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復聯2》如此高的排片量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部分影院100%的排片不由得叫人懷疑:是不是片方和院線之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才如此厚待?
自打看過《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之后,很多人可能已經很久沒進電影院了,為什么呢?因為每次一看排片,都是紅通通一片“復聯”,排片少得可憐的其他幾部電影,不是占據早午場,就是徘徊在午夜場——有時候甚至到了影院票房才發現,全天都是復聯復聯復聯,無一例外,只好打道回府。
撇開少數排片幾乎100%的影院不論,《復聯2》的全國排片到底有多強?來看一組數據就知道:
5月12日,《復聯2》全國公映,首日總排片74686場,全國占比63.29%,20城占比70.9%——而且這個超高的排片比例,整整持續了10天,直到5月21日,才跌至52.24%——仍然是許多影片望塵莫及的高度。
截至5月22日凌晨,《復聯2》更是累計公映771562場,票房10.48億人民幣,逐日追趕著由《速度與激情7》、《變形金剛4》創下的國內最高(24.24億)和次高(19.79億)票房紀錄。
排片,就意味著票房,意味著人民幣。《復聯2》如此高的排片量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部分影院100%的排片不由得叫人懷疑:是不是片方和院線之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才如此厚待?一時間,記者柯南附體,到處打聽,發現真相不只有一個:
院線代表:
復聯沒多給我們錢
眾所周知,在國內公映的影片,出品方都要與院線、影院進行票房分成。以100元的票房為例,國家先扣除5%作為電影專項基金,再扣除3.3%的營業稅,剩下的90多塊錢,院線和影院能分到約57%,剩下的43%歸出品方和發行方。
據某院線代表透露,《復聯2》的票房分成比例和其他影片沒差別,不存在“為了促進排片多給院線票房分賬”的舉動。
事實上,“為了促進排片多給院線票房分賬”這樣的舉動,一般只會發生在小規模的影片身上——小片為了提高排片量才會主動提出票房讓利,但考慮到小片本身產生的利益就不高,這樣的主動讓利其實并不能對院線排片形成多大的刺激。而像復聯這樣重量級的航母,一般是絕不會用讓利來刺激排片的。
別說復聯不會,許多國產大片也不會,不但不會,還會反其道而行,仗著自己是大片,向院線逼宮,要求提高片方分成比例的倒是很多見。比如2011年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制片人張偉平就向八大院線叫過板,要求分成從43%增加到45%,每張票價漲價5元。2012年,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大電影發行公司還曾聯合向全國院線提出“提高票房分成比例”,要求同樣是從43%增加到45%。華誼的《一九四二》公映時,還曾擬了三種分成方案:3億票房之內發行方得43%、院線得57%;超過3億元票房部分,按照45%比55%分成;超過8億票房部分,按照47%比53%分成,以此來刺激影院持續排片,同時保證自家的利益。
出品公司:
影院公關中規中矩
另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是:每家電影發行公司都有負責聯絡落地影院的專人,分不同片區,主要工作就是監督轄區內各家影院的排片情況、宣傳物料擺放及不及時到不到位,同時跟影院經理聯絡感情,保證雙方的友好互通。
而海外大片引進到中國市場公映,發行方一般不是中影集團,就是華夏電影集團,屬于壟斷,《復聯2》就是如此。發行方中影、華夏會做一些宣傳和排片公關,與此同時,《復聯2》的親媽:出品方迪士尼,作為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也早已在中國設立了辦公室,并且在全中國分了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每個區都配備了專職的院線、影院銷售發行人員。
記者與迪士尼方面聯系后獲悉,《復聯2》對影院的公關屬于常規操作,其中涉及商業機密的部分不便公開。但并不存在任何超越界限的公關行為。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業界資深人士的證實,據悉,外資企業對其在中國的公關行為都有清晰的界定,態度謹慎,以免滋生腐敗問題。
影院經理:
檔期不是萬能的
這些年來,“檔期論”甚囂塵上,仿佛一部電影票房成與敗,就看時間挑得對不對。在好萊塢,一部重量級影片的檔期可能提前兩三年已經定下,堪稱運籌帷幄。但等到它們成為進口片引入中國上映時,檔期的選擇卻很可能是上映前兩三個星期才匆匆定下。
拿《復聯2》來說,檔期由發行方中影與電影局商定,5·12既不是五一檔,也不是暑期檔,不屬于任何“片方必爭之日”。
不過,《復聯2》就像一艘旗艦,龐大的身軀雖距離百米,已足夠讓嗅覺靈敏的電影片方們紛紛撤退,給它讓個道。
但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有這樣的運氣——前不久《速激7》公映時,國產片《萬物生長》就不幸迎頭撞上,破億之路走得格外艱辛。由于進口片遲至公映前數周才決定檔期,這種相撞的危險時不時就會上演。這時候,有些影片會選擇硬碰硬,破釜沉舟撞一下,有些就會緊急撤檔,換個風平浪靜的好日子再出發。不光國產片如此,一些進口的批片更悲催——它們不僅要讓著進口大片,還要讓著國產大片!簡直夾縫中求生存。
不過,撤檔你以為容易嗎?據影院經理透露,片方在拿到龍標、定下檔期之后,會與影院簽訂合同,但這份合同的約束力很小,一旦片方撤檔,也沒有違約責任。反過來說,這份合同對影院也沒有任何強制力,無法要求影院給予多少排片量。
去年,尼古拉斯·凱奇和劉亦菲主演的《絕命逃亡》,原本定檔9月26日,屬于國慶檔,影院給出了20%的排片量,預計票房可以破億——但投資方對票房的期待是3億以上,對此并不滿意,于是提前一天緊急撤檔,令影院措手不及。其后又多次更改檔期,直到2015年4月改名《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正式公映時,已幾乎把各大院線都得罪了幾遍,票房當然也是慘敗,離破億都還很遠。
再看看《復聯2》今時今日取得的10多億票房,其實還有反超出高排片的部分——以上映后的首個周日為例:5月17日,《復聯2》的全國排片占比60.01%,收1.71億票房,而當日的全國總票房也只有1.9億。也就是說,復聯當日以60%的排片比例,獲得了90%的票房。這一反超恰好說明了,高排片背后,上座率很高、有效場次很多。相比之下,一些小片雖然獲得了20%的排片率,貢獻的票房卻可能只有大盤的10%,縮水將近一半。
既然市場給出的反應是如此直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影院經理都會盡量把更多更好的時間給予《復聯2》——說起來,《復聯2》才是當仁不讓的粉絲電影——鋼鐵俠、美隊、錘子哥、綠巨、寡姐、快銀……全世界的超級英雄都跑來站臺,他們才是真正的貓膩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