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保持身心健康,是一個人不懼病魔的前提。攝影/潘文龍
“我工作在腫瘤醫院,平時工作中難免遇到情緒低落的病人。沒想到今天還沒上樓就聽到薩克斯的聲音,一派節日的歡樂!走上樓來,更熱鬧啊!”上海抗癌協會秘書長龍江博士如此一說,位于上海市宣化路上的江蘇路社區活動中心笑聲一片。
前不久,由上海國寶企業發展中心承辦的“和你在一起”婦女節專題特別活動在此舉辦,將癌友們聚集在一起。對于癌癥這個“小魔鬼”,大家交流經驗各抒己見,更從專家處收獲了抗癌秘訣。
“腫瘤消耗,主要在中晚期。”龍江博士向記者如此表述,其意思不僅在癌癥對患者個體的精神意志、肉體消耗,還在于直接的經濟負擔。因癌致貧的家庭比比皆是,花了大錢卻依然受罪,最終仍不治,損失巨大。
龍江說:“早期發現,能節省腫瘤醫療資源。同樣花錢,花在‘三級預防’上更有價值!”所謂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癌癥的病因學預防;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對癌癥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止殘疾或減輕致殘程度,降低殘疾率,改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進行康復指導,預防癌癥的復發和轉移。
按照龍江所述,抗癌,越早參與越省錢。許多早發現問題的病人,不需要化療、放療,個人節省了開支的同時,還為國家、為其他病人留出了寶貴的醫療資源。
根據龍江的專業解讀,提高人體免疫力至關重要。無論健康人士還是癌癥患者,免疫力的提高將大大降低癌癥這一“小魔鬼”作亂的可能性。不抽煙,少喝酒,作息規律,保持身心健康,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一個人不懼癌癥的前提。
已退休的烹飪教師、特級廚師茅伯銘是一位癌癥康復者。他認為,正是自己忽視了健康,才使得癌癥打上門來。“沒得這個毛病之前,我身體很好的。2007年,我出去給人上課,連續上了五六天,太累了。回來后就整個人不舒服。后來回顧2007年拍攝的照片,相片上的人都有些浮腫。”
2007年至今已有7年,站在講臺上的茅伯銘看上去臉色紅潤,神采奕奕。龍江介紹,癌癥病人生存5年以上,不需要定期住院治療者,可視為臨床治愈。然而,正如2011年做了乳腺癌切除手術的姚貝娜,于2015年癌癥復發離世。“如果不對癌癥做終生管理,這個小魔鬼就有很大可能出來搗亂。”龍江說。
茅伯銘生病后注意養生,且將養生與個人專長結合起來。在“和你在一起”婦女節專題特別活動中,茅伯銘給大家上了一堂烹飪課,介紹了兩種健康菜肴。“我可不是瞎吃。比如這個‘素咕咾肉’,我用花菜替代豬肉,不僅做出了好味道,還將本來就具有抗癌功效的花菜,與北蟲草粉相結合。”
即便如此,癌癥也不可能禁絕于人體。龍江告訴記者,腫瘤是人體中最“強悍”的那一部分,不是想干掉就能干掉的,如果患了癌癥,則要學會與狼共舞。對于患者來說,抗擊腫瘤,沒有模式、規律可循。
“往深了說,腫瘤治療甚至是個哲學問題,而不僅僅是個醫學問題了。根據大規模的臨床依據,國內目前的癌癥診斷已經與國外接軌,每年都更新腫瘤治療規范化指南。總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癌癥患者,要學會與狼共舞,與癌共存。”龍江說。
抗癌明星

凱莉·米洛
澳大利亞“流行天后”,被評論為當今世界樂壇與麥當娜并駕齊驅的傳奇女藝人,被譽為“性感女神”,同時也是“癌癥斗士”。
2005 年,被確診患有乳腺癌后,凱莉·米洛暫停了演唱會隱退治療。第二年,她宣布痊愈,重新回到舞臺。即便是在病中,凱莉·米洛也從未放棄希望,她拍攝了紀錄片《白鉆石》,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時還著手品牌設計。2008年凱莉·米洛在談到自己的疾病和即將舉辦的演唱會時她說:我喜歡挑戰自我。我不知道這可不可以說是我在挑戰觀眾。但至少我喜歡給他們帶來驚喜,我希望通過我的經歷可以激發他們的靈感,帶領他們遠離外部世界。為什么我要舉辦演唱會,就是為了分享這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