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柯岑
【摘要】薩空了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新聞記者、報刊主編和新聞學家,他的一生從事了各種職業,具有多種身份,他既是新聞學家,又將一生奉獻給了文化事業,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他的新聞經歷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愛國報人所具備的新聞思想,無論是在當時,或之于現在,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從薩空了的新聞活動入手,分別從辦報思想、愛國主義精神和責任感與商業利益的平衡三個方面總結出薩空了所倡導的新聞思想。
【關鍵詞】薩空了近代報人新聞思想
一、薩空了的新聞經歷
1、新中國成立之前
薩空了的辦報活動從1920年開始,他先后擔任過《北京晚報》編輯、《世界日報》畫刊編輯、《世界畫報》主編、天津《大公報》藝術半月刊主編等。1935年,他接管了《立報》的副刊《小茶館》,從此真正地走上了他辦報的巔峰時期??箲鸨l之后,《立報》一度關閉。1938年,薩空了在香港重新開辦《立報》。1941年,薩空了出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機關報——《光明報》總經理。1943年,薩空了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囚禁于桂林夾山和重慶五云山,在獄中,他撰寫了《科學的新聞學概論》、《科學的藝術概論》等書。
薩空了在祖國破碎的山河之中,憑借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從事新聞工作,在歷史的浪潮中,他認識了共產主義的真理,從一名愛國新聞工作者成為了一名共產主義者。
2、新中國成立之后
薩空了先后擔任了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副署長兼新聞攝影局局長,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人民政協報》總編輯等職。
他的一生,擔任了多重角色,忙碌而充實,為了他所熱愛的新聞事業無私奉獻,直至1988年10月16日,在病床上離世前,他仍在思考其編寫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中的相關內容??偟恼f來,薩空了的一生在我國的新聞史上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財富。
二、薩空了的新聞思想
1、薩空了的辦報思想
(1)報刊系為民所辦。1936年9月20日之后,薩空了接管了《立報》的全部工作,任總編輯兼經理。那年開始,《立報》第二版右側就一直登載著這樣一句宣傳標語:“報紙大眾化就是價錢便宜,人人買得起,文字淺顯,人人看得懂。”
后來,薩空了開辦了讀者來信專欄,在這里,讀者的任何問題都能夠得到回答,他的任何言論也都能得到讀者的回應。正是通過這樣的途徑,他在報刊與讀者之間建立了一個雙向的交流體系。薩空了曾經刊登了一篇名為《由讀者得來的教訓》的文章,他通過這篇文章向讀者致歉,由于自己沒有充分的時間,不能一一回復讀者的來信,使讀者感到失望,這使他感到自責和內疚。曾有讀者來信,追問他們為何不刊載女學生被某國兵刺傷的消息,他在第二天的報刊中刊載文章《說明一點苦衷》進行回應,稱此則消息已在第二天發布,但遲到了一兩天也有他們自身的考慮和原因,希望讀者可以諒解。這樣親力親為地編讀讀者來信,崇尚與讀者平等的關系,使得讀者來信專欄迅速獲得了讀者的擁戴。
(2)強調真實性,重視實踐性。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屬性,薩空了善于運用通俗的語言報道事實的真相,密切聯系各階層人士和廣大讀者。薩空了曾說:“我常常警告自己,不應把自己所編出來的報紙,當做翌日即是覆醬瓿的爛紙,而應當把它看成那是組成人類歷史記載的一部分。假使不能將親歷的一切,忠實地寫出,那我們就是那些偽造歷史者的幫閑,即使出于無心,也是罪無可綰?!雹偎J為報刊就應該忠誠地記錄歷史,還原事件的真相,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一個報刊的職責。
1939年,薩空了帶著車隊穿過戰場,奔赴新疆創立《新疆日報》。在前往新疆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認為從前的自己只是在紙上談兵,而這一次,才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了中國,了解到了戰爭,他說:“‘行萬里路’,對一般知識分子,比‘讀萬卷書’更為重要。因為只有真的面對了事實,你才能懂得那事實中的問題之所在。”于是,在后來的新聞活動中,薩空了充分貫徹了這一思想,他強調,親身經歷過后寫出來的文章才是最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的,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
(3)重視報刊言論。在他編著的《科學的新聞學概論》一書中,他論述了中國報紙言論有著明確的三種責任:一是喚起讀者為大多數中國人的幸福而努力,要教育、幫助廣大群眾;二是關注政府當局所走的路線是否正確,隨時將所見所聞報告給讀者,并征詢他們的意見,再反映給當政者;三是組織廣大讀者,使其成為力量,以執行對當政者的監督權和對廣大人民群眾盡教育、幫助的義務。在成舍我和薩空了的帶領下,《立報》每天都會刊發言論性文章,而薩空了自己則以“了了”的筆名在《小茶館》上長期發表小短評。在此期間,嚴愕聲、惲逸群等人都前后多次在《立報》或《小茶館》中發表言論,他們的文章,針砭時弊,既能夠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又能夠逃過國民黨的耳目。
2、薩空了的愛國主義精神
(1)主張報刊救國思想。薩空了的辦報活動從一開始就趕上了日本人的鐵蹄踐踏在中國的熱土上的特殊時期,殘酷的現實使他意識到,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呼吁民眾共同抵抗外侮。要民眾站起來反抗外來侵略,就必須運用報刊的力量,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和護國決心。因此,薩空了在他所主編的報刊中強調“我將要對群眾進行教育,給他們以知識,喚起他們對祖國的責任感?!雹?/p>
報刊救國的思想在他主辦的報刊內容中隨處可見,他在報刊中及時報道國家的現實情況,大量刊登激勵民眾保家衛國的文章。《立報》在被迫關閉之前的最后一期刊登了一篇《本報告別上海讀者》,文章結尾呼吁到:“努力吧!留在上海和上海附近的同胞,每一時每一刻都記著我們的民族,記著我們的國家,每一時每一刻都有獻身于民族獻身于國家的工作可做!”
