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玲
能否構建更為專業化的陸軍,更為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并且自上而下組建高效的多兵種聯合作戰體系,將是檢驗本輪軍隊改革的成績的重要標準。
11月24日~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會議上發表講話,系統闡述了新一輪軍隊改革的具體內容,多方期待已久的新一輪軍事改革至此明朗。
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的軍隊全面制度變革
實現從機械化軍隊向信息化軍隊轉型的本輪中國軍事變革,已經在中國研究討論了十多年。而在兩年前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其主要思路和框架基本確定,此次全面細化的具體改革措施,顯示此項改革已經進入執行階段。
一個公認的看法是,中國龐大的軍隊已經與世界迅速變化的軍事現代化發展有不小距離,在世界發達國家已經實現軍事信息化的時代,中國軍隊仍然保留著許多機械化時代的特征。而隨著中國國力的進一步強大和在海外活動的進一步擴大,中國需要更為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障,尤其迫切的是,需要強大的海軍來保護中國的海上生命線。

按照公布的方案,此次改革主要解決中國軍隊目前存在的體制問題,即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后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在領導指揮體制,將著力構建作戰指揮和領導管理兩大體系,即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的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使得在管理方面條條和塊塊的功能劃分清晰,作戰指揮權的歸屬進一步明確,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更好地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進一步固化和完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在建立現代治理體系、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還將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調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確保它們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一切以“戰斗力”為中心,保證軍隊“能打仗,打勝仗”,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是這輪改革的重要理念,改革所涉單位廣及軍委總部、各兵種、各大軍區和廣大軍事院校等。
按照改革目標要求,2020年前,中國軍隊將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建成一支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精干高效的現代化軍隊。
對于備受爭議的軍隊商業性活動,規定將全面停止軍隊的對外有償服務,這是繼1998年軍隊和武警部隊停止經商活動之后的又一重要舉措,必將對軍隊的整個社會性活動和形象產生重大影響。
而在國防科技建設方面,一方面強調要發展國防科技,搶占未來軍事競爭制高點,另一方面,也強調要軍民融合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作為改革的一部分,習近平于9月3日已經宣布,將裁軍30萬人,主要包括機關和后勤等非戰斗人員,使解放軍員額縮減到200萬人,反映了改革“不求數量,力求質量”建設高效部隊的思路。
本輪改革中,由于嚴峻的反腐形勢,還將組建新的軍委紀委,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加強軍隊反腐機構的權威,力圖從制度上對權力的運行機制和權力運行的過程加強監督和制約,打擊軍隊腐敗產生的根源。
而在改革高聲之中,軍隊反腐敗的行動仍然在進行之中。10月,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原副部長、曾被稱“中國防彈衣之父”的少將周國泰院士被立案調查。12月初傳出消息,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原部長李明泉涉嫌違法犯罪問題被立案偵查。
分析已經公布的軍事改革方案,從中可以發現兩條主線,一是領導性權力的上移,即從軍區和四總部集中至中央軍委,二是以建立聯合作戰體系為重點的軍事專業化程度的提高。
11月30日,《解放軍報》發表題為《重塑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是強軍興軍的必然選擇》的文章,稱:“我軍現行的總部、軍區領導指揮體制,集決策、執行、監督職能于一體,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別是四總部權力過于集中,事實上成了一個獨立領導層級,代行了軍委許多職能,客觀上影響了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文章直指四總部權力過于集中,妨礙了軍委的集中統一領導。而大軍區也被稱為權力很大的“一方諸侯”,對中央軍委的集中統一造成影響。
軍委主席負責制是中國憲法確定的根本軍事制度。中國軍隊目前實行的是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的四總部制,即總參謀部負責作戰、訓練和兵員的管理等,總政治部負責政治工作,包括干部的管理、組織工作、保衛工作等,總后勤部主要負責包括作戰后勤等方面的保障,總裝備部主要負責軍隊裝備的研制、發展和列裝等。下屬各軍種和軍區也是仿照類似的總部模式。只有陸軍未設獨立的領導機關,由四總部行使領導機關職能。
在加強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下,權力上移至中央軍委勢所必須。
