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何謂“公共安全產品”,其與中國固有之國防戰略有何異同?“公共安全產品”這一“中國制造”未來“銷路”又將如何呢?
“請等一等,我還有補充。”當主持人欲宣布發布會結束時,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說,“中國國防部官方微信、微博‘國防部發布’今天上線了,并對今天的發布會全程直播。希望更多的朋友成為國防部官微的粉絲。最后我說一句——‘發布’要強,國防更要強!”現場有記者對此表示:“這個發布會的‘鏈接’部分,好萌。”

楊宇軍此行的重點,還真不是賣萌。5月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由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總參作戰部張玉國大校、解放軍戰略規劃部王晉大校介紹《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其間,張玉國提到了“公共安全產品”這一概念。張玉國提及中國國防戰略,說:“新形勢下積極防御戰略方針更加強調國際安全合作,更加強調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更加強調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這充分體現了中方致力于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的積極愿望。”
不久之后,5月29日至31日,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海軍上將率團出席,亦提及“公共安全產品”。何謂“公共安全產品”,其與中國固有之國防戰略有何異同?“公共安全產品”這一“中國制造”未來“銷路”又將如何呢?
積極防御惠及他人
在今年的香會期間,孫建國在發表大會演講時,闡釋了中國的對外政策和國防政策,介紹中國軍隊開展國際安全合作,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相關情況,并且提出各國軍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地區安全的倡議主張。
此一主張亦受到參會的美、英等國的軍方人士肯定。
回看在香會及國新辦《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發表會舉辦之前,中國海軍與俄羅斯、法國等海軍正分別舉行聯合演習。首先是西出地中海的中俄“海上聯合2015”演習。此乃俄羅斯和中國首次在地中海舉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此一5月17日至21日舉行的演習,按照俄羅斯海軍副司令費多堅科夫所言,不僅遠離兩國海軍基地,還表明雙方有意攜手應對海上新威脅及新挑戰,確保世界海洋任何地區的穩定。費多堅科夫甚至點明——此次聯合軍演也向西方表明,地中海不再是北約的“我們的海”。
盡管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學者吉姆·霍姆斯在《外交政策》上強調說:“就現實層面而言,俄羅斯和中國海軍需要增強其裝備的‘協同性’,以支持中俄伙伴關系政策的效率和有效性。”但是中俄軍演或許并不像西方一些人士臆想的那么夸大其詞。首先,本次參演的中國海軍,無非在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導彈護衛艦“臨沂”號、“濰坊”號和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號。這幾艘艦不久之前曾執行赴也門撤僑任務。而中國海軍也絕非首次進入地中海執行任務。早在2014年初,中俄軍艦即于史上首次在地中海進行軍事行動合作——去年1月7日,俄羅斯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和中國導彈護衛艦“鹽城”號為裝載首批敘利亞化武的丹麥“阿爾克·富圖拉”號護航。當時,中國選派了多名專家參與敘化武核查和銷毀工作,并捐贈了相關醫療和安保監控設備。
回看如今中國海軍在役艦船中,最早進出地中海的當數如今的“遼寧”號航空母艦。當年,它還是蘇聯解體后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作為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第二艘艦——“瓦良格”號由尼古拉耶夫船廠所在的烏克蘭接手,截至1991年,該艦建造率已達68%。后因烏克蘭無力繼續造艦,1997年拆除電子裝備及武器系統后于1998年被香港“澳門創律旅游娛樂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然而在其由黑海準備通過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地中海時,遭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刁難。當時中土雙方專家幾經磋商,乃至中國時任外長唐家璇訪問土耳其,幾經斡旋,才將“瓦良格”號安全拖曳至地中海。從滯留到進入地中海,整整等待了16個月。而如今,中方不僅能保障自己的艦隊安全順利進入地中海與俄羅斯聯演,甚而能在撤僑、化學武器核查與護航等方面幫助他國,“出工又出力”,可見中國海軍的實力確有增長。