(2)明確立場,堅持發聲。在抗戰期間,《立報》堅持獨立的立場,絕不因為來自時局的壓力而選擇沉默,無論是什么樣的新聞,只要發生了,就要在第一時間報道出來,讓公眾知曉。《立報》對于“七君子事件”和“西安事件”的報道成為了《立報》史上的著名報道。
1936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逮捕了救國會七位負責人:沈鈞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時、章乃器、鄒韜奮,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七人被逮捕后,《立報》立即做出反應,在未經國民黨檢查的情況下發布了一條加框新聞《今晨七人被捕》。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其他報紙的跟進,使得國民黨不得不作出回應,從此之后,“七君子事件”就成為了《立報》報道的重點。盡管上海市公安局通令各報禁登與此相關的信息,中宣部也發出了同樣的命令,但《立報》仍毫不放松,派出專門的記者,運用了消息、專電、特寫等體裁進行了突出報道。與此同時,《立報》還通過家屬訪問記錄、新聞花絮的方式對庭審報道進行了有力的補充,成為推動輿論,解決“七君子事件”的重要推力。
3、身陷囹圄,不屈不撓
1943年,薩空了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囚禁于桂林夾山和重慶五云山,在獄中,他度過了兩年艱苦歲月,雖然如此,他仍然“松挺像貞堅,雄心未遜前”③。獄中的他內心坦然,以空罐頭做燈盤,棉線做燈芯,再用一本書放在燈前擋住來風,④兩年的時間,薩空了編寫出了《科學的新聞學概論》。在此書中,他對新聞學做出了的定義,論述了新聞、言論的發展過程,詳盡地闡述了自己對新聞學的理解和看法。
與此同時,他還將自己兩年的囚禁生涯寫成了《兩年,在國民黨集中營》一書,這本書反映了他在獄中的生活。獄中的他機智地與國民黨特務進行周旋,這些苦中作樂的事件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薩空了的機智與樂觀。
4、尋求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的平衡
《立報》從創刊開始便以“報刊大眾化”為目標,在后來的辦報活動當中,也著實做到了這一點。它們報道民眾最關心的新聞,以最低的定價發售,在關鍵時刻保護民眾的利益和安全,這一切,都是《立報》對于社會責任的擔當。與此同時,這也成為了報社贏利和生存的前提和條件。
然而,作為一家小型報刊,要在戰火中存活,要在各報刊的競爭中取勝,就必須考慮資金問題。定價低,使得《立報》無法通過售賣進行獲利,只得另謀他路,但這又冒了過度商業化的風險?!读蟆穮s恰當地做到了責任與利益的平衡,在這一點上,薩空了的報刊經營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認為,廣告的合理使用對于報刊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廣告對于報社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贏利,又可使報刊喪失責任感。因此,他反對濫登廣告,而是主張報刊主對廣告有所選擇。他強調廣告的真實性,反對刊登那些虛假或不健康的廣告,他認為刊登虛假廣告就是在幫助廣告主欺騙消費者,這是一種值得唾棄的行為。
就是這樣,薩空了在社會責任感和商業利益之間尋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一來,通過合理的廣告運用保障了報社的日常運營和合理贏利;二來,保護了民眾的權益,承擔起了報刊的社會責任。這樣的思想即便是放至今日,仍然是需要新聞從業者學習和效仿的。
結語
實際上,薩空了的一生所體現出來的新聞思想遠不止上述幾點,值得我們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探討,他在新聞學上的建樹也值得后人敬仰和稱贊。和薩空了一樣,我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新聞人。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承擔起一個新聞人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在中國的新聞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前人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但新的時代有著新的困難和要求,更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吸收好的經驗,運用到新的實踐當中。這樣,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①薩空了,《我與立報》[J].《新聞與傳播研究》,1984(Z1)
②祝君宙、蕭斌如主編:《薩空了文集》[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③薩沄:《我的父親薩空了》[M].群言出版社,2014
④曹競成,《薩空了獄中著述新聞學》[J].《新聞愛好者》,1988(3)
(作者: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