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頒獎詞:過去51年里,李國橋一直奔赴在抗瘧前線,并首先證實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疾的速效低毒作用。這開創了中外醫學史上的先河。他的學術見解和實踐,挽救數百萬瘧疾患者生命。因抗瘧方面的突出貢獻,他先后獲得越南、柬埔寨等政府獎項—2006年,獲柬埔寨王國政府頒發的“金質騎士勛章”;2007年,獲越南衛生部頒發“為了人民健康”獎章。這是我國醫藥衛生界首次獲得來自越南、柬埔寨的最高級別榮譽。
獲獎感言:
我認為一個科學家首先要有心系天下蒼生、為民服務的情懷,工作中,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要有貴在堅持的心態,并萬難不屈地堅持下去。這樣,每個科研人員,都會在自己的領域有一番作為。
12月5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發表了題為《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
演講中,屠呦呦強調,“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她特別提到了對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感謝。
的確,青蒿素從發現到有效提取,再到臨床驗證有效……凝結著一大批中國科學家的心血和不懈努力。
這其中,作為臨床驗證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疾有效性的第一人—李國橋,功不可沒。
李國橋是國際抗瘧疾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青蒿研究中心主任。今年12月4日,《南風窗》記者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研究中心,見到了已79歲高齡的李國橋教授。
年近八旬的李國橋,自1964年起,就開始從事抗瘧研究和實踐,如今,他仍奔跑在抗瘧一線。
他的一生,如何與抗瘧“扯”在了一塊?
1936年,李國橋出生在廣東南海的中醫世家。19歲的他從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廣州中醫藥大學前身)畢業,之后留校任教。
瘧疾,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常見疾病,它是經蚊子叮咬或輸入帶有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1964年,李國橋就從事針灸對抗瘧作用的研究。那時,廣東惠陽地區瘧疾流行,并導致多人死亡。
彼時,李國橋前往惠陽地區,通過針灸治療,發現針灸對抗虐有作用。所以,在一個醫學刊物上,他發表了內容為“針灸對治療瘧疾效果很好”的文章。因為這篇文章,他成了國家“523”項目的成員?!?23”是個代號,這是指1967年5月23日成立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
該項目成立的背景是援越抗美。盡管,現在百度上,關于“523”項目的簡介,也已是公開秘密,但在當時,這具有特殊而深刻的軍事援外背景。
當時瘧疾流行,使戰士們的戰斗力大為減弱?!隘懠矌淼臏p員,甚至比戰爭造成的減員,還嚴重得多”,李國橋說。如何有效抗虐,十分迫切。
但在更大范圍的實踐中,有人發現:針灸治療瘧疾帶來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且也不穩定。這結論無疑對李國橋早前的結論,形成了挑戰。當時,年輕氣盛的李國橋為驗證針灸療法對瘧疾治療是否有效,甚至拿自己做了試驗。
1969年,他偷偷讓護士把瘧疾病患者的瘧原蟲,注射進了自己體內。
“當時,除了護士一人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崩顕鴺蚋嬖V《南風窗》記者,但發病后,大家就都知道了,護士緊張得直哭,說“不應該給你打這個”。
倒是李國橋,忍著高燒安慰護士說“沒事,沒事”。
這次試驗中,李國橋天天發高燒,和真正的瘧疾患者不一樣,他們是隔天發燒,因為他們發病時,體內有了免疫力,但李國橋沒有。
完成試驗后,同事們對李國橋進行搶救、治療,避免瘧疾的惡性發展。
此后,李國橋開始放棄了針灸治療瘧疾的方法。他說,主要是因為針灸療法受每個人免疫力的情況不同,療效也大不一樣,還容易導致兩種極端:同樣的針灸療法,對有的病人有效,其他病人又沒有任何效果。
1969年放棄針灸療法后,李國橋轉向了中藥療法。青蒿素正是這樣的背景下,被他臨床實踐反復證明了在治療瘧疾方面所具有的“有效、低毒”等特點,并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治療瘧疾舞臺的中心。
青蒿素是什么?
