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社會管理的核心是維護社會秩序,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秉持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而嘗試將積分制管理應用于社會管理,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創新社會管理勢在必行
如今,社會管理面臨著諸多管理難題。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作為社會管理的主體——人,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本不應該出現的現象逐漸顯現,比如,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提高,幸福指數卻在下降;整個社會的法律氛圍在增強,人們的道德約束卻在下降;人們的維權意識在增強,利他意識卻在下降……在我們身邊,主動讓座、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在減少,“車子倒了不敢碰,老人摔了不敢扶”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封閉和半封閉環境以及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正在發生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多元多變,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強烈,傳統的社會管理已經適應不了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這一切都對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加強與創新提出了新的命題。
如何在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有效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應對社會風氣中的負能量,弘揚正能量,保持社會穩定,找到政府對社會管理的有效抓手,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成了必經之路和不二法門。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國家治理和創新社會管理勢在必行。
如何把積分制管理引入社會管理
●獲取積分的原動力
社會管理之所以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對市民約束力不足,沒有抓手,是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各地百姓對政府依賴程度較低,老百姓只要不違法,該得到的一分也不會少,政府對市民的評價也沒有優劣之分,更沒有系統地建立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制,龐大的社會資源沒有用來作為激勵措施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鉤,大都呈現出一種社會福利“大鍋飯”的形態。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經濟適用房的分配。根據相關規定,經濟適用房應面向社會弱勢群體,而弱勢群體有的是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有的是懶惰揮霍造成的,前者得到經濟適用房,體現出社會公平,后者得到經濟適用房,卻有損于社會公平。此外,還有的社會資源不分對象,甚至是靠運氣分配給市民。例如,一些城市的購車指標,全部通過搖號決定,這種分配方式表面上看似公平合理,但沒有起到積極有益的作用,指標分配結束后,只是就事論事地解決了分配問題,沒有發揮激勵的作用,這種分配方式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把這些購車指標通過一種機制用來激勵社會的正能量,用來作為規范市民行為的動力,會產生多么大的激勵效果。
積分制管理的核心——“積分”是物質與精神的最佳結合體。首先,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優秀的公民不吃虧”,積分高的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社會福利;同時,積分又是社會存在感的體現,積分高的人還會得到許多榮譽,這些榮譽又是金錢買不到的,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原動力。
把積分制管理應用于社會管理,首先要把城市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解決市民參與掙積分的原動力問題,從而讓廣大市民人人重視積分。例如,積分高的外來務工者可以優先轉入城市戶口,可以優先取得購房資格,可以優先讓子女上好的幼兒園、好的小學、好的中學,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
當然,以上的方案只是假設和舉例說明,各個地區和城市不同,資源也會有差別,有了這些資源就可以為市民設計出一套立體的需求,每個市民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需求,從而讓每個市民都會去主動掙積分,這樣就解決了市民獲得積分的原動力問題,社會風氣也會隨著市民獲得積分的導向發生根本的改變,從而讓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中有了抓手。
●與社會管理的目的、需求和導向掛鉤
社會管理的目的、需求和導向有哪些?具體地講,社會需要市民遵紀守法,需要市民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符合公序良俗,需要市民弘揚正能量。
傳統的方法是社會管理工作人員用說服和教育的方式要求和限制市民的行為,這種方法往往是被動的,也很容易引起市民的反感,甚至引發一些社會矛盾,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積分制管理是根據社會管理的需求,把積分中的獎分和扣分與各種事件掛鉤,做到點對點關聯。用扣分約束社會管理中需要限制或禁止的行為,用獎分來激勵社會管理需要倡導的行為,以此達到社會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積分制管理還可以用于許多方面,用于公安系統,會有效提高破案率;用于社會誠信系統,會提高社會成員的誠信度;用于公共服務領域,會改變窗口部門的服務面貌……這種以傳播正能量為導向的社會管理方式,會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是傳統管理方法所辦不到的。
