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域外經驗與我國的未來調適方向

2015-09-10 09:45:23仝其憲
理論導刊 2015年3期

仝其憲

摘要:目前,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罪名體系滯后、法網疏漏和入罪門檻過高等立法弊端,不利于保護法益和打擊犯罪。借鑒域外刑事立法經驗,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未來調適方向既要注重嚴密刑事法網,又要注重刑罰緩和。具體而言,應以行為為中心構筑我國賄賂犯罪罪名體系,調適賄賂犯罪具體個罪的犯罪構成,增設“收受禮金罪”,逐步走向廢止賄賂犯罪死刑的征途。

關鍵詞:賄賂犯罪;刑事立法;調適方向;域外經驗;受賄罪;收受禮金罪

中圖分類號:D9262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5)03-0099-05

作者簡介:仝其憲 (1974-),男,河南濮陽人,忻州師范學院法律系講師,安徽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刑法學。

引言

腐敗不僅是國家政權的蛀蟲,也是社會的一大毒瘤,亙古至今為廣大民眾所深惡痛絕。我們的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反腐敗的治理問題,從建國后前30年間僅有“貪污罪”一個罪名“一統天下”,到1979年刑法典勾勒出“貪污罪與受賄罪”雙軌并立,再到1997年刑法典設貪污賄賂罪專章的格局演進,不難看出,我國編織的反腐敗刑事法網走過了從粗疏到細密的曲折歷程,形成了較嚴密的反腐敗刑事法網和多元制罪名體系。當前,隨著我國反腐敗向縱深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講話充分顯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反腐倡廉的堅定決心和工作方略。這標志著我國新一輪的反腐倡廉序幕已經拉開,為此,全國上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腐浪潮,一批批“老虎”“蒼蠅”等腐敗分子紛紛落馬,不同程度地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然而,在反腐倡廉的工作方略中,我國賄賂犯罪的刑事立法罪名體系卻顯得紊亂,對腐敗犯罪的懲治并不得心應手,仍存在較為明顯的立法疏漏。如何修正與完善我國的賄賂犯罪罪名體系,逐步加快國內立法與國際一體化的進程,實現廉潔政治的愿景目標,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我國現行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疏漏

我國現行《刑法》分則第八章專設了貪污賄賂罪一章,規定了12個具體罪名,有關商業賄賂犯罪的罪名則設置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章中。時隔幾年,2009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接著,2011年頒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作了較大的修正,不僅提高了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刑事處罰力度,而且增設了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針對這些賄賂犯罪,規定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與罰金、沒收財產等刑罰方法,并設置了單位犯罪的處罰規定。從單一制裁到多元制裁,從關注在職公務人員到兼顧離職公務人員,從關注公務人員到兼顧公務人員的近親屬及其關系密切的人,從關注利用自身職權賄賂到兼顧利用他人職權賄賂,初步構筑了較為完備而細密的賄賂犯罪罪名體系;“兩高”又通過多部有關賄賂犯罪如何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與細化了我國賄賂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使之更有章可循。但對比《聯合國反腐公約》的諸多規定,結合現階段我國反腐敗形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國現行賄賂犯罪的刑事立法仍有諸多疏漏。