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藥,尤其對于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
青蒿素的發現、提取和臨床應用,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在非洲,青蒿素被稱為“東方神藥”。
李國橋正是被業界譽為臨床驗證了青蒿素有效的第一人。在具體的實踐中,李國橋承認,自己之所以將一輩子的精力投入抗瘧研究中,主要是在基層走訪中,看到了瘧疾對生命、家庭和個體帶來了巨大、甚至是致命的創傷,這深深觸動了他,也激發他不斷完善和提升原有的抗瘧水平。

奔走在抗瘧一線的51年里,李國橋去過云南、海南、越南、柬埔寨以及非洲科摩羅所屬的莫埃利島、昂島和大科島等地,進行抗虐。
瘧疾引發對人類的傷害,他至今記憶猶新,很是痛心。
上世紀70年代初期,云南省耿馬縣阿佤山南臘公社。一次走訪中,他發現當地很多村民患了嚴重的瘧疾。
當時,李國橋來到一名婦女的家里,被深深震撼:這名婦女躺在門口的一塊門板上,旁邊是個大約兩歲的小孩,婦女甚至無法起身照顧小孩。
村民告訴李國橋,這名婦女的丈夫,也是患上了瘧疾,“前幾天才剛剛過世”。這名婦女患上的是腦型瘧疾—這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
而其時前不久,全國“523”項目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讓李國橋把云南省藥物研究所提取出來的青蒿素,用于臨床實驗。但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疾的療效尚未確定,也沒有任何臨床資料可以參考。
第一例,通過青蒿素口服給藥,李國橋發現:患者體內的瘧原蟲不能發育了。開始他以為是偶發現象,李國橋又進行第二例、第三例試驗……直到第五例,李國橋相信并認定—青蒿素口服給藥殺滅瘧原蟲的速度,比當時推崇的氯喹或奎寧靜脈給藥,速度要快得多。
面對這名患病的農村婦女,李國橋結合病情,分析研判后,決定對她用青蒿素救治。 “在當時情況下,即便用傳統的抗瘧藥奎寧也未必有用。”李國橋說。通過早前的試驗,他相信青蒿素的效果更佳、更保障。
24小時搶救后,證明了李國橋判斷的準確性,這名婦女終于獲救。這是人類首次在臨床上,用青蒿素成功治愈惡性瘧疾患者,也開創了中外醫學史上的先河。
根據李國橋反復的成功臨床試驗,全國523項目辦公室領導小組在1976年決定:集中更多力量開展大協作,推動青蒿素類抗虐藥的研發工作。
隨后,離開云南的李國橋,又來到當時瘧疾十分嚴重的海南島東方縣,進一步從事瘧疾防治工作,且一待就是十多年。
1981年8月,為徹底認識瘧原蟲發育繁殖規律,在兩名助手幫助下,李國橋再次將帶有惡性瘧原蟲的病人血液,注入自己體內,通過親身試驗體驗病情變化。
“怕不怕?”如今,面對《南風窗》記者提問,李國橋說“不怕”,原因是:那時青蒿素的作用已得到反復證明,且自己從事這方面研究好多年,心里有一定底氣。
“不怕為何還留遺書?”面對記者追問,李國橋講述了他當時的憂慮:怕領導和同事急于搶救我,錯失了發病時搜集瘧原蟲發育兩周期的數據。
當初的遺書上,李國橋寫道,“這次試驗完全是自愿的。萬一出現昏迷,暫時不用抗瘧藥治療……這是研究需要,請領導和妻子不要責怪試驗的執行者?!?/p>
為了寬慰妻子和領導,當時,他甚至半開玩笑地在遺書最后寫道,“萬一出了問題,你們就在我的花圈上畫個瘧原蟲就好了”。
感染惡性瘧原蟲后,李國橋忍受著持續高燒的煎熬,盡量拖延服用抗瘧藥的時間,最終掌握了瘧原蟲發育的相關數據。
如今,世界衛生組織編著的《瘧疾學》,仍引用了李國橋和他團隊的這些研究結論。
在中國,瘧疾基本消失的今天,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仍處在受瘧疾侵害的煎熬中。
種種切身的經歷和感受,更堅定了李國橋在抗瘧道路要有更大作為的信念。但這路子總充滿波折,比如種種利益的羈絆。
目前,世界范圍內,瘧疾的發病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還沒有徹底消滅,很多國家的瘧疾發病率,依舊保持著“低帶蟲率”—即比較低的發病率,但這種狀況依舊不容樂觀,因為一旦反彈,結果往往讓早前的付出前功盡棄。沒有徹底消滅瘧原蟲,并不是因為沒有這個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他者利益的影響。
“一些國家、一些部門或部門中的一些人,希望保持有一兩省的區域有瘧疾存在,這樣,他們可以向財政部門或蓋茨基金會申請一些資金、撥款?!崩顕鴺蛘f,這是部門利益或個人利益的誘使在起作用,但對推動全球抗瘧工作帶來了阻礙性的影響。
此外,李國橋利用青蒿素快速“滅源滅瘧”的辦法,也不是所有人都歡迎。他說,“滅源滅瘧”和過去通過藥泡蚊帳、防蚊紗窗、噴灑藥物等方式防蚊叮咬不一樣,這是要從根源上滅除瘧原蟲。
但實踐中,這觸及蚊帳的、噴灑藥物的生產商和銷售商以及醫生的利益?!霸趪庖恍┋懠脖容^嚴重的地方,醫院收入的一半,是靠瘧疾病人帶來的?!崩顕鴺蛘f。因此,他和他的團隊在國外進行青蒿素快速滅源滅瘧的辦法,盡管受到百姓歡迎,但并不受個別利益集團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