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董海平提出聯盟的使命:依托宋莊豐富的當代藝術資源,聚合IT軟硬件企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等,打通藝術與科技的橋梁。
“科學和藝術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二者不可分割。雖看似兩條平行線,但終有一天會走到一起。”
7月30日,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訪時,董海平引用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一句話來闡明藝術與科技的關系。為嘗試藝術與科技結合助力創新,董海平于兩年前發起成立了中國藝術科技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關于發起成立聯盟的初衷,他解釋說,“希望建立當代原創藝術與科技產品設計之間融合互動的新平臺,通過聯盟讓藝術家與科技產品設計師對接,從而使得藝術與產品設計的互助交流常態化。”
高冷的藝術,冰冷的科技,二者能否完美結合?如果藝術與科技結合存在哪些可能性?從純粹的藝術作品轉化為科技產品中間要經歷怎樣的過程?這些問題將在摸索中得到答案。
“蘋果”的啟示
智能手機的出現曾引得資本瘋狂追逐,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外觀、性能、配置、價格、情懷……所有能用來競爭的手段,幾乎都出現了。
在競爭中,蘋果手機做到了出奇制勝,取得絕佳的市場表現。“蘋果手機的出現,讓整個行業意識到,冰冷的科技產品也可以做成藝術品。”北京藝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國說。
一向強于工業設計的索尼、諾基亞等品牌,在獨創性、藝術性方面卻輸于蘋果。“就科技含量方面而言,智能手機之間懸殊并不太大。”談及其他手機為何難敵蘋果時,李榮國分析說,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這些產品的藝術內涵不夠,并因此導致創新不足。
“藝術家與設計師有著截然不同的作品風格。”董海平考慮,如果將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引入國內科技產品的設計,這勢必能改變過去設計雷同的局面。
于是,董海平萌生一個想法:搭建一個藝術與科技二者結合的平臺。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互聯網企業及藝術家的認同。此外,當時北京市政府也提出藝術、科技雙輪驅動,鼓勵跨界,更是鼓舞了聯盟發起者。
最終,聯盟由奇虎360、淘寶、盛大等科技企業以及30余家畫廊等藝術機構、宋莊藝術促進會、藝術家和科技產品設計師組成。聯盟成立時,董海平提出聯盟的使命:依托宋莊豐富的當代藝術資源,聚合IT軟硬件企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等,打通藝術與科技的橋梁。
無限的可能性
除了曾在宋莊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外,李榮國還做過網上音樂版權運營。這樣的從業經歷使得他對兩個行業都很熟悉,他對藝術與科技“聯盟”的想法非常認可。
當董海平成立聯盟時,李榮國隱隱約約感覺有些事情可以參與其中。
現在“互聯網+”很熱,這啟發了李榮國。創業后的他,專注于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具體而言,包括藝術品產權的管理和開發。他向記者透露,與公司有合作關系的藝術家有數百名,其中已經簽約的藝術家有100多位。
不過,在李榮國看來,藝術與科技結合容易,但實現真正融合卻很難。“結合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與拼湊,讓藝術家真正介入到產品設計中并非易事。”他說,因為科技產品一般涉及產業鏈比較多,與藝術結合的成本也高。
在科技與藝術融合方面,美國一些企業做得比較好。對此,李榮國分析,這些設計師自身的藝術修養比較高,他們從小就接受藝術教育,在這方面目前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谷歌在做全球美術館工程以及音樂的推廣活動,實際上就是將藝術數據化整合與開發。
按照董海平的設想,企業在產品設計、UI設計等方面有需求時可以通過平臺與藝術家直接溝通,用藝術家獨特的感性、敏銳為聯盟企業的產品增加更豐富的藝術內涵和視覺沖擊。這些高科技企業還可以將符合條件的藝術家聘為創意顧問,甚至直接邀請他們加盟創意團隊。
雖然國內在藝術大眾化的探索尚不太多,但董海平認為,藝術是座富礦,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只是目前尚未規模化、產業化。在對藝術品認識方面,他認為應該改變傳統觀念。
被改變的行業
歷經20年發展,宋莊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聚集區,在宋莊藝術區創作生活的藝術家已有8000多人,畫廊、畫家工作室已達百余家,大型展館、美術館30余家。
董海平曾在宋莊藝術區結識了很多藝術家。與藝術家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些思路開闊的藝術家很獨立,但是在藝術商品化過程與市場比較脫節,藝術家多以散兵游勇的個體存在。“僅是作為藝術的生產基地,宋莊缺少對外傳播與溝通的渠道。”他說。
入駐宋莊藝術區的雕塑家龐少賢談道,藝術創作者多數都是苦行僧,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創作,而不擅長推銷自己。“只關注著作品如何創新,但從未考慮過如何經營。”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他坦言。
多數藝術家均是如此。在宋莊藝術區,一位不愿具名的藝術家向記者表示,最近幾年創作的產品一件未銷售,苦于沒有合適的銷售渠道。“藝術家專注于創作,多數人都不善經營,基本都是懂藝術但不懂商業。”
“藝術若要走出小圈子,肯定要與科技結合起來,雙輪驅動才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董海平談道,多數藝術家們性格迥異,與企業家談判對接存在一定困難。
不僅僅是藝術品本身,藝術品的價值還應有附加的版權。“藝術品具有衍生的價值,藝術家應該享有版權收益權。”董海平談道,如果進行二次開發的話,不僅最初產品會增值,而且相互催熱。
無論是國家管理部門,還是普通人,版權保護意識都在逐步提高,李榮國認為,這或將打破藝術家原來“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行業傳統。“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平時很難接觸、消費個性化的藝術產品,通過互聯網硬件設備、科技產品等渠道,可以讓藝術更多服務于普通群眾。未來藝術品的市場還可以是大眾消費,而不僅僅是收藏。”他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