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1994年,從無錫這個才俊輩出的地方,19歲的顧建偉考上了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彼時,這個蘇南少年躊躇滿志,胸中涌動著兼濟天下的情懷。
21年后的2015年2月,剛滿了40歲的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副區長、區政府黨組成員顧建偉向組織提交了辭職信。
他選擇了“下海”, 成了無錫幾家創業“孵化器”的負責人,專注于對物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創業者的扶持。
2015年11月的一個周末,《南風窗》記者來到了無錫新區軟件園內的3W咖啡館。當天,天氣陰雨,偌大的軟件園內,植被茂盛、人車稀少。這個裝修精致的咖啡館猶如蕭瑟寒冬中的一個溫暖火爐?;蛟S,這正是咖啡館“老板”顧建偉想要帶給創業者的感覺。
顧建偉說,官場和商場都是“打工”,轉換軌道不過是“喝茶和喝咖啡”的區別。服務于創業,讓那些有企圖心的年輕人能走對方向,在與不在官場,都是想“兼濟天下”。
西方的“成功學”里有個觀點,說多數不成功的人都有個毛病,即在人生關鍵的時刻不敢做出決策,因為他們害怕為自己的抉擇承擔責任。他們的內心本質上是懦弱的,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事情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
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對選擇充滿自信,這是顧建偉的性格,這貫穿他兩個重要的人生關口。
1998年,顧建偉從北京大學本科畢業。那一年,江蘇省來北大招收選調生,省委組織部在北大找了四五十名江蘇籍學生開選拔會,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回去建設家鄉,但應者寥寥。
顧建偉在學校是團委干部,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能力各方面都很出色,按照團委干部的慣有路徑,他未來的路徑可能是留校讀研,并做專職團干部,然后再去團中央。
他選擇了回到基層,在無錫崇安區學前街街道辦事處當一名辦事員。但出色的學歷和素質,讓他很快就成了區領導的秘書。隨后,開啟了他在無錫地方政府系統長達17年的晉升之路。
在從政的同學中,顧建偉官至處級較早。2012年,他成了北塘區副區長和區政府黨組成員,也是區領導中最年輕的一位。北塘區是無錫市3個中心城區之一,高新技術產業較發達。
在仕途上,顧建偉在無錫其實還可以做得到更高。盡管沒有在北京當“央官”的經歷、但按照地級市官員晉升的傳統,40歲的副區長面前,依然有很多上升的可能性。
敢于做決定的顧建偉選擇了另一種的可能性。目前,顧建偉“下?!敝蟮摹爸鳡I業務”是運營3家創業孵化器。
最知名的一家是無錫3W咖啡館。盡管開業不久,但這里已逐漸成為無錫新區軟件園區最熱門的創業者集聚地之一。就在《南風窗》記者采訪的周末,早上8點多便已有顧客前來,店員當時還在做衛生。
3W咖啡館為顧建偉自己籌資建立,主要專注于互聯網和物聯網方面的創業項目。
另外兩家則是他人投資,顧建偉只負責運營。其中一家是“5C創客”眾創空間,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另外一家是“惠創空間”,專注于對O2O等電商行業創業的扶持。這兩家創業孵化器都有著政府背景。5C創客的投資人為無錫市國際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而“惠創空間”則是無錫惠山區政府的項目。
客觀地說,曾經的政府官員的背景的確會為顧建偉帶來一些創業的啟動資源。但另一種軟性資源同樣重要:作為長期任職于蘇南經濟發達地級市的地方官,他的從政經歷幾乎就是一部中國近20年的地方經濟史。從這部“歷史”中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同樣是創業的“核心資源”。
在談及當初放棄當“京官”,而選擇回到地方時,顧建偉有個觀點是,地方才是年輕人的“主戰場”。從17年的從政經驗來看,他的確選對了地方。
長期以來,經濟學界有一種“蘇南模式”的說法,簡而言之,就是“政府主導,外資唱戲”,政府通過大搞基建,引進海外資本建廠—其中臺資制造業最為主流,同時國企,特別是鄉鎮企業發達。這個模式主要是和民營經濟為主的“浙江模式”相區別。
在顧建偉看來,外界對“蘇南模式”的理解其實也有些片面。他說,“蘇南模式”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簡單的興修基建、招商引資。很多功在千秋的事情,也必須要靠政府“有形的手”來引導。
他舉例說,無錫目前已是全國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地區,全市將近有十多所職業學校。機電、旅游、汽車等領域的高職學校很多都是全國一流。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職業教育將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一環。
顧建偉認為,集體企業色彩濃厚的“蘇南模式”也早已在改變。目前,在無錫這樣的蘇南地區,集體所有制企業、鄉鎮企業已經不再是主流,民營資本也非常發達,創新型的企業也越來越多。這種地方經濟模式的轉變,也是他堅定了辭職下海的原因之一。
