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娜

2014年10月31日,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立35周年之際,為慶祝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創作20周年,科普作協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在人大音樂廳聯合主辦了“中國科幻的思想者——王晉康科幻創作20年學術研討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劉嘉麒院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茅盾文學獎得主柳建偉、著名學者張頤武、王泉根、孟慶樞、劉兵、孫宏、吳巖;日本學者、科幻作家、翻譯家立原透耶;中國臺灣科幻界元老黃海及近年崛起的科幻新秀李伍熏、林健群、林育民;國內科普界著名人士董仁威、顏實、尹傳紅、郭晶、楊虛杰;《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何夕、嚴蓬、鄭軍、凌晨、楊平、張冉、寶樹等悉數到場。此外,還有各大媒體記者、影視制作人及各高校的科幻迷代表近兩百人參會。
未能與會的著名學人,如《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著名評論家雷達、著名物理學家李淼、科普科幻界元老劉興詩、著名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美國衛斯理學院著名科幻研究專家宋明煒、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鵬等,也紛紛發來了熱情的祝詞;未能參會的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部長任福君、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蘇青、著名軍旅作家焦國力、著名科學詩人郭曰方等也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劉嘉麒院士和孫郁院長首先致辭,他們充分肯定了王晉康先生二十年來的創作成就及其對中國科幻文學界乃至文化界的意義和影響。其后播放的七分鐘視頻短片概括了王晉康的創作生涯。之后,研討會以王晉康先生的創作成就及科幻思想為主題進行分組發言。
第一個分論壇以科幻作家、科幻研究專家及出版人為代表,由吳巖教授和夏笳主持,他們首先對王晉康的作品進行了深刻獨到的評析。重磅級作家劉慈欣對王晉康提出的“核心科幻”的創作理念表示贊同,指出濃厚的中國味是其作品獨有的特色,并用新穎的“平板玻璃”理論解析其平實深邃的語言特點。知名作家何夕敏銳地指出,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文化快餐時代,王晉康以其悲天憫人的哲人情懷,站在宇宙的高度拷問了人類的文明與道德,是科幻界的“文學原教旨主義者”,這不僅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的期望,更是以科幻文學為載體的“文以載道”。《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則發掘了王晉康作品中深厚的本土情結,在東方哲思、鄉土氣息與科學幻想的交融中我們讀出了一個“純凈的、未受污染的、具有中國特色作家”(吳巖語)的博大胸懷。因工作繁忙而分身無術的韓松向大會遞交了書面發言,指出王晉康與劉慈欣這兩個河南人皆為科幻界的領軍人物,王晉康對道德和科學的拷問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震撼。楊鵬在書面發言中指出,王晉康是“用最純正、最典雅、最嚴謹的漢語寫作科幻小說的作家”,很多作品頗具制作影視作品的潛力。最后,夏笳作了精彩的點評。
第二個分論壇以文化界名人、高校學者及各大報紙媒體為代表,由著名兒童文學專家王泉根主持。茅盾文學獎得主柳建偉首先做了簡短的發言,肯定了這位“鎮平同鄉”的創作成就。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睿智而坦率地剖析了主流文學界與科幻文學疏離的主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現代主義影響下對復雜敘事技巧的重視以及對詩性人生的堅守。而對科幻文學給予充分關注后,他高度贊揚王晉康的作品是以未來進入當下,從超大的空間進入內心,是對文學敘事中現實與虛構關系的一次解放。張頤武幽默地指出,“老王”的科幻文學帶我們走出了“差一半”的“滿地雞毛”式的凡庸沉滯的現實,是對中國想象力的重構與超越,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理科男”的文藝情懷。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的孟慶樞教授指出,科幻文學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俗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它凝聚了精英文化與俗文化的精髓;而王晉康的科幻作品更是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可與世界對話的佳作。河北科技大學中文系主任徐彥利和文學博士汪翠萍作了專題發言,分析了王晉康作品中對于人性的探索和對倫理的思考。
第三個分論壇是科普界的代表,由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主持。董仁威先生、劉兵教授站在科學研究者的角度,肯定了王晉康作品中科學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劉兵教授指出,“老王”的作品不光是幻想,而是以文學的形式、樸實的敘事承載了科學之大“道”。年輕一代的科幻作家鄭軍、嚴蓬、凌晨、楊平、飛氘、寶樹等紛紛表達了王晉康老師對自己科幻寫作的影響和幫助。作家嚴蓬講到,在當今“科技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技”的時代,科幻作家的作品更能深入生活,傳達時代精神。而作家鄭軍“爆料”了王晉康曾對自己進行過長達十年的無私資助,讓與會者感受到了王晉康嚴謹穩重之外的真誠與仗義。
第四分論壇是各高??苹妹源?,由人大科幻協會會長方柳依主持,駱怡男、馬丁和蔣冰清等同學深情地講述了王晉康科幻作品對他們心靈的啟迪。
在將近四個小時的研討中,與會專家代表不僅對王晉康先生的作品進行了全面到位的解讀,同時也就如何提高科幻文學的地位和影響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北師大的王泉根教授建議將科幻文學納入高校的課程設置體系,并指出吳巖教授已在此方面身體力行,做出努力?!吨R就是力量》雜志社社長郭晶女士表示,將在自己刊物上推出科幻欄目,搭建全媒體平臺,推動中國原創科幻的傳播和發展。
本次會議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石順科秘書長的殷殷祝福中圓滿落幕。這次大會是一場跨學界的解讀與剖析科幻作家作品的盛會,在科幻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