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最近一次見到吳數德是去年底。他以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身份來京參會。進門時,隱約聽見吳數德正對自治區重競技中心負責人說:“我們的隊員年輕,正走上坡路,里約奧運再論高低。”原來二人正在談論仁川亞運會上的事:廣西女將鐘雪純最后關頭沒能掀翻三屆奧運會冠軍日本吉田沙保理……
吳數德是上世紀70-80年代體壇名將,中國第一位成年舉重世界冠軍,曾先后3次打破世界紀錄,洛杉磯奧運會金牌得主,5次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34歲被任命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體委副主任,至今還在崗位上堅守。
1985年8月,吳數德26歲。
這年春天,他最后一次參加全國十佳運動員頒獎儀式。6年獲5屆全國十佳運動員者鳳毛麟角,表明了大家的信任和期待,他哪能輕易離開這一行呢?他接受了終止運動生涯的現實,也確立了繼續獻身競技體育的意向。
戰斗員并非都能變身指揮員,吳數德強迫自己趕緊補課“充電”。他報考了廣西體專,埋頭兩年,海綿般吸收知識。1987年8月,畢業證一到手,他即下隊帶隊員,得意弟子中,有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唐靈生、亞軍張祥森,巴塞羅那奧運會亞軍林啟升等。1990年,吳數德出任廣西體工大隊副大隊長,1992年成為大隊長,1993年被任命為自治區體委副主任。其間,他分管過訓練、科研、體校、江南與青秀山2個基地和7個競技中心,還分管過體育產業與體育貿易公司。
“職務升遷并不代表我的能力同步提高”,他始終排遣不掉底氣不足,力不從心之感。進入新世紀后,社會的大變遷帶來諸多課題,讓他認定非要用新理念與新思路武裝才有出路。2003年底,他請辭國家舉重隊總教練職務,遠渡重洋,赴美國取經,在紐約州奧爾巴尼重點學習研究運動訓練與隊伍管理。
吳數德說:“美國的體制模式跟我們有很大不同,他們沒有很多的思想教育,卻有很強的敬業精神。”他們的運動員多數出于對某一項目的喜愛,從自費進俱樂部起步,等有進一步上升空間后,再花更大價錢聘請優秀教練,耗費更多精力來錘煉。他們人才輩出,就是因為有強大動力的人才群,且源源不斷。他們的進取心,一是來自代表國家的榮譽感,二是為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正是我在美國期間關注琢磨的一大課題”。

為什么我們一些尖子經不起挫折,有點成績就翹尾巴?吳數德說:“在電視上看到有的人對著攝像機開口閉口就是感謝父母,將集體、國家放在后邊或置之不理,我心里特別不爽,甚至反感。我想告訴他們:‘你們本末倒置了!’放在歐美一些體育強國,這一說法很自然很合理。那里絕大多數人成才路上所花的巨額費用,俱樂部的補貼根本無法支撐,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我們的體制不一樣,如果沒有國家巨額投入,沒有集體精心培育,沒有不計其數的隊友鋪墊,能有今天?在這一點上,感謝父母就應該放在感謝國家之后!”
吳數德認為,仗是人打的。作為戰斗員,主要應管好自己的技能、體力與斗志;作為指揮員,統領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取決于各支隊伍的凝聚力與合力。這正是競技體育管理的精髓,也是他多年上下求索的收獲。
廣西體育圈在評議吳數德時,許多人會調侃“‘許世友’下隊了”。開國上將許世友少林出身,在軍隊里武功高強,練兵之道也頗有口碑。一提這個,吳數德連連擺手,“我哪有這水平”。但在別人看來,“行伍”經歷使他在專業訓練上有更多的話語權。
他生性豁達豪爽,眼里容不得沙子,談問題直言不諱,有時還免不了“越位”指揮,“我就贊同運動隊實行半軍事化管理”。
舉重臺前,他常常是多看少說。如果一言不發,說明情況正常;要是瞪眼板臉,說明要敲打了。他用得最多的開場白是:“到底是你自己要練,還是我們要你練?”等氣氛平和一些了,他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一代創業的艱難歲月,“當時我們能吃飽飯就行,能練就行。你們倒好,多少人為你們默默無聞工作,多少人給你們作了鋪墊,把你們抬到了我們廣西的塔尖上!現在你們這樣,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嗎?對得起國家嗎?”
隊員們說,在那種特定場合下從他嘴里講出這些大道理,不僅不覺得刺耳,還感到入情入理。
他又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有一次,一名優秀隊員練抓舉,動作怎么也做不到位。吳數德走過去,提高嗓門說:“動動腦子!世上還沒有一個人能糊里糊涂登頂!”他上去做示范,“抓舉是玩技術的項目,人是活的。并不是要求每次都要做到完美無缺,但你也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每個動作,杠鈴走到哪里,與身體重心點的遠近,你頭腦一定要清醒,空間感覺一定要敏銳。你現在老后掉,要是早零點零幾秒降低身體重心,不就能補回來了嗎?”直至看到隊員動作成功,幾組下來都很順暢,他才放緩口氣:“正確的動作要練到定型真的不容易,不然為什么要千錘百煉呢!”
90后韋永麗,當今中國數一數二的女飛人,仁川亞運會上拿下100米、4X100米接力兩金和200米銀牌。此前的一年,她曾在沈陽全運會上鎩羽。那次賽后不久,吳數德去看望韋永麗。

