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李思鋒
2015年是深圳市寶安區的“法治城區建設年”,也是寶安區“六五”普法如火如荼的關鍵年,作為廣東省按法治框架解決基層矛盾試點單位和司法部“六五”普法直接聯系點,寶安區榮獲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區稱號。
大張旗鼓地普法工作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截至目前,寶安區接報刑事案件、盜竊案、兩搶(搶劫搶奪)案件數逐年下降,2011年刑事案件立案數為3.7433萬件、盜竊案2.4288萬件、兩搶案件4278件;2012年分別為3.7940萬件、2.4504萬件、3981件;2013年分別為3.0473萬件、1.8559萬件、2251件;2014年分別為2.6482萬件、1.3181萬件、847件。
在深入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活動中,寶安區在普法工作、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方面有哪些亮點?寶安建設一流法治城區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與推崇?
據介紹,寶安區是深圳重要的工業大區,地域廣、人員多,工業區林立,人口結構特殊,截至2015年6月30日,寶安區共有人口496.555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4.3709萬人,流動人口45.21842萬人。
2011年,寶安全面實施第六個五年普法規劃,以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區”為目標,抓住“關鍵的少數”—領導干部帶頭學法用法,推進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機制;抓住“主體的多數”—社區居民、青少年、勞務工和工商企業主,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在全區形成了以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普法主管部門主抓,各職能部門、各街道通力協作和全民廣泛參與,上下聯動,梯級覆蓋,立體輻射的大普法格局。

寶安區法律援助處接受群眾來訪。
在普法工作中,隊伍建設是關鍵。據悉,寶安區在區、街道均設立普法辦,區普法辦主任由區司法局局長擔任,設置一名專職副主任,配備兩名正科級干部,三名工作人員。街道一級普法辦設置在司法所,由司法所所長擔任專門負責人,配三名工作人員;同時還組建了一支由法官、檢察官、警官、公證員、律師組成的高素質的“六五”普法講師團,目前該講師團成員有57人;依托區義工聯,組建了普法志愿者隊伍,全區現共有57支義工普法志愿者隊伍,平均每個街道9支隊伍,共有667人;建立了一支“橫到邊、縱到底”的專(兼)職普法聯絡員和信息員隊伍,成員由區公檢法部門、各街道、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居委會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目前,寶安區共有專(兼)職法制宣傳員和法制宣傳骨干5042人,專(兼)職普法信息員和聯絡員1069人,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法制宣傳教育管理網絡。
據了解,寶安區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分類引導,因群施教,著力“法律六進”: 一、普法從“關鍵少數”做起,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二、普法從“執法多數”開始,提高公職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三、普法從娃娃抓起,培養青少年法治意識;四、普法從企業主入手,強化工商企業管理者的法律素養;五、普法從主體人口普及,為勞務工量身打造送法活動;六、普法從社區基層做起,引導居民理性合法維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律六進”中,“關鍵少數”和“執法多數”引人注目。所謂“關鍵少數”就是指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和模范守法。為此,寶安區對領導干部采取集中學法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特別是新法頒布實施時,黨委中心組都要舉辦新法學習班、培訓班,邀請全國、省、市有關專家講課,5年來,累計舉辦47場次。
針對新提拔的處級干部,寶安區出臺了《寶安區新提任處級干部任職法律考試辦法》,規定新提拔的處級干部必須通過寶安區統一的法律知識考試,全面提升“關鍵少數”學法守法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對于“執法多數”,寶安區著力建立干部“學法”和“考試”機制。據悉,寶安區探索實行領導干部法律知識考核與任職掛鉤制度,將領導干部、公職人員法律知識考試考核作為任用和晉升的依據之一,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局專門負責相關考核記錄工作。2013年和2015年,寶安區組織了全區公職人員開展網上依法行政知識測試,測試參加人員為區領導、寶安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各街道以及駐寶安處以上單位的處級干部以及其他公職人員,共參與測試2萬多人次。
