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路
新西蘭南島懷馬特市,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伊利集團大洋洲乳業基地,坐落在這個地位堪比“硅谷”的全球乳業核心區——“未來牛奶谷”。該基地總體投資額30億元人民幣,首期4.7萬噸奶粉產能的產品線已經正式投入生產。
而這,只是伊利“全球織網”路線圖的一部分。
打造“未來的牛奶”
“未來需要什么樣的牛奶?”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用三個詞回應:健康、潔凈和生態。“只有滿足這三個要素,才能被稱為未來的牛奶。”
潘剛說,面對全球日益復雜的食品安全環境,伊利唯有匯聚全球能量、堅持不斷創新,才能在全球乳業版圖中發揮更大的影響。
2013年,已經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伊利,決定運用全球智慧,開展創新體系建設,為牛奶的“中國制造”的發展提供動力。這個計劃,被伊利稱為“全球創新網絡”,也是伊利“全球織網”的一個重要部分。
伊利的全球創新網絡很快得到了全球頂級大學、研發機構的支持,結出了累累碩果。在荷蘭成立中國乳業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建立中荷首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與新西蘭林肯大學簽署針對乳業全產業鏈的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瓦赫寧根大學打造全球食品安全創新示范項目……伊利不斷吸收國際最新成果和智力資源,為全球創新網絡布局增光添彩。

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啟動儀式。
苛刻標準贏得世界敬意
“1000多項檢驗項目!這太苛刻了!”伊利的外國供應商拿到檢驗標準時,往往忍不住叫出聲來。在新西蘭、美國等國家,對原料根本沒有這么嚴格的標準。在新西蘭,工廠實驗室僅檢測常規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兩大類的10個指標,檢測頻次也遠遠低于國內工廠;而美國的檢驗項目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和內控指標4類共32項,也比國內工廠的檢測項目少得多。
“在中國,在世界,我們伊利的所有供應商,都是這個標準,不然不可能進入中國市場。”伊利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解釋。
經過生產環節和質量控制環節的優選,一批國外乳品行業中的頂級供應商脫穎而出,加入了伊利的供應商隊伍。他們說道,“你們對原料質量標準要求的嚴苛程度,史無前例!”
正是這種對自身產品的嚴苛態度,伊利贏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信賴。

伊利與美國DFA簽約。

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
挺進全球乳業十強
新西蘭大洋洲乳業是伊利海外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本是當地奶農合作成立的。奶農的領袖叫阿達·勒溫,是大洋洲乳業最大股東,也是談判中最“難搞”的。伊利的代表就一次又一次去他家牧場拜訪。他很客氣但很戒備。伊利團隊和他開誠布公地談牧場管理、中國市場的現狀、伊利的渠道、后續怎么合作等等。勒溫一聽,這些中國人還真有一套,但他還沒表態。
后來,勒溫親自到伊利考察,看到伊利的牧場、工廠,稱贊伊利的設備、管理絲毫不遜于新西蘭。勒溫當場表態:“你們有能力管好工廠。”
最終,伊利投資30億元人民幣在新西蘭建設的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項目成功簽約、啟動。第一個簽約的供奶商,就是勒溫牧場。勒溫說:“你們的投資給我們的乳業經濟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伊利“全球織網”戰略下,新西蘭項目只是全球布局的一步,類似的故事還在世界上多地上演。
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4全球乳業20強》排名報告中,伊利集團名列全球乳業10強,成為了目前唯一一家進入全球10強的亞洲乳品企業,贏得了全球市場的廣泛影響力。
伊利的全球愿景還不止于此。
董事長潘剛表示,伊利的企業愿景是 “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伊利還提出,“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5強,實現從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