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隱
在西方人看來,川島芳子就像東方的瑪塔·哈麗(荷蘭美女間諜)和“滿族的圣女貞德”。
說到川島芳子,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梅艷芳的那部男裝麗人。作家李碧華利用史料,經過戲劇演染加工,圍繞著川島芳子與她生命中八個男子的復雜關系,在《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一書中剖析了她被戰爭和命運捉弄的一生。由于川島芳子的人生太富有傳奇色彩了,她的經歷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各種文藝作品追逐的熱門題材,在她的生前死后,有關她的各種或寫實的或虛構的作品層出不窮,在中國的大地上愈傳愈廣,愈傳愈神,以致于數十年以后,沒有經歷過川島芳子那個年代的人,在談起她時,感覺就像談起詹姆斯·邦德一樣,不會感覺這個人曾經真實地在這個星球上存在過。
不僅是中國人,川島芳子也是日本人熱愛的主題,比如渡邊龍策的《川島芳子傳》,日本當代女作家上坂冬子的《男裝女諜川島芳子傳》。連美國人都對她感興趣,芝加哥大學出版社近日出版了菲利斯·伯恩鮑姆寫的川島芳子傳,《滿洲公主,日本間諜(Manchu Princess, Japanese Spy)》。
皇家顯貴的悲劇人生
1933年的《紐約時報》上說川島芳子是“奇特的電影式戲劇化人物,半是假小子,半是女英雄”,在西方人看來,川島芳子就像東方的瑪塔·哈麗(荷蘭美女間諜)和“滿族的圣女貞德”。這也是她的童年夢想——伯恩鮑姆說,兒時騎馬上學的時候,川島芳子就經常幻想自己像貞德那樣,領導人民贏回應有的光榮。 如伯恩鮑姆所說,川島芳子的故事包含著人性的貪婪以及20世紀上半葉中國復雜的內憂外患。
日本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中國的態度急劇改變,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日本人鄙視這個無組織、被鴉片荼毒又軟弱的鄰國。受日俄戰爭勝利和泛亞主義、日本擴張思想的影響,一些日本冒險家鼓動日本把滿洲當做進入中國的良好據點,而清朝皇室是理想的傀儡統治者。伯恩鮑姆解釋道:“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日本急于說服世界,滿州國,包括內蒙古這個獨特的地區,是獨立于中國之外的。當時內蒙有自己的文化和國民,不過主要人口還是漢族人。”不論是內在還是外在原因,被流放的清朝人都是完美的工具,讓日本人的“拯救中華帝國”的帽子扣得合法合理,不管是對本國還是西方列強都是很好的借口。
川島芳子的父親就是這樣甘心被利用的清朝人。川島芳子1907年出生于北京,原名叫愛新覺羅·顯玗,往祖上追溯,她的十二世祖,是清開國皇帝太宗皇太極。皇太極長子豪格就是愛新覺羅·顯玗的十一世祖,他是第一代肅親王。到顯玗的父親善耆這一輩,已經是第十代肅親王了。1912年清朝滅亡后,川島芳子和父親、隨從一起流放到旅順。一直想復辟的善耆為了獲得日本人的幫助,于1915年,將8歲的顯玗送給了日本朋友川島浪速,差不多等于成了他的養女。
浪速是個非常糟糕的父親。他沒有合法地將芳子收為自己的養女,讓她的身份就這么懸著。芳子是講著日語穿著和服長大的,但別的同學叫她“中國佬”,每天都提醒她自己的出身。浪速的家是大批冒險分子的棲身之所,和大部分傳記作家一樣,伯恩鮑姆也認為浪速強奸了18歲的芳子。也正是在跟浪速生活的這段時期里,芳子形成了她的男裝風格。書中寫道,芳子一生多次試圖改變自己的形象與命運,這僅僅是第一次而已。
建立在謠傳之上的名聲
1931年,日本關東軍想在東北建立所謂的“王道樂土”,即滿洲國傀儡政權,他們雇傭了芳子。伯恩鮑姆寫道,“她的工作內容并不明確”。芳子很可能把婉容皇后藏在自己汽車的后備箱里從天津帶到了滿洲國。她可能引發了1932年的上海事變(芳子私下賄賂一個中國工廠的工人攻擊日本僧侶,引起三友毛巾工廠外的事端)。還可能在傷亡慘重的熱河戰役中率領軍隊,乘飛機來到滿洲國與一個反叛的軍閥對峙,并釋放了他的俘虜。
芳子有大量追求者,都是圍繞在浪速身邊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根據伯恩鮑姆收集的訊息,芳子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臭名昭著,她在許多夜總會都有令人難忘的舞蹈表演,還曾穿著男裝在煙花柳巷大跳艷舞。她也和一些名聲不佳的人物交住,比如田中隆吉將軍(伯恩鮑姆暗示他和芳子似乎玩過SM,芳子是M),還有多田駿將軍,他負責在中國建立日本的傀儡政權。芳子的一生鮮少和體面的男人有什么關系。