1.現行賄賂犯罪刑事立法體系滯后,法律不周延問題顯現。一方面,我國賄賂犯罪罪名體系較為紊亂,立法分散。盡管現行刑法專門設立貪污賄賂罪一章,但又將商業賄賂犯罪另設立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罪中。立法之所以作出如此安排主要在于,前者侵犯的客體為公職人員的職務廉潔性,而后者侵犯的客體為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正常管理秩序,并且立法者為其配置了輕重懸殊的法定刑。實際上,商業賄賂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幾十年期間呈愈演愈烈之勢,其涉案數額之大,危害后果之嚴重,并不亞于公職人員的賄賂犯罪。而立法者卻因犯罪主體有別而將其分屬于不同章節,并相應地為其配置大相徑庭的法定刑。不僅如此,立法者以是否為國家工作人員為區分標準,將侵占型犯罪切分為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將挪用型犯罪切分為挪用公款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與挪用資金罪;立法者以犯罪主體為自然人還是單位,將受賄罪分解為受賄罪(犯罪主體為自然人)與單位受賄罪(犯罪主體為單位),將行賄罪分解為行賄罪(犯罪主體為自然人)與對單位行賄罪(犯罪對象是單位);立法者以私分對象不同設置了私分國有資產罪與私分罰沒財物罪。其實,無論哪一類型的受賄罪或行賄罪,其罪質并無二致,只不過犯罪主體或犯罪對象不同而已。這些過分細膩的立法努力,徒增立法分散與立法繁雜,加大司法成本,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此勢必引發司法實踐中犯罪定性不必要的而且無味的糾纏,其法律效果很有限。

另一方面,雖然有關賄賂犯罪的罪名體系已相當完備,但法律仍有不周延之處。例如,社會上存在的“感情投資型”賄賂行為,造成大量的“腐敗犯罪暗數”就是一明證。“感情投資型”賄賂行為往往打著“交友”或“慰問”的名號,以“紅包”為載體,趁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之際給公務人員送上一份祝福,行賄人此時并無謀利之約,只不過是一種超前感情投資。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雙方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地以后多為關照即是。但是,根據現行刑法規定,行賄罪的成立條件有“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要求,而收受型受賄罪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構成要件要素,這就使得“感情投資型”賄賂行為以當前的賄賂犯罪為參照系難以入罪,使其長期游離于法律之外的“灰色地帶”,而成為“漏網之魚”。

隨著反腐工作的深入開展,大批腐敗分子受到嚴厲懲處。根據全國檢察機關辦理賄賂案件的統計數據,2005年為6042件,2006年為7088件,2007年為8045件,2008年為8805件,2009年為9875件,可以看出賄賂犯罪案件一直處于上升趨勢。這雖然表明我國在打擊賄賂犯罪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時也映射出近年來我國賄賂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現上升之勢。這里除了我國社會管理體制與監督乏力等方面問題外,主要原因之一還在于現行的賄賂犯罪刑事立法不足以實現懲治與預防此類犯罪的目的。

2.現行賄賂犯罪刑事立法保護范圍狹窄,法網不嚴密突出。就刑事立法內容而言,雖然我國賄賂犯罪罪名繁多,體系可謂龐大,但刑法保護的范圍過于狹窄,犯罪對象類型單一,法網不甚嚴密,導致諸多嚴重的腐敗行為被排除在犯罪之外,這樣的刑事立法難以滿足保護法益與維護秩序和懲治賄賂犯罪的需要。現行賄賂犯罪的犯罪對象仍然限定于“財物”,這與《聯合國公約》中行為客體為“不正當好處”的基本精神相差甚遠。以賄賂犯罪中最為重要的受賄罪為例,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受賄罪的犯罪對象僅限定于“財物”,即有價值意義的物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赤裸裸的即時“權錢交易”行為已逐步退居“二線”,被一些富有隱蔽性的非法交易行為所代替,像為國家工作人員本人或第三人設定債權、股權,免除所欠債務,免費提供勞務,免費為其提供出國旅游、留學,免費為其提供住房使用權,免費為其裝修住房,免費消費,調動工作,招工轉干,提拔職務,甚至于提供性服務等一攬子“免費午餐”,其花樣不斷“與時俱進”。嚴格而論,這些非法利益無法直接等同于刑法上的“財物”,進而也不符合受賄罪的犯罪構成,無法以受賄罪論處,這就出現了受賄罪立法設置的嚴重疏漏。而域外國家和地區很多立法例已經將賄賂范圍拓展為財物、財產性利益和非財產性利益。相反,我國現行受賄罪的對象仍然囿于“財物”而原封不動,明顯落后于當今世界反腐敗的立法與司法進程,極不利于我國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反腐倡廉工作方略。不僅如此,其他賄賂犯罪的行為對象也限定于“財物”,其保護范圍同樣過于狹窄。

