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每年全國人代會上,上海代表團向中外媒體開放審議,向來引人注目。這是因為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核心城市,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的一舉一動始終廣受各方關注。
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此次全體會議對境內外記者開放。在代表們審議發言結束后,會議進入記者提問環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韓正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代表,市委副書記應勇代表等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成為中外記者聚焦的熱點。
現場:坦誠、開放、熱烈
鏡頭一:“搶板凳”。早在審議開始前1個多小時,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所在的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便陸續迎來中外記者。為了搶占“有利地形”,老記們可謂卯足全力。攝影攝像的“長槍短炮”早早就對準主席臺;文字記者忙著“搶板凳”,記者席瞬間就爆滿了,工作人員只好臨時增加椅子,直到椅子也“斷供”了,一些記者只能站著或席地而坐。據統計,此次媒體開放日共吸引了136家中外媒體的近200名記者前來采訪。
鏡頭二:“搶話筒”。全團會議15時開始。9位代表發言后,會議進入記者與代表互動階段。隨著主持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上海代表團團長殷一璀宣布提問環節開始,霎時間,坐椅子上、坐地上的記者全都“蹭”地站起來,沖到第一排爭相舉手,胳膊一個比一個伸得長,“這邊,這邊……”請求提問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小時里,共有17家媒體記者,提出了20多個問題,創下了上海代表團開放審議以來的最高紀錄。
鏡頭三:提問“包羅萬象”,回答“開誠相見”。媒體提問既有各方關注的經濟轉型發展、自貿區改革、科創中心建設等,又有當前大熱的反腐、社會治理、城市安全等問題,代表們則有問必答、真誠坦率,其中不乏風趣睿智的回應。
焦點:自貿區、科創中心
上海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要沖位置,承擔著“四個中心”、自貿區、科創中心等多個國家戰略。上海如何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參與和服務國家戰略,引領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去年,“自貿區”成開放日的最熱詞,今年,這個熱度依然延續。有記者問,自貿區除了擴區之外,還有什么實質性進展?韓正表示,自貿區改革是深層次的,是政府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目前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很多好于預期。自貿區改革將不斷推進和完善,今年還會有重大舉措。自貿區改革依法有據地進行,不僅在浦東,全市都要貫徹改革創新精神。楊雄也回應說,中央決定上海自貿區擴區,并新設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大家一起探索,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全國自貿區建設。上海將按照中央要求,在國家相關部委支持下,繼續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在金融服務業開放和金融改革方面繼續向前走,進一步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科創中心”這個“牛鼻子”怎么牽?在提問環節中,這個話題無疑是熱中之熱。有記者問,“科創中心”總體方案目前進展如何?方案具體設計思路是什么?韓正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5月在上海考察工作時明確要求,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要求提出以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就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和方案論證。推進完善方案過程中,有幾個問題形成了高度共識。一方面是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人才集聚大舉措;另一方面是聚焦創新體制、創新人才、創新環境和創新工程的瓶頸問題,爭取重大突破。韓正透露,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5月提出完整方案,提交上海市委全會審議通過后正式實施。在回答記者有關科創中心如何與自貿區建設聯動的提問時,楊雄說,自貿區擴區后,張江高新區的核心區整體納入自貿區,就是把創新驅動政策和自貿區政策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方面優勢疊加效應,使自貿區的建設更有特色,科創中心建設能夠得到自貿區建設助力,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有記者問,“一帶一路”戰略今年將進入實施階段,上海對參與“一帶一路”有哪些想法和具體措施?韓正表示,“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上海在開放上具有優勢,應在三個方面有所突破、作出貢獻:一是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合作;二是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三是加快建設和完善樞紐型、功能型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
關鍵詞:反腐、法治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反腐”、“法治”成為高頻詞、關鍵詞。在開放日上,記者提問也“緊貼”這兩個關鍵詞。
有記者問,關于上海市開展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有哪些硬招和實招?涉及哪些層面干部?韓正坦誠地回答,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是管干部,從嚴管干部關鍵是從嚴管領導干部。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要求越嚴。根據黨中央一系列從嚴治黨的要求,我們制訂了《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的意見》,相關管理意見正在進一步征求意見,深化、細化,預計二季度正式公布并實施?!爸贫让媲叭巳似降?,一旦公布一視同仁?!表n正說。
“大家都知道上海講規則、守規則、市場秩序好?,F在上海要建科創中心,而創新往往是要打破規則、有所突破的,這樣會不會碰到一些尷尬?”有記者拋出了創新與法治關系的問題。韓正說,創新和法治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統一。我們說改革創新要于法有據,這就是一個法治理念;創新的很多成果,也需要通過立法來保障;法治進程中的創新,則進一步推進法治的完善。當然,有一些創新需要對現行規則有所突破,比如自貿區,經過法定程序的授權就可以大膽突破,這一條我們過去是忽視的,而現在,任何創新,只要經過一定的授權程序,就可以大膽闖、大膽試。
關注:社會治理、城市安全
戶籍制度改革、基層治理創新、高考制度改革、住房限購政策……上海的這些改革動向具有“風向標”作用,因而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
有記者問,上海推出了以積分制為主的居住證制度。接下來會否進一步深化,對非戶籍人口的公共服務有何保障應對?楊雄表示,上海以積分制為主的居住證制度,執行情況符合預期。國務院已在制定國家居住證制度辦法,上海將根據國家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嚴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根據不同積分提供階梯式的就學、就醫等公共服務。有記者問,上海今年實施取消街道招商職能,這個改革有沒有難度?各區財政會有很大壓力嗎?應勇回答說,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就是為了將街道的工作重心、力量更多轉向對下,加強基層服務和社會治理。對于街道取消招商引資職能所需財政,由各區全額承擔。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認識統一,進展順利。
外灘擁擠踩踏事件發生后,有關城市安全也成為提問率較高的話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韓正說,對外灘擁擠踩踏事件,上海依法依規進行了嚴肅處理和問責。我們要真正從事件中吸取教訓,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切實建立安全體系,包括相關法規、制度、預案等。楊雄說,在安全生產工作上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安全生產會不斷有新的問題、隱患產生,上海將一直保持相關工作力度。
其實,上海代表團的坦誠開放不僅在媒體開放日這一天。大會期間,殷一璀等部分上海團代表做客東方網全國兩會直播間,圍繞“立良法、促改革、惠民生”和“創新驅動發展”兩個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互動,回答熱點問題。其中,“立良法、促改革、惠民生”主題訪談交流活動還全程網絡圖文直播,讓更多人“近距離”了解代表參會履職、了解上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