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沁
一年一度,上海國際電影節如期而至。作為一名影迷和媒體人,最愛的莫過于兩種身份產生交集的時刻,而電影節正是這份雙重滿足的源泉寶地。

因工作緣故,我有幸參與了戛納、柏林、東京、釜山等數個國外電影節的報道,見證了老外看《歸來》哭到淚流成河,看《一步之遙》暈頭轉向,也目睹過侯孝賢和賈樟柯在戛納分別捧起主競賽最佳導演和金馬車終身成就的獎杯。無論以哪種身份自居,這些歷史見證都令一切辛苦奔波有了意義。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有幾百個,365天平均每天舉辦一個都不夠。好的電影節如同好電影一樣,永遠花樣頻出,永遠層出不窮。每個電影節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口味,總有一種你會喜歡。
戛納:大師的藝術殿堂,盛夏的影迷狂歡
戛納電影節是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藝術性、專業性、權威性最高的國際電影節。
小城戛納也因電影節揚名,成了海濱旅游勝地,每年5月電影節開幕時,恰逢其一年來最好的度假時段,陽光、沙灘、美女,充滿浪漫的夏日味道,電影人和觀光客的蜂擁而至,令小鎮人口膨脹數倍,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盛大節日。
影迷如我,到了戛納會有一種瘋狂的“撲食感”——因精神食糧太過奢侈和富足。戛納電影節是不賣票的,每年都會按照網絡申請情況,為媒體記者、市場買家、電影學者、影評人等頒發通行證,這些證件根據申請人身份差異和資歷深淺,被區分為約十種顏色,每場放映開始前,持證者進入各自的顏色區域排隊等候,然后“論資排輩”,依次入場,井然有序。
因我來自一家很大的媒體,所以連續兩年都申請到了較高等級的粉證,幾乎不用花什么時間排隊,就可以免費看到所有想看的電影。想想看,電影記者在戛納,除了要高負荷工作之外,還有全球最多、最密集的電影大師新作在誘惑著你,所以每個人經常都是工作結束后,還要在電影院里耗盡最后一格體力,才戀戀不舍地結束這一天的行程。
除了電影之外,酒會也是戛納的一大特色,沙灘上,游艇上,帳篷里,燈紅酒綠,夜夜笙歌。電影人醉紅著臉彼此攀談,無數段跨國交情、無數個電影項目雛形就在酒杯的碰撞聲中產生。因此千萬不要以為高大上的戛納電影節是個嚴肅無趣的場合,對于電影人來說,白天看看片談談買賣,晚上喝喝酒跳跳舞,兩種體驗同樣重要。
柏林:厚重的歷史滋養,寒冬的精神燭火
相比5月戛納的激情澎湃,2月的柏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國內正值春節前后、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同時,出差柏林電影節的記者感受到的只有清冷二字。大雪簌簌地下,踩在石板路上吱吱嘎嘎,白天很短暫,傍晚之后街上就再沒什么車和人。不像戛納電影節那樣整個小鎮沉浸在歡騰的節日氣氛中,在柏林電影節期間,柏林除了電影宮及周邊之外,能讓你感受到的只是一個巨大、安寧、肅穆、處處鐫刻沉痛歷史的首都。
不過柏林電影節畢竟也是“歐洲三大”之一,迄今已舉辦過65屆,專業性毋庸置疑。再加上柏林豐厚的城市底蘊和歷史滋養,柏林電影節盡管不像戛納那樣把所有參與者分成三六九等,但也為記者提供了充分的優待,可以憑記者證領取任意想看的場次的電影票。展映影院分布在全城各處,雖說數量上比戛納多了,但不及戛納那樣全鎮步行可達來得方便。
柏林與釜山一樣,將電影節的主會場建在了商業街里,所以吃飯購物十分便捷,物價也要比戛納低得多。
影史上,獲得過戛納最高獎金棕櫚的華語片只有《霸王別姬》一部,但獲得過柏林金熊獎的卻有5部(《紅高粱》、《香魂女》、《喜宴》、《圖雅的婚事》、《白日焰火》)。柏林是華語導演的福地,每年去柏林的華語電影人也不少。
東京:御宅族的視聽天堂,吃喝玩樂一條龍
東京電影節對于東京來說并不是一個特別重大的盛會。首先,并非政府主導舉辦,其次,很多市民也都不太關心。不過這也是因為東京好玩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電影節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因此東京電影節組委會也在努力求新求變,想走出一條特色道路來,這從去年歌壇偶像及大量日本動漫被納入電影節主體活動中便可看出一二。
所以,2014年的東京電影節對于御宅族來說簡直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會眨眼的哆啦A夢大玩偶、兩位日本動漫旗手宮崎駿和庵野秀明紛紛踏上開幕紅毯,有些嘉賓甚至以動漫cosplay的造型亮相;庵野秀明作品全集、劇場版《進擊的巨人》等進入展映單元,閉幕片也是改編自同名動漫的電影《寄生獸》。
東京電影節主會場“映畫殿堂”的所在地六本木,是一個新新人類的聚集地,也是繁華的商業街區,各種怪咖潮人頻繁出沒。每晚電影節工作結束后,光是路過一家家居酒屋,就宛如看過一場光怪陸離的邪典電影。
我們去年在東京電影節工作期間,正好趕上萬圣節前夜,整個六本木乍看如同被發狂的外星人攻占了一般——全東京愛玩的年輕人都化妝成僵尸、骷髏、吸血鬼、女仆、警官、美少女戰士等等蜂擁至街頭,牛鬼蛇神通宵達旦群魔亂舞,把六本木擠得寸步難行。一些創意或制作出眾的coser會受到明星般的待遇,整晚被路人團團圍住拍照,秒殺無數菲林與花癡少女心。
遠東:東西方文化碰撞,電影專屬的休閑時光
提到遠東電影節,可能很多國內影迷還覺得陌生。它是歐洲最大的、專門介紹和展映亞洲電影的電影節,創辦于1999年。它的舉辦城市是意大利東北部的小城烏迪內,因周圍有天然的山脈地理屏障,這座城市在歷史上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作為一名中國的影迷和記者,與歐洲觀眾一同觀看亞洲電影是很有意思的事,因為你能切實感受到東西方視角的不同。
烏迪內是一座十分寧靜祥和的歐洲小城,物價折算成人民幣,比北上廣的繁華地段還低,吃住行的花銷會比其他電影節少很多。今年遠東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是李仁港的《天將雄師》,導演與主演成龍都來到當地與影迷見面,歐洲影迷對成龍同樣狂熱不已。
遠東是我去過的最舒心的電影節,一來選片不求最新、但求最有趣,能把一年之內亞洲的許多好片子一網打盡;二來觀影氛圍極其熱烈,每場放映開始前后都會有主持人帶領全場觀眾數次用掌聲歡呼聲,向坐在觀眾席中央的主創致意,映后觀眾也會自發討論;三來主影城很小,參與電影節的人也較為固定,放映間隙大家無一例外都在大廳內外休息,整個電影節下來之后,你能結識很多來自各國的朋友。即便以普通影迷身份去,烏迪內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以很實惠的價格買到日通票或者全通證件,享受一段只屬于電影的悠閑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