3.現行賄賂犯罪刑事立法入罪門檻過高,打擊半徑過短。首先,承擔著打擊賄賂犯罪重要使命的受賄罪,其犯罪構成的設定過于嚴格,從而使大量的非法交易行為游離于刑法之外而無法懲處。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受賄罪有三種基本行為方式,一是索取型受賄,即利用職務之便索取他人財物;二是收受型受賄,即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三是斡旋型受賄,即利用他人職務之便,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或收受請托人財物。可見,收受型受賄的必要條件是為他人謀取利益,可以是非法利益也可以是合法利益在所不問,如果行為人只受賄而不為他人謀取任何利益,則應當排除受賄罪的成立。而斡旋型受賄成立的必要條件是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果謀取的是正當利益,則也應當排除受賄罪的成立。如此設立受賄罪的犯罪構成,會為查處和追究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腐敗交易設置意想不到的法律障礙。與此同時,也為許多腐敗分子提供了規避法律制裁的“平臺”,助長腐敗分子利用各種手段大肆進行非法交易,而這種非法交易僅僅與“為他人謀取利益”拉開適當距離,就足以掩蓋其丑惡行徑。難怪一些腐敗分子被追訴之后在法庭上仍然振振有詞地辯解,并沒有為他人謀取任何利益,而所收受的錢財至多算是游離于法律之外的“灰色收入”。很明顯,受賄罪構成要件的上述設置實有畫蛇添足之虞,使得入罪門檻過高,構成犯罪的難度增大,導致腐敗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和法律成本降低,不當地縮小了打擊面,極不利于國家腐敗治理。從經濟學角度考量,控制與預防犯罪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降低犯罪人的所得利益回報和增加法律成本,當腐敗行為成為一種高收入回報而所面臨的法律成本最高代價只不過是行政制裁或無制裁時,這種風險就無法威懾和阻止犯罪人實施犯罪,相應地刑法打擊和預防賄賂犯罪的功能就會蕩然無存。其次,行賄罪與受賄罪作為對向犯占據著打擊賄賂犯罪的半壁江山,行賄人慣用于“糖衣炮彈”催生了大量的受賄罪,因而,有力打擊行賄行為也是遏制賄賂犯罪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行賄罪的犯罪構成要求“為謀取不正當利益”才能成立該罪,那么,嚴格而論,行為人是為了謀取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無論數額再大,也無法以犯罪論處,這就將“感情投資型”的行賄行為排除于犯罪圈之外,助長了大量非法交易行為的發生。

二、域外國家和地區賄賂犯罪刑事立法實踐分析

每一個民族的法律都根植于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傳統,但同時也不應排斥吸納或借鑒異國民族的法律文化。放眼國際視野,深入考察發達國家和地區有關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相對成熟的立法經驗,洞察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國際發展趨勢,有利于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