本次《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發生了一些表述性的變化,里面提到海軍要逐步實現向近海防御和遠海護衛型結合的轉變。張玉國大校對此的解釋是:“我們的積極防御戰略方針有許多新的內涵,但與‘先發制人’戰略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有些國家奉行‘先發制人’戰略,強調預防性干預和主動出擊。也就是說,在威脅還沒有正式形成之前就采取主動,這與積極防御是完全不同的。在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創立和形成了一整套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這個思想強調的是戰術上的積極進取與戰略上的防御相結合,有機統一。”可見,雖然戰力不斷增強,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秉持“積極防御”的戰略,這一點并未改變。而此積極防御,也能夠惠及他人、惠及他國。比如在撤僑行動中,在撤離本國僑民的同時幫助撤離外國僑民。張玉國提到,當前,中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家安全形勢,客觀要求必須進一步創新發展軍事戰略。比如,適應國家安全發展的新要求和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新挑戰,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高度關注太空和網絡空間等新型安全領域,有效維護國家海外利益安全,等等。張玉國甚至強調:“這是維護中國正當合法權益的現實需要,世界上一些大國也是這樣做的。”
張玉國如此表示的背景在于,隨著國家利益拓展,中國的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和海外機構、人員、資產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形成了海外利益攸關區。利益攸關,不得不防。
公共安全產品如何打造
“中國永遠不稱霸,不謀求劃分勢力范圍,不搞軍事同盟和軍事擴張,始終致力于國際安全合作。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在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時,不追求一己之私利,注重把自身利益與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統一起來,致力于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張玉國透露,“比如,根據聯合國決議,從2008年開始,我們在索馬里、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我們的海軍艦艇編隊不僅為本國船舶護航,也為國際組織和外國船舶提供護航。”
仔細閱讀《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可以看到其中提到的“五個適應”要求中,有“適應國家戰略利益發展”一項。而目前,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已正穩步推進并得到世界諸多國家響應。
白皮書中還提到“軍隊使命四個‘維護’”,其中有“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堅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決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等。可見,中國軍隊維護的利益絕非一己之私利,而是更多從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著手。
國新辦有關《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發表會上透露,解放軍戰略規劃部于2011年成立。作為主管軍隊建設發展規劃的職能部門,隸屬總參謀部,其主要職能是:研究重大戰略問題、組織擬制軍隊建設發展規劃計劃和改革方案、提出軍隊戰略資源總體配置和宏觀調控建議、協調解決跨總部跨領域有關問題、檢查評估軍隊建設規劃計劃落實情況等。

國防大學教授侯小河對《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如此解讀:“軍事戰略在一國的重大方針政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布有關軍事戰略內容的白皮書,是實現戰略意圖透明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消除‘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降低國家間合作成本。”
就中美關系特別是中美兩軍關系,楊宇軍大校特別提到:“當前中美兩國關系總體上發展良好,中美兩軍也就發展新型軍事關系達成共識。去年,中美兩國國防部簽署了《關于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這有利于加強對彼此戰略意圖的了解,增強戰略互信和管控危機,預防風險。當然中美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和問題,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和中方共同努力,彼此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斷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妥處分歧,管控危機,共同努力推動中美新型軍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如何打造公共安全產品,可參考解放軍戰略規劃部王晉所言。王晉在發布會上說:“為了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我們將根據新形勢下的使命任務適度建設網絡空間力量,發展網絡空間防御能力。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積極倡導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愿與各國加強合作,促進各國經濟社會和人類福祉,促進國際和平和安全。”也就是說,中國促進網絡安全,不僅在于自身的網絡安全,還在于為人類社會打造一個無遠弗屆卻相對安全的網絡環境做出貢獻。
誠如國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舟對白皮書所總結的:“陸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構建適應聯合作戰要求的作戰力量體系,提高精確作戰、立體作戰、全域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能力;海軍按照近海防御、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實現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第二炮兵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武警部隊按照多能一體、有效維穩的戰略要求,提高以信息化條件下執勤處突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任務能力……”現階段,做到以上諸點,中國制造的公共安全產品亦算是達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