2015年7月17日上午10時許,寶安區某超市4名保潔員到新安司法所求助,保潔員稱超市將保潔項目發包給某清潔公司林老板,誰料林老板在拖欠11名工人3萬多元工資后來了個金蟬脫殼,把該保潔項目轉包給另一保潔公司。
新安司法所調解員經過多方了解后,多次通過電話向清潔公司林老板講解法律條款,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林老板拒不支付工人工資,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經調解員電話調解,2015年7月24日,林老板支付了11名保潔員被拖欠的3萬多元工資。
據統計,僅2015年1~5月,寶安區各級調解組織共受理矛盾糾紛5144宗,調解成功5005宗,成功率97%,防激化率100%,其中傷害賠償糾紛2407宗,勞動爭議糾紛896宗,合同糾紛326宗,婚姻家庭糾紛377宗,挽回經濟損失9258萬元,涉案人數達1.2775萬人,涉案金額達9542萬元。
寶安區精心打造人民調解員隊伍,目前,全區設有區、街道、社區、企業四級調解組織網絡,共建立了6個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并下設調解小組,大調解已覆蓋全區24個派出所,區法院和6個街道法庭,區、街道兩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6個勞動辦,6個交警中隊,7家區、街道人民醫院,覆蓋率達100%。寶安區目前共有專(兼)職調解員2048名(其中派駐各類人民調解工作室專職調解員246名,兼職調解員1802名),大專以上學歷202名,法律專業調解員133名,通過司法考試40名。
寶安區全方位排查摸底各類矛盾糾紛,按職能范圍分類分步調處糾紛,做到不拖、不推、不懈怠。目前寶安區已將人民調解工作室延伸至全區醫療機構,實現了醫患糾紛調解隊伍對全區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及醫療機構的全覆蓋。2015年上半年,寶安區各級調解組織共受理矛盾糾紛5144宗,調解成功5005宗,成功率97%,防激化率100%。
寶安作為深圳市的人口、工業大區,外來人口超過450多萬人,規模以上企業超過3000家,勞資糾紛也因此非常突出。
任職深圳某科技公司廖女士于2014年12月1日回廣西老家休產假,不久,廖女士得知公司已停業,公司拖欠了廖女士2個月的工資。在社區律師的幫助下,寶安區法援處迅速為廖女士開通了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
2015年3月25日,寶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做出裁決,支持了申請人廖女士的所有訴求,裁決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支付拖欠廖女士的產假工資7564元及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6900元,共計人民幣1.4464萬元。
特別值得點贊的是,在這起法律援助案件中,當事人廖女士一直身處廣西老家,她是通過電話和郵寄的方式得到法律救濟的,社區律師為她提供了一站式的法律援助。
據悉,“一社區一律師”是廣東省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律師全天候進駐到社區提供公共法律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創。被指派律師每周二至周六在指定社區居委會、工業園區全天候上班,社區律師由“專讀生”變為“住校生”。
據了解,目前寶安區6個街道均設有法律援助中心,目前法援辦案律師有22個,各街道共有35個辦案人員。2011年至2015年6月,共受理法援案件2.7255萬宗,其中醫療糾紛129宗,290宗群體性案件,涉及人數2.0106萬人次,共接待法律咨詢10.7453萬人次。近五年來,掛點律師到社區值班達4.3921萬人次,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6.0741萬多人次,協助社區調解矛盾糾紛5977多宗,讓轄區居民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免費的法律服務。
2011年吳先生提前釋放回到社區,萬念俱灰的吳先生沒想到能得到所在社區的熱情幫助。得知吳先生無一技之長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社區工作人員馬上為吳先生申請了困難救助金,同時為他聯系了西鄉成人技術學校,免費讓他學習叉車技術。2013年,吳先生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并很快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從此,吳先生回歸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據統計,寶安區2015年1~5月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88人,解除社區矯正55人,目前在冊233人,其中管制0人,緩刑215 人,假釋12人,監外執行3人、保外就醫3人。1~5月寶安區累計接收刑釋解教安置幫教人員33人,解除安置幫教2人,目前在冊219人,幫教率100%,安置率95%。據悉,寶安區已累計接收矯正人員700多人,解除安置幫教10人。
目前,寶安區已初步建立起“區+街道+社區”三級矯正網絡,預期2015年年底建立起完善的“區+街道+社區”三級矯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