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本,近代深受德國的影響,逐步構筑了龐大的大陸法系刑法體系。日本現代刑法典于1907年4月24日公布,1908年10月1日生效施行。幾經修訂,形成了完善的受賄罪體系,在受賄罪的種類、構成條件及量刑等方面頗具特色。在受賄罪的種類上,日本刑法典規定了一種類型7個具體罪名,即單純受賄罪、請托受賄罪、事前受賄罪、向第三者提供賄賂罪、加重受賄罪、事后受賄罪與斡旋受賄罪等。從這7個具體受賄罪中可以看出:其一,犯罪主體為公務員或仲裁人或將要充當公務員的人或曾任公務員的人。其二,犯罪行為表現為要求、約定或收受賄賂的行為,或者從事不正當行為或不從事應當從事的行為,或者對現在或將來違反職務義務的行為要求、約定或收受賄賂的行為。其三,賄賂的內容表現為與職務行為具有關聯的不正當報酬的利益,即凡是能夠滿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利益,都是賄賂,賄賂除了財物、財產性利益之外,還包括其他非物質性利益。其四,量刑方面,日本刑法對受賄罪的處罰較為輕緩。單純受賄罪、事前受賄罪、事后受賄罪、向第三者供賄罪與斡旋受賄罪等都是處5年以下懲役。請托受賄罪處以7年以下懲役。加重受賄罪處1年以上有期懲役。盡管日本的有期懲役最高達15年,但在司法上對賄賂罪的追訴很輕。可見,日本刑法對受賄罪的規定較為完備詳盡,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受賄行為,體現了刑事法網嚴密而處罰輕緩的特點。

德國是大陸法系的集大成者,頗具哲學思辨風采的法律學說享譽世界,是主要的法律輸出國。現行德國刑法典淵源于1871年5月15日的《德意志帝國刑法典》,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和需要,該法典幾經修訂,不斷趨于完善。德國刑法典在職務犯罪中規定了受賄罪和加重受賄罪,不僅要求行為人將利益作為職務行為的“回報”而予以要求、約定或收受,而且也包括行為人向第三者接受、要求、約定利益,并規定了索賄和行賄的特別嚴重情形。其犯罪主體為公務員、仲裁員或法官。其犯罪行為不僅包括行為人為第三者要求、約定或收受利益的行為,而且還包括公務員使對方向第三者提供利益的行為。賄賂的內容為利益,這里的利益不僅指對一般職務行為的具體回報,也指對一般職務行為的抽象回報。在量刑上較為輕緩,一般為5年以下自由刑或罰金刑。

我國臺灣地區的刑法也規定了較為完備的賄賂犯罪,在賄賂犯罪的種類上,主要包括不違背職務的受賄罪、違背職務的受賄罪、受賄而違背職務罪、違背職務的行賄罪、準受賄罪等5個具體罪名。詳言之,其犯罪主體為公務員或仲裁員。其犯罪行為表現為對于職務上行為或預以職務上之行為或違背職務之行為,而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當利益。其行為客體表現為賄賂或不正當利益。這里的賄賂指的是金錢或其他可以金錢計算的財物,而其他不正當利益指的是賄賂以外的所有足以供人需要或滿足人的欲望的有形或無形的利益。顯而易見,這里的不正當利益非常寬泛,既包括物質上的利益,也涵蓋非物質上的利益。在量刑上處罰也較輕緩,只有受賄而違背職務罪最高可以處無期徒刑,其余各罪均是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各個賄賂犯罪均配置了罰金刑。

縱觀上述國家和地區的賄賂犯罪刑事立法實踐可以發現:其一,適應實踐需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賄賂犯罪的刑事立法基本上都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歷程而逐步趨于成熟和完善,形成如今的立法狀態并非空穴來風,而是與其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所以在與中外立法實踐相比較時如何完善我國的賄賂犯罪刑事立法,并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與立法環境。其二,刑法保護周密。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賄賂犯罪的懲治建構了以行為為中心的罪名體系,可謂法網嚴密,層次分明,對接無空隙。其三,刑罰輕緩,刑種多樣。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賄賂犯罪一般都規定了較為詳盡而有層次的刑罰,針對不同層次的罪行給予不同輕重的刑罰處罰,無一例外都無死刑配置。總體而言,刑罰均趨于輕緩。

