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軼
又到歲末年初之時,按慣例再來回顧一下2014年初的判斷:“有15家券商高點平均值是2630點,低點平均值是2010點。”結果來看,2014年上證指數年終收于3235點,對比2013年的2115點,上證指數出現了近53%的上漲,市場集體看空的情緒再度落空,且市場的實際漲跌區間超過了大部分券商的預測。
隨著行情漸入佳境,機構們相繼發布了2015年A股投資策略,26家券商發布的2015年投資策略,共有20家看多2015年走勢(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為代表,多家看漲滬市指數可望超過3000點),看平券商數量為5家(其實也只是略微謹慎,以銀河證券、中信建投為代表),看空1家(國海證券)。這些顯示券商整體對2015年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整體來看,市場預計的高點均值是3500點,低點均值在2500點,且絕大多數人都是看超3000點的,市場整體期望值是謹慎樂觀的。如此反向推理,要么市場的風吹得足夠大,繼續與牛共舞,上沖3500點;要么遭遇黑天鵝襲擊,再次歷經洗禮,下破2500點。
展望2015年,實體經濟腳上依然戴著沉重的鐐銬。在國際油價下跌、實體疲弱的背景下,通脹也將繼續走低,為貨幣寬松打開空間。而實體經濟重重鐐銬之下,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滲透到實體,金融體系流動性淤積,融資抵押和傘形信托的催化,為股票市場提供源頭活水。與此同時,企業資本開支意愿下降,推動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經濟下行導致剛性兌付被打破,沉積于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的資金也在杠桿的助推下,瘋狂涌入股市。在央行、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三個風口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吹起的風還遠遠沒有結束。
此外,銀行股的估值仍在低位。據統計,2014年全年A股銀行板塊累計漲幅為65.31%,顯著跑贏全部A股53.19%的階段表現,位居申萬行業板塊第七位。個股方面,除工商銀行漲幅為46.29%外,其余15只成分股走勢全部優于市場整體水平。由此,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也逐步爬升至7.2倍,市凈率也從1倍以下增長至1.27倍。但是橫向比較,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凈率,當前銀行板塊均在行業板塊中墊底,甚至低于飽受產能過剩困擾的鋼鐵和煤炭板塊。這也意味著,A股銀行板塊估值修復動力依舊強勁。以銀行板塊中目前市盈率最高的平安銀行為例,其PE值僅有9.17倍,大幅低于大盤14.5倍水準;而板塊中市凈率最高的民生銀行,其PB值也僅有1.53倍,不及大盤1.93倍水平。整體而言,成分股中目前無一只股票在上述兩項指標強過大盤。換句話說,僅考慮估值因素,當前全部銀行股均存在板塊系統性機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國企改革站風口的背景下,金融領域改革也提上議程。如混業經營正在醞釀推出,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帶來公司治理不斷完善、優先股陸續發行完成,令資本金得到補充,13家城商行謀求今年正式登陸A股,受種種刺激因素催化,銀行股低估值現象勢必較以往受到投資者更多關注。分析人士認為,除非爆發信用系統性風險,否則具備基本面和估值面“雙輪”支撐的銀行板塊,大概率迎來一輪貫穿2015全年的價值發現之旅。由此可見,僅僅是銀行板塊的價值回歸,就足夠讓今年的股市繼續大幅走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