顧建偉曾給地方領導做過秘書。40歲的顧建偉說話中氣十足,身板硬直,這是自制和鍛煉的結果,他也保持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在無錫“當官”的17年時間,他一直在主動地研究無錫的產業發展。他告訴《南風窗》,有好的企業,也有合適的機會,他會很興奮地去調研和學習。

多年的積累下來,他幾乎已成為一個“產業專家”,正是這種知識儲備,讓他的創新顯得極為“精準”。以他自己籌資建立的3W咖啡館為例,其將專注于物聯網領域的創業項目扶持。為何選擇這個方向?這和無錫的產業優勢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的5年時間內,無錫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已形成了數百家包括信息感知、網絡通訊、處理應用等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鏈。對于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顧建偉如數家珍,而且之前也和很多企業負責人打過交道。他認為在這個領域創業機會很多。
他舉例說,無錫是中國的紡織重鎮,但生產線上的物聯網技術運用還很欠缺。比如,判斷顏料的著色,目前主要是靠人眼判斷,但這種做法很難做到足夠的精確。但如果運用物聯網技術,則可以通過視覺機器人來進行質檢,這必然讓產品質量精益求精。
另外,他運營的“惠創空間”則將專注于O2O等電商行業。在他看來,盡管無錫很難再產生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但是無錫也有優勢。他甚至還為無錫的O2O產業發展設計了“兩步走”戰略。
首先,無錫是中國經濟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這種大密度意味著線下成本可以攤得很薄,這是其他城市不具有的優勢。O2O做好本地市場,這是走好了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在本地的發展中,沉淀了足夠的技術優勢,再向全國輸出。
“好的O2O項目都有本地化特征,大的巨頭要吃下中小城市將越來越難,無錫創業者有優勢?!闭f這話時,顧建偉信心十足。他透露說,未來,孵化器的運營模式是為創業者提供專業的服務。此后,還會考慮成立風投,專注于項目的早期投資。
在中國的歷史上,如果按照做事方式來分,議論歷史的人會把國家官吏分為“干吏”和“循吏”兩類。前者是指那些敢作敢為、善于解決棘手問題的官員,而后者則是指那些懂得明哲保身,深諳利益平衡之道的人。
蘇南地區的官員,不少人以更類似于前一種而廣為人知。在外界看來,一些能干的地方官員,多半可以為當地營造較好的基礎環境,特別是軟性的環境。
無錫3W咖啡館位于太湖之濱的無錫新區軟件園,這里一馬平川、道路縱橫,東南大學等外地重點大學都在這里設立了分校,到處可以看到“創業園”之類的字樣。
《南風窗》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偌大的軟件園之內,公共交通網點并不密集,一般人會擔心打車難。不過,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很有效的解決方案。
原來,當地出租車公司有規定,乘客可以在任何地方打電話預定出租車,出租車保證5分鐘內趕到,無論去什么地方,司機不能拒載。但乘客如果失約,其電話號碼將進入出租車公司的黑名單,以后將無法用本機叫車。
實際上,在中國的各大城市,出租車幾乎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個城市基礎環境的最直接體現。在某些號稱國際金融大都市的地方,白領在金融城打個車幾乎都是問題。社交媒體上各種怨聲載道,認為這里根本不是什么國際金融中心,不過是一片“荒郊野嶺”。但反觀一些二線城市,他們卻總能想到解決辦法。
就像顧建偉說的,無錫由于靠實體經濟起家,對互聯網的發展以前還不夠重視,因為這方面的創業氛圍還不夠足,但這里有“基礎建設”方面的優勢。出租車,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種優勢的一個截面。
此前,顧建偉已經接受過很多媒體的采訪,當記者詢問辭職的原因,他回答是標準化的?!澳昙o到了,要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今天喝茶,那么明天喝咖啡也不錯?!鳖櫧▊Α赌巷L窗》記者也這么說。
但他也并不否認,公務員的挑戰性和成就感正在降低,這也是他辭職的原因之一。在過去,政府直接參與經濟建設,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招商引資,都直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樣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戰性,會給自己一種“創業感”。
但現在,隨著市場化的完善和法治化的推進,政府的職能正在轉變,公務員的工作模式也在轉變。公務員的職責,和他們的能力以及社會評價變得有些失衡。特別是離開了工作的“第一線”,當初的“創業感”已經變得不那么強了。
于是,顧建偉堅信,和當年本科畢業一樣,又到了自己要作出決定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