三、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的未來調適方向

結合上述國家和地區先進的立法經驗與啟示,省思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疏漏,進而對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進行前瞻性調適,有利于打擊和預防賄賂犯罪的滋生,促進國家政治的廉潔清明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1.以行為為中心構筑賄賂犯罪罪名體系。基于傳統文化與立法慣性的影響,我國刑事立法無論是瀆職犯罪,還是貪污賄賂犯罪,抑或其他類型犯罪大都采取了“多層次立法模式”。這種立法模型體現在賄賂犯罪中就是以犯罪主體的不同,將受賄犯罪、侵占型犯罪和挪用型犯罪等拆分為若干個具體罪名,這可謂一級切分。還有二級切分,也即是以犯罪對象是自然人還是單位,將受賄犯罪、行賄犯罪和私分型犯罪等又進一步切分。如此切分模式不僅直接導致一些關聯性具體罪名分屬于不同的章節,顯得刑事立法較為分散,而且也必然導致原本屬于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卻出現司法上適用罪名的不同,相應地量刑也差別懸殊,引發理論上的悖論與司法上的諸多困惑。

詳而言之,這種切分罪名現象首先出現實質上為同一行為而以不同罪名認定,并予以不同處罰。也就是說,相同或相似的法益不能得到刑法同樣的保護,人為地分層論級,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相背離。例如,同樣是將數額較大的財物據為己有的行為,行為人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按照刑法規定以貪污罪論處,法定最高刑可以處死刑;而行為人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則以職務侵占罪處罰,最高只能處15年有期徒刑,這就呈現對同一行為處罰“生死兩重天”的差別。與此同時,也折射出我國對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刑法保護力度的天壤之別,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情勢下,顯得不合時宜,因為非公有制經濟同樣也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如此,這種切分犯罪現象還會導致司法上適用罪名的諸多困惑和障礙。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司法認定問題。因為區分行為人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是適用賄賂犯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定問題,它直接關乎到具體個罪的定性問題。不管是立法者還是司法者都要在此問題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或絞盡腦汁地一再頒布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或花大力氣去收集證據,以進一步查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但事與愿違,無論怎樣努力均難以達到完滿,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問題仍然糾纏不清。實際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多元經濟相互融通之下,呈現出大量的“似是而非”人員,既非國家工作人員,也非非國家工作人員,而是游離于兩者之間。例如,國有控股企業的管理人員的身份認定問題就曾長期分辨不清,疑惑難解。更有甚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共同實施犯罪的,究竟是以身份定性還是以主犯定性,又與號稱“絕望之章”的共犯問題糾結在一起。不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此聚訟不斷,真可謂“斬不斷,理更亂”。