吳數德對韋永麗說:“你能練到今天,不容易。要在運動場上拔尖,哪個人不要有個十年八年?其實,練到這個份上,你現在的日子比前幾年好多了,這點困難又算什么?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的,命里注定要吃苦,現在百分之九十九都過去了,最后一點就過不去了?要我說,爬也要爬過去!”末了,吳數德放緩語氣說:“我們廣西短跑是有傳統有優勢的,你師哥勞義在廣州亞運會拿下男子100米金牌和接力金牌,你可要有信心啊!”韋永麗雖無語,但在場人一看眼神就知道,暖流已在她心中涌動。
然而,韋永麗在仁川亞運會大放異彩后,吳數德卻沒有過多夸獎,只是在全區總結表彰會上跟她握了握手,還不忘點上一句:“水平還不算高,還要努力啊。”
這么多年,吳數德工作干得沉穩有序,節奏鮮明。他認為,負有一定責任的管理者一是心態要好,二是思想方法要正確。“我們只做可能改變的事。對過去的事情和不可能改變的事情,就不再浪費時間了”。
談起廣西“老少邊山窮”特色,他笑著說:“除了窮還可以改變,其他都改變不了。”這五個字決定他們的經費條件、科研水平與人才后備建設都面臨比發達省份更大的難題。
“重振廣西體育雄風,建設西部體育強區”是自治區的戰略目標,“靈、小、短、水”是廣西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方針。吳數德現在分管舉重、田徑、體操、武術、水上、球類、重競技、射擊射箭等7個競技中心,但他在項目配置與人才選拔方面,始終注意保持大局觀念與科學思維。
新世紀初,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報上來一個侗族大男孩,名叫陸永。他力量大,身材勻稱,他的表叔蘭世章是我國第一個舉起超過自身體重3倍重量的運動員。吳數德把他交給年輕教練陶闖,2005年又將其輸送到國家隊。
2008年夏,國家體育總局將確定北京奧運會舉重參賽方案,當時的幾個方案都集中在56-77公斤級范圍內。吳數德說:“我們力推陸永,決不是為廣西爭名額,而是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這么做,可以打破原有格局,拓寬奪金面,使各個級別均衡發展。我堅持認為,凡有望沖金的項目一視同仁,全面出擊,對國家利益與項目發展更有利。”

最終,廣西方案被采納,男隊6人分布在5個級別中。陸永不負眾望,挺起214公斤被改判無效后,抓住最后一次機會,奪下85公斤級金牌,實現中國舉重的新突破。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感慨道:“要講賽風賽紀,陸永是榜樣。“
同樣是陸永,倫敦奧運會未能完成蟬聯冠軍,回國后,有點抬不起頭來。吳數德與他一見面,就直奔主題:“要像個男子漢,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再想也改變不了了。倫敦奧運會與北京奧運會沒有什么可比性,那時你年輕,沖力大,這次有客觀原因,當然也有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后不當運動員了,可以當教練,繼續為舉重做事嘛。”
當今,肯參加業訓的人越來越少,人才可選面越來越窄,投入成本越來越大。吳數德毫不諱言:“現在競技體育已經不是讓人羨慕的職業了,風險高,成才率低。”自治區體育局未放棄努力,至今,全區舉重在訓人員有600多人,體操新苗約100多人。
要說吳數德沒壓力,那是假話,但這位敦實的硬漢扛頂壓力已成常態,業余時間還能練練字,搞搞篆刻。問及最大的遺憾是什么,他說,當兒子最需要父愛之時,自己沒在身邊;現在有點時間了,孩子卻早已成人,一切時過境遷。人生很難面面全,豁達明白是良方,“我堅信,工作,只要勇于面對,敢于擔當,共事,只琢磨事不琢磨人,就一定能守好自己的一方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