由此,聚焦領導指揮體制,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使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更好地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并力圖在此基礎上推進新形勢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成為此次改革的一大著力點。
按照國防部發言人的記者招待會和官方公布的權威專家采訪解讀,在新的改革措施中實行的軍委多部門制,與原來軍委下屬四總部時負責的工作內容不變,但是在進行機構重組后,會將工作內容經過重新組合,列入新的機構內,其核心是,把軍委總部體制調整為軍委多部門制,使這些部門成為中央軍委領導下的參謀部門、執行部門和服務部門,確保部隊在執行命令時步調一致、政令暢通。
另外,在戰區和兵種層面,中共軍隊歷史上,養兵和用兵,也即建設管理和作戰指揮,過去是融為一體,并不分離的,比如陸軍,從軍委總部到軍區,再到陸軍部隊,作戰指揮和管理是完全一體的。海軍則是從軍委總部到海軍,然后到海軍部隊,從指揮到管理也是一體的。
而在改革后的體制中,在軍種和戰區這個層面實行了功能區分,軍種主要是負責建設管理,戰區主要是負責作戰指揮,建設管理權和作戰指揮權清晰地分離開來,形成了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作戰指揮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到戰區,并不用經過軍種這個層面。
這樣, 在整個軍隊系統中,無論是決策,建設,還是指揮等各個方面的權力,最終都將高度統一在中央軍委這個層面。

2015年11月26日,習近平出席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成立聯合作戰體系是本輪軍事改革的另一大重點。
源于中國工農紅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過去長期的歷史中,由于現實的需要,一向以陸軍為主,海軍、空軍和二炮等都是從陸軍中相繼分離而出的兵種,與陸軍相比,綜合實力尚存在很大差距。軍內一向有“陸軍老大哥”的說法。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現行的體制中沒有專門的陸軍領導機構,陸軍領導機關的職能由四總部代行,即四總部的不同部門代行陸軍領導機關的職責,下設將近20多個部門分管,往下則直接到了軍區,再下面則到了具體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各軍種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存在,指揮機構重疊,冗員繁多,在軍委一級戰略層面,更是缺少聯合作戰指揮的“頂層設計”。打仗的指揮職能弱化,負責訓練、管理和保障的機構過多。
一方面,陸軍相對其他兵種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另一方面,也使得陸軍缺乏一個總管的部門,缺少方便進行全盤頂層設計的機構。
在海空軍和陸軍的聯合作戰中,由于歷史慣性,常常是陸軍唱主角。在以地面攻防為主的聯合作戰中,這是理所當然,但如果面臨海上作戰等情況,仍是陸軍占據主導地位,顯然容易出問題。在國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空軍早已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尤其是,中國目前面臨來自東南沿海的戰略威脅顯著。顯然,國際軍事大形勢和中國現實國情的需要,都要求中國軍隊必須在這方面進行重大調整。
按照此次的改革方案,將成立專門的陸軍領導機構,健全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在健全兵種領導體制的基礎上,還將重新調整劃設新的“戰區”,并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目前,中國軍隊的區域劃分稱為“軍區”,現設有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和成都7個軍區,下轄陸軍集團軍、兵種部隊、后勤保障部隊和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目前,7大軍區司令員是清一色的陸軍將領。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領導各自部隊的軍事、政治、后勤、裝備工作,參與聯合作戰指揮。
從“軍區”到“戰區”,一字之差,其內涵卻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最主要的是,軍區是指陸軍劃分的作戰管轄區域,其構成僅是陸軍,而戰區的構成包括各個軍種,這樣重組之后,在這一區域領導層面,就由原來以陸軍為主的體制變成了各兵種聯合作戰的體制,而戰區這一層級,也將是未來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重心。
按照改革方案,在全軍將形成三級作戰指揮體制,即在中央軍委層面建立一個專司主營作戰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一層為戰略層,到戰區為戰役層,這一層既可以指揮海軍的艦隊,也可以指揮陸軍的集團軍和空軍的基地、飛行師,還可以指揮二炮的基地、導彈旅,然后再到部隊就是戰術層。這樣,整個指揮體制層級將縮短,而且將能適應各種不同兵種協同作戰的需要。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軍隊在人數和結構上一直是陸軍為主,據國防部發布的國防白皮書披露,在我國230萬人的軍隊總人數中,海軍有23.5萬人、空軍39.8萬人。
在理順陸軍體制和多兵種聯合的基礎上,由于多兵種聯合作戰和信息化時代的需要,中國顯然還將進一步擴大海軍、空軍及信息化的軍事能力,優化兵種結構,優化機關和部隊比例、官兵比例、戰斗人員和非戰斗人員比例等,力圖實現中國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
能否構建更為專業化的陸軍,更為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并且自上而下組建高效的多兵種聯合作戰體系,將是檢驗本輪軍隊改革的成績的重要標準。
(本文所涉及的軍隊改革內容均來自新華社、解放軍報等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