如果舍棄賄賂犯罪的“多層次立法模式”,上述諸多的困惑與沖突將會迎刃而解,這就暴露出我國賄賂犯罪罪名體系設置的根本缺陷之所在。“無行為則無犯罪”早已成為現代刑法處理犯罪問題的最基本歸責要求,刑事立法規制的是犯罪行為,而不應首先判斷行為人的身份,也不應首先考慮刑法所保護的財產的性質,更不應首先考慮犯罪對象的問題。對同一行為施與同樣的刑法保護,構筑以行為為中心的“單層次”立法模式,將成為我國賄賂犯罪罪名體系的未來調適方向。如此,既可以扭轉我國賄賂犯罪刑事立法上的罪名紊亂問題,也可以消解司法上的諸多困惑,節省有限的司法資源,還可以避免同行為異罪或異罰的畸輕畸重現象,切實遵循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2.調適賄賂犯罪具體個罪的犯罪構成。為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從微觀上對我國賄賂犯罪的具體個罪的犯罪構成進行適度調適顯得日趨必要。其一,逐步將賄賂犯罪的犯罪對象“財物”拓展至“不正當利益”,擴展我國打擊腐敗犯罪的范圍,嚴密刑事法網。這不僅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基本精神相契合,而且也與域外很多國家和地區賄賂犯罪的規定相一致,從而能夠構建反腐敗問題的國際對話平臺。其二,將“斡旋型受賄”從受賄罪中分離而成為獨立的“斡旋受賄罪”。傳統刑法將斡旋型受賄置于受賄罪中,使之成為第三種基本形式,客觀地講實屬不當。一方面,普通型受賄罪的本質是利用本人職務之便,而斡旋型受賄罪是利用他人職務之便。另一方面,收受型受賄要求“為他人謀取利益”,而斡旋型受賄不論是索取還是收受請托人財物,都要求“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可見,兩者的犯罪構成差別很大,將其混同難以確定具體罪名標準。最后,作為獨立罪名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實質上就是一種非國家工作人員的斡旋受賄,而斡旋型受賄是一種國家工作人員的斡旋受賄,兩者遙相對應,一方獨立成罪,而另一方卻“寄人籬下”,有失罪與罪之間的平衡與協調。其三,將“感情投資型”行賄入罪化。在司法實踐中,行為人為了日后獲得關照,往往向國家工作人員進行預期“感情投資”,這種行賄行為具有較強的隱藏性,而且與社會生活中的正常人際交往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別。如何判斷其行為的性質,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難以解答的一大疑問,也是其難以入罪的根源所在。對此,香港的《防止賄賂條例》有關規定給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立法模型,該條例在受賄罪之一的公務員索取與收受利益罪中將公務員可以接受的好處區分為“私交友好處”與“非私交友好處”兩類,并以一定的“金錢數額”作為判斷罪與非罪的標準。對于前者,按照社會通念,禮尚往來的金錢數額在人們可接受的預測可能性范圍之內,可視為個人間的饋贈;對于后者,以一般社會通念,其往來的金錢數額遠超過人們可接受的預測可能性范圍之外,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接受好處者一定為身份優勢者,難以排除合理懷疑,那么,這種“感情投資型”的行賄行為就應當入罪化。由于行賄罪有“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犯罪構成要件,使得大量的“感情投資型”行賄行為不能入罪,從而得不到應有的懲處。一方面,行賄與受賄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對向犯,沒有行賄行為,受賄行為則必然少之又少,而且行賄行為往往是犯意的發動者,是社會腐敗行為的一大惡源,如果沒有行賄人的屢次誘惑,受賄人就會大幅減少被拉下水的機會。另一方面,這種“感情投資型”行賄行為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不僅污染了社會的法治環境,而且也侵蝕了社會賴以根植的公平正義。再次,《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擬規定為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影響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其近親屬等關系密切人員行賄的犯罪。既然間接行賄行為擬入罪化,那么,這種“感情投資型”的直接行賄行為更應該考慮入罪化。鑒于此,我國刑事立法可以將國家工作人員接受“非私交友好處”,即“感情投資型”行為認定為行賄罪。這樣,既可以將個人間的交友往來與行賄行為區分開來,又可以嚴密刑事法網,有力地懲治真正的行賄行為,從源頭上予以遏制腐敗,也會大幅度減少其他賄賂犯罪的滋生蔓延。

3.增設“收受禮金罪”。據報道,2014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擬對刑法再次修改,其重點之一就是進一步完善反腐敗的制度規定,加大賄賂犯罪的懲處力度。一是對貪污受賄犯罪擬刪唯數額論,原則上規定數額較大或者情節較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等三種情況。二是增設“收受禮金罪”。“收受禮金罪”因為關涉反腐問題而備受關注。擬設置的“收受禮金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可見,此罪解決的是向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感情投資的定罪問題。它不是受賄罪的附屬罪名,而是獨立于受賄罪的新罪名。只要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數額較大的財物,不論是否利用職務的便利,也不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都可以構成“收受禮金罪”。“收受禮金罪”的增設,不僅能夠有力地打擊社會上長期游離于法律邊緣的“感情投資型”受賄行為,一定程度上彌補當前普通受賄罪的立法漏洞,而且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4.逐步走向廢止賄賂犯罪死刑的征途。由于我國受傳統文化觀念與歷史慣性的影響以及預防犯罪的現實需要,我國現階段還不具備全面廢止死刑的條件,但嚴格限制死刑和減少死刑已成為當代中國領導層、法律人乃至廣大民眾的普遍共識。中國逐步廢除死刑的基本路徑,首當其沖的是逐步廢止非暴力性經濟犯罪死刑,待條件成熟時再過渡到暴力性犯罪,或者從立法上保留死刑條款,司法上暫時擱置死刑或不判處死刑,待條件適宜時再回歸到立法上廢除死刑,最終達致全面廢止死刑的愿景。