當然,社會管理的需求和目的還有許多,可以無限地去延伸、去擴展,當正能量的導向占據上風,社會風氣就會隨之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出現質的提升。把積分制管理引入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這將是國家管理的一大創新,一大變革。
●建立健全完整的積分制管理體系
將積分制管理應用到社會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應該是各級政府或政府相關部門,具體實施的責任主體應該是社區行政領導,實施的對象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內的廣大市民。
首先,可以在各級政府成立專門的積分制考核機構,由專業團隊進行指導并提供技術支持。政府相關部門要在社會中廣泛宣傳公民實施積分制管理的目的和作用,核心就是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市民良好的社會行為,創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同時,把社會資源向高分數人群傾斜,讓優秀的市民得到回報,讓“吃虧是福”變成現實。
在機構的建立過程中,可以嘗試利用現有的戶籍管理系統,按照現有的行政區域劃分。可以把居民的網絡化管理和銀行系統的誠信管理體系結合起來進行管理。同時,與用人單位、學校、機關、公安機關、金融系統等相關機構關聯互動。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還要編制統一的軟件體系,專人登記,專人錄入,專人管理,專人審核,通過軟件實現積分數據的自動分類,自動匯總,自動分階段,自動排名次,自動打印。
要建立積分信息的有效收集系統,可以由各個單位申報,也可以由市民反映申報,甚至可以由當事人主動申請,同時加以嚴格的審核程序,申報時必須提供有關證明,如現場照片、手機視頻、監控錄像視頻,以及相關社會管理部門提供的憑證等信息,才能有效錄入。
另外,還要制定相對合理、平衡的獎分和扣分體系標準,并不斷調整、修改、完善、擴展和延伸。
實施積分制管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本文所提到的積分,絕對不是平常聽到的商場積分、電信部門的積分,甚至和廣州、深圳、上海等地正在社會管理中使用的積分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積分與金錢和物質沒有直接關系
積分在使用的過程中,與錢和物質沒有直接關系。一是市民掙積分上不封頂,這樣可以把積分的激勵作用最大化;二是根據政府的資源和財力情況確定
積分的使用方案,對開支做到有計劃、有控制,并要求提前告知市民積分的使用方案,可以分社區、分單位、分群體使用,每年年初可提前制訂計劃方案。市民人人都可以主動掙取積分,積分高的市民自然成為享受這些待遇的對象。同時,由于有名次限制,開支就不會出現失控的現象。其實,國內高考分數線錄取制度采用的就是這個原理,無論多少學生參加高考,無論學生高考的分數有多高,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只有那么多,用錄取分數線讓大學錄取的指標始終與大學的資源——錄取人數保持平衡,指標不夠,把錄取分數線提高一分,就可以減少數萬人。而廣州等地對外來人口首先就設定一個標準,外來人口積分達到64分的,可以轉為城市戶口,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要么積分的使用范圍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激勵沒有最大化,要么會讓指標失控,突破事前的計劃。
●不清零,不作廢,終生有效
積分終生有效,使用后不清零,不作廢,會讓積分產生長效激勵的效果,“終生有效”放大了積分的作用,市民的積分永遠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同時又不會隨便清零,各種社會管理的項目都可以與積分掛鉤,丟了積分還可以努力再把它掙回來。所以,積分制管理體系也非常人性化。
●建立公布和查詢體系
利用軟件系統,建立完善的積分查詢系統。個人可以通過身份證號碼和密碼電話查詢或網絡查詢積分信息,讓市民享有知情權。同時,每一個城市還可以設定專門的媒體欄目,定期公布積分的排名情況,公布積分的使用情況,公布積分給市民帶來的好處,大力宣傳各種正能量,隨時讓正能量起主導作用,讓負能量無處遁形。
相信這一系統投入使用后,每天都會有許多感人的事件發生:市民過馬路主動走斑馬線,主動給老人、孕婦讓座的人會越來越多,市民在網上主動為政府說話,主動文明禮貌,主動做好事,主動提建議,見義勇為等等,市民的素質將會有一個全面的提升,社會風氣也將出現改觀。
●建立糾錯、補記、審核和處罰體系
在操作過程中,如何保證積分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這可能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首先,這么大的系統工程,運行中難免會出現差錯;其次,如此浩大的人群,徇私舞弊、虛報造假等各種行為都有可能發生,但只要建立了相應的流程和監管機制,這些問題都可以有效防范。例如,出現了不小心漏記的現象,可以隨時發現,隨時更正;有人虛報造假,可以發現一個,嚴肅處理一個,并與高額的扣分掛鉤;同時,還要建立相對應的審批程序。相信有了這些嚴格的規定和控制審批流程,即使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整體和大局。
●如何對待合理與平衡的問題
實施中如何解決合理和平衡的問題,這也正是大家擔心的問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合理,所以積分制管理用于社會管理追求的目標也只能是相對的合理,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在一個社區和群體中,要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標準有可能不合理,但群體中都用這個標準,也叫合理;
二是導向管理的規定,社會管理中使用積分制管理,不可能做到全面檢查,只能是發現一個記錄一個,優秀的人如果不重視積分,或者是因為偶然的事件也有可能導致積分不高,但高分的人一定是優秀的人,所以只要導向正確,樹立的標桿不錯,產生的就都是正能量;
三是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錯了有人監督,錯了有人糾正,錯了責任人要接受處罰;
四是處理好追求平衡和拉開差距的問題。執行中既要追求平衡,又要拉開差距,而且拉開差距比追求平衡更重要。積分制管理是一種開放式管理,積分上不封頂,對市民的要求可以向“應知應會、公序良俗”方面無限延展,從而讓市民的行為越來越規范。
編輯/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