她可能做了以上這些事情,也可能沒有——芳子的戰時經歷經過了日本小說家村松梢風的加工,1933年,他創作了她的傳記《男裝麗人》其中寫到她從事的若干秘密任務,并“改進”了她的形象,這本書成了暢銷書。村松梢風說這本書是兩人合作的產物。后來,國民黨政府根據書中的行徑起訴她。就在受審的幾個月前,她還穿著日本軍裝為日本的《朝日新聞》拍了照片。
伯恩鮑姆的書以芳子在審判中受到了悲哀而應得的懲罰告終——國民黨政府根據電影、小說和芳子夸張的回憶錄判處她死刑。伯恩鮑姆寫道,“小說竟然也能成為證據,芳子感到大為震驚。”那么芳子究竟做沒做過間諜呢,20世紀80年代,日本作家上坂冬子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中國,尋找到了芳子同父同母的妹妹金默玉。
金默玉對上坂冬子說:“有關我姐姐的事情,從我一出獄,我就已經發過誓,永遠不再提起,我要把她從我的記憶中抹去。我想說的只有,芳子姐姐確實很聰明,不過說句公道話她并不具備間諜活動的本領,她的悲劇原因之一就在于她當了川島浪速的養女;另一個原因就是美貌葬送了她。”
很多在中國犯了重罪的人都能把自己從牢里弄出去,而川島芳子因為名聲很大,而注定要成為那只儆猴的雞。1948年3月,她在北京監獄的院子里被一槍從腦后斃命。不過雖然有一張她渾身血淋淋的照片流傳出來,但馬上就有流言說她其實還活著。川島芳子系替身代死,本人實則隱姓埋名直至1978年病故。
1972年日本一位研究川島芳子的專家、東京大學渡邊龍策教授,就川島芳子之死還提出了一系列質疑,這位把川島芳子看做“同胞”的專家,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在他的書中論述“替身說”的種種可行性與可信性。他還提及:川島芳子的哥哥金憲立說川島芳子已到了蒙古,后來北去蘇聯;還有人說川島芳子已去美國。但所有的推斷都是來自假定,證據不充分。
這是她傳奇人生的恰當結尾,又一個難解的謎團。
雙周推薦
書名: 尋找如畫美
作者: (英國)馬爾科姆·安德魯斯
副標題: 英國的風景美學與旅游,1760—1800
頁數: 342
譯者: 張箭飛, 韋照周
定價: 48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當我們描述某樣事物是“如畫的”(picturesque )時,我們通常很少意識到這一形容詞如何與“美麗的”、“漂亮的”或“幽雅的”有所不同。絢爛的晚霞、加勒比的海灘、頹荒的希臘神廟、山間茅舍、正在修補漁網的粗獷漁夫——這一切鮮有共同之處,只除了:每一樣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吸引我們的視線,引發豐富的情緒聯想。然而,旅行手冊的作家會毫不猶豫地說這些都是如畫的,這個詞是一枚值錢的硬幣,在旅游界通用。《尋找如畫美》描寫了英國趣味演化歷史中一個有趣的時期,通過從當時各種旅行資料中收集的細節,十分生動地展現了18世紀后期上流人士的這一愛好。
書名:《學游泳》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郭國良
出版年: 2014-12
頁數: 216
定價: 32.00
裝幀: 平裝
《學游泳》》是布克獎得主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歷年來短篇小說合集。作者以細潤,深情,收放有度的文字,書寫婚姻中無硝煙的戰爭,祖輩間的情感鴻溝,對真相的疑懼和戰爭留給人性的印痕。十一篇故事,都是對靈魂深度新的涉測。《學游泳》描繪平凡人內心世界的驚濤駭浪,揭示我們安之若素的生活背后的“真實生活”。
書名:雜草的故事
作者: [英] 理查德·梅比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 Weeds
譯者: 陳曦
出版年: 2015-6
頁數: 368
定價: 49.80
在人類與自然的抗爭過程中,四處流浪的雜草是如何被定義、被詮釋、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對待,又是如何沖破文明的邊界并影響人類對自然的看法。英國博物學作家和主持人,理查德·梅比一方面為自然界不被待見的植物辯護,一方面從歷史、小說、詩歌、戲劇和民間故事中鉤沉雜草與人類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