毫無疑問,賄賂犯罪是典型的經濟性、非暴力性犯罪,犯罪人之所以實施犯罪都是基于“權力尋租”而達到斂財或其他需求的主觀目的。應當說,賄賂犯罪理應率先走向廢止死刑的行列。一方面,死刑不是遏制賄賂犯罪的有效手段,死刑對于賄賂犯罪的威懾效應很有限,這可從我國長期以來一直與腐敗作斗爭的實踐得到證偽。雖然我國多年來對賄賂犯罪配置死刑,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罪行極其嚴重”的腐敗分子判處死刑的案例也不少見,旨在嚴厲打擊賄賂犯罪,達到一般預防之功效,但腐敗問題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當下賄賂犯罪仍然呈現高發、多發態勢。另一方面,縱觀域外國家和地區對于賄賂犯罪的刑事處罰均呈現輕緩態勢,不配置死刑。作為負責任的泱泱大國理應作出積極回應,逐步與之靠攏,緊跟世界死刑發展的步伐。最后,腐敗問題的顯現,賄賂犯罪的滋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主要是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控制力弱化、管理社會的精細化不夠、監督制約機制不暢、預防腐敗預警機制不健全、干部管理體制滯后、執法不力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正如李斯特的經典論斷:“最好的社會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因此,解決我國腐敗犯罪之沉疴的路徑只能是在完善相關立法的同時做到嚴格監管和嚴格執法,使其逐步得到有效遏制,針對上述社會政策是最有效的路徑選擇,而刑法也只能作為最后手段而保持謙抑的品格。

應當說,在賄賂犯罪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刑法仍對多種非暴力性經濟犯罪配有死刑的立法現狀下,在一段時間內對賄賂犯罪的死刑廢止還不符合實際,這需要日積月累,逐步促成廢止死刑的條件。《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保留了對賄賂犯罪的死刑就足以印證了這一點,但這并不能表明死刑將長期存在下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權保障的理念與實踐進一步嵌入人心,待廢止死刑的條件慢慢成熟之時,賄賂犯罪必然會逐步走向廢止死刑的征途。

參考文獻:

[1]錢小平.中國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立法運行宏觀效果考察[J].暨南學報,2012,(6).

[2]梁根林.受賄罪法網的漏洞及其補救——兼論刑法的適用解釋[J].中國法學,2001,(6).

[3]米也天.澳門法制與大陸法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11.

[4][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論[M].劉明祥,王昭武,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78.

[5]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36.

[6]日本刑法典[M].張明楷,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62-63.

[7]徐久生,莊敬華.德國刑法典[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167-168.

[8]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3-29.

[9]于志剛.中國反腐敗刑事法網的編織歷程與改革思路[J].中州學刊,2011,(3).

[10]徐岱.行賄罪之立法評判[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2).

[11]趙秉志.當代中國死刑改革爭議問題論要[J].法律科學,2014,(1).

[12]仝其憲.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分析[J].理論探索,2014,(3).

[13]盧建平.刑事政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1.

【責任編輯:張亞茹】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亚洲综合二区|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婷婷六月天激情|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91亚洲影院| a级高清毛片| 伊人91在线|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欧美性色综合网| 日本免费a视频|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天堂网国产|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页|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欧美黄网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免费在线成人网|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18|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视频大全|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微拍精品| 熟妇丰满人妻|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99这里精品|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99性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