、采花椒,晚上盤腿坐在炕上聽她講解放前支前的故事、解放后擁軍的事跡。動情之處,記者與她一起流淚一同歡笑,交流中感受著她那弱小的身軀因為有強大的精神支柱而產生的強大能量。通過感同身受的采訪,記者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新聞素材,從而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出的報道也最感人,使許多人讀后流下眼淚。這篇人物通訊《普通黨產黨員的楷模——靳月英》在當年全省新聞作品評選中獲特等獎。
典型人物宣傳要“細”。細節,是展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要形象、真實、可信地表現人物,就是要讓細節說話。好的人物通訊來自于細節,記者筆下不但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些新聞要素,還要有人物對話、場景描述、事件回放,等等。如《普通共產黨員的楷模——靳月英》一文中描寫靳月英戰爭年代的支前故事:她為了把有限的糧食省下來送到部隊,幾年沒有吃過一口白面,全靠山野菜、地瓜藤填充饑腸。冬天,給部隊做棉鞋時沒有棉花,家里僅有的一條破棉被差不多被掏空了,夜晚兒子凍得直哭;棉褲里的棉花也差不多掏完了,自己則把山茅草縫在棉褲套里抗御嚴寒。在戰區救護傷員,傷員傷口散發出的膿臭她沒嫌棄過,總是像媽媽、像姐姐一樣細心地、一點一點地給傷員擦洗、包扎。有一次,一個傷員抬回來時,碗口大的傷都已經潰爛流膿了。為減輕戰士的痛苦,靳月英用嘴輕輕地吮吸,用手緩緩地擠,把濃血一點點排干凈,然后敷上藥,包扎好。清理后,她又跑回家,把留給孩子的一點點糧食給傷員做了可口的飯……
文章通過典型人物幾個典型事件中的細節描述,捕捉到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個性特征,也正是這些細節感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
典型人物宣傳寫法要“平”。我們宣傳典型人物的目的就是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讓人們感覺這個典型人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實實在在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是可信、可學的。為此,我們宣傳典型人物時要從平視的角度去觀察他工作中、生活中的閃光點,彰顯典型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跡,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在寫法上是要注重用平實、貼切的語言把故事講清楚,把道理說透徹。如《普通共產黨員的楷模——靳月英》一文中描述她的形象時是:瘦小的身材,花白的頭發,穿著藍布衫、黑單褲和自己縫制的寬口布鞋。描寫她那雙常年勞動的一雙手是:這雙手由于摘花椒、揀花椒被染得黑乎乎的,皮膚也被扎得更粗糙了。說起群眾對她的評價是:你認識靳月英不認識,聽說她可差火(方言,有本事)哩。文章中典型人物的語言是:黨員沒有退休日,活一天就要干滿兩晌;一生一世做好人,對得起群眾,對得起黨……這句句樸實的語言是一名80多歲老共產黨員的心里話,也表達了一個老共產黨員對黨的赤膽忠心。讀著文章,一個樸實、正直、善良、一心跟黨走的老共產黨員形象躍然眼前。這點點滴滴比生硬的說教更有說服力、感染力,也更容易為廣大讀者所接受。
典型人物宣傳要講故事。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故事、看故事。講故事的報道手法具有人情味、趣味性,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所以,寫宣傳典型人物也就好比在講一個動聽的人物故事,我們就要通過一個個好的故事去吸引人、打動人。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中就有許多經典的小故事將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如在描寫焦裕祿親民愛民時,講了他在大雪天走進一對貧困老夫妻茅草屋的故事;敘述焦裕祿的擔當精神,講了他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故事;敘述焦裕祿的廉潔自律,講了他不允許兒子看白戲的故事……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激勵著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忠誠黨的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鶴壁日報在報道全國著名育種專家程相文先進事跡時也運用了大量的小故事。如他在海南玉米育種基地“大年初一沒餃子吃”、“玉米穗子套起來”、“四只老鼠一麻袋”等等……有故事情節、有人物特定語言,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主人公摯愛育種事業、獻身育種事業的感人事跡。
典型人物宣傳要“快”。50年代焦裕祿的先進事跡是一年后通過新華社等幾大主流媒體發出的,但仍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震動和反響。我們知道,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主流媒體掌握了許多優先話語權。而當今是信息時代,根本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慢動作。因為,大量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能夠使一個新聞點瞬間傳遍大江南北。
傳統媒體要繼續發揮主流媒體作用,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就要有強烈的危機感,有搶新聞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發現一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時首先有與新媒體融合的意識。在獲得新聞事件的第一時間內一方面通過各種新媒體以滾動式、互動式方式搶發新聞,不斷報道事件的動態及社會反響;一方面通過傳統媒體發出權威聲音,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方式形成宣傳合力。
(作者單位:鶴壁日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