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這話放在商場似乎也受用。前不久,互聯網行業的兩大O2O生活服務公司——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并。雙方歷經“浴血奮戰”,而今能夠“握手言和”、“攜手前行”,不得不讓人感嘆:這世上的事兒,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關鍵就看這個可能性有多少。同時,在這可能的背后,能帶來什么樣全新的效益和影響。
前塵往事篇
“從相殺到相愛的轉變只需要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的事業則必須長期經營。”用這句話來總結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對抗與合并,是再恰當不過了。就在國慶長假之后,美團和大眾點評這對曾經在戰場上激烈廝殺的對手出人意料卻也是情理之中地宣布戰略合并,成立新公司。
這是今年繼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網之后,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三宗大的合并案例。這也似乎再一次印證了,在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據估算,雙方合并后估值170億美元,將進行下一輪30億美元融資。合并之后的“新美大”或將超越小米、滴滴,成為僅次于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的中國互聯網第五極。
資本的各自追逐
美團網,成立于2010年3月,“千團大戰”之后,穩穩坐在團購網站的頭把交椅之上,至今已經D輪融資;大眾點評,成立于2003年4月,如今已是精耕細作12年。在所處的行業領域里,美團和大眾點評或許從開始就注定了他們的龍虎之斗。
尤其是在資本市場,兩家公司在融資過程中的你追我趕也頗具戲劇性。往往是一個融資在前,另一個立馬揮鞭直上,誓要不相上下。
據公開報道稱,2011年4月,大眾點評宣布獲得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共1億美元的投資。隨即,在三個月后,美團就宣布拿到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緊接著,在2012年,大眾點評又被追加了6000萬美元的投資。
2013年5月,美團剛剛宣布獲得3億美元的C輪融資,大眾點評就宣布獲得騰訊4億美元戰略投資。2015年新年伊始,美團完成D輪總額7億美元的融資,大眾點評不甘落后,兩個月后,宣布獲得包括騰訊、淡馬錫控股、萬達集團和復星集團在內的8.5億美元投資。
O2O的生存基點之一即是不斷燒錢的補貼模式,因而有更多的資本支撐是其運營的剛性需求。而資本向來是逐利而生,雙方在資本市場上的這一出你來我往的好戲,恰巧也說明了各自的價值誘惑力。或者也可以這么說,誰獲得了更多的融資,誰就可以走得更長遠。
業務的激烈競爭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合并之前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在業務布局方面也是各有千秋。大眾點評從商戶點評平臺到團購交易平臺,在幾次轉型之后越來越接近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新近成立的麗人事業部,進一步彰顯了其業務拓展的決心。其實從去年開始,大眾點評已先后發力酒店、電影、結婚等垂直行業,分別成立事業部。大眾點評之所以深入這些行業,靠的是其十多年來積累的大量用戶點評數據,這些都成為目前生活消費的最大決策入口。
與大眾點評的邏輯不同,美團是以交易作為驅動,以團購為主,后來加入本地生活服務,逐漸孵化出更多垂直細分的O2O項目。而且,在垂直領域不斷深耕的美團,全部采取自營模式,其酒店、電影、外賣都推出了各自獨立運作的產品:美團酒店、貓眼電影、美團外賣等,因而在競爭中更有屬于自己特色的優勢。
惡性事件時有發生
當然,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戰火可不止于此。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即便是“打架斗毆”這樣惡劣性質的事件也時有發生。而為了各自搶占客戶,大眾點評和美團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據說為了爭搶火鍋連鎖店“小輝哥火鍋”,美團曾一次性支付5000萬元以上,讓商家放棄和大眾點評的合作,獲得獨家合作權。但大眾點評也并非是善善之輩,其曾經跟百勝中國談成合作,成功取代美團與其旗下7個省份140家必勝客門店達成獨家合作。可以說,兩家的競爭真是無處不在。
但雙方到底誰是第一?對于外界來說是未知數。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美團網交易額突破460億元,較2013年增長180%以上,市場份額占比超過60%。而大眾點評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今年推出的“閃惠”業務模式,8月份交易額就突破了10億元,到今年年底交易額將超過團購的交易額。
在合并之前,美團和大眾點評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只不過萬物相克相生,正是在其相爭之時,也必定存在著利益膠著點。事實上,有關于美團和大眾合并的消息,也是屢屢被傳,只不過,這一次是成真了。
攜手前行篇
各自取舍成眷屬
對于此次兩家公司合并,背后最大的原因無非是資本的推動。在O2O市場漸趨飽和以及催生泡沫的現狀之下,資本越來越挑剔,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即便是像美團和大眾點評這樣的行業翹楚,依然面臨著受阻的境遇。因而,抱團取暖,未嘗不是雙贏之舉。同時,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糯米網、口碑網等后輩之力不可小覷,攜程藝龍、去哪兒等老牌勁敵依然虎視眈眈。因而,在此行業格局之下,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也是大勢所趨之舉。
對此,大眾點評CEO張濤表示:“過去這些年,兩家公司有競爭也有差異化,但是幫助1000萬商家服務好10億消費者,是兩個團隊共同的追求。合作是大勢所趨,是兩個團隊的共同選擇。O2O行業前景無比巨大,合作后大家將會發揮各自優勢,加快產品創新、深化服務和行業拓展的步伐,給消費者和商家創造更多價值,促進O2O生態圈的建設,促進行業發展。”
而美團網CEO王興曾說過一句話:“既往不戀,縱情向前”。放在這里,也頗有壯士斷腕、與過往恩怨一刀兩斷的決心。那么,這次互聯網界歷史性的戰略合作,到底會對美團和大眾點評產生怎樣的影響?會給國內的O2O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新動向決定新格局
這點,從近日美團和大眾點評成立新公司之后所宣布的公司最新組織架構中可見一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大概就是大眾點評網CEO張濤的“淡出”:他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不再擔任聯席CEO,從管理一線轉向長期戰略規劃。同時,張濤的聯合創始人、大眾點評大推廣事業群負責人李璟和首席服務官王雨將退休。而美團網CEO王興將擔任新公司CEO,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負責新公司的管理和運營。也就是說,合并之后新公司的組織架構,是偏向于美團這一方的。
既然一山不能容二虎,那么兩大公司合并,必定會有彼此的妥協和讓步以及犧牲。對此,王興在內部郵件中寫道:“這次變化是兩個團隊‘婚后’生活的重要一步,是大家彼此包容、相互信任結出的第一個果實。但是一切才剛剛開始,內部業務和團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外部競爭仍然激烈。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很顯然,合并之后的“新美大”,其近階段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在這方面,同時擁有騰訊和阿里資源的“新美大”似乎更占優勢。然而,從長遠來看,雖然阿里投資了美團,但阿里內部一直將美團視為直接對手。此次合并,他們是在一定程度上倒向了騰訊。當然,“新美大”也并非胸無大略,在平衡好阿里和騰訊這把天秤上,伺機成為第三極才是其目的。
此外,美團和大眾的合并或許會給其他O2O企業帶來發展的機會,就如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神州專車和UBER的異軍突起。美團和大眾優勢互補,勢必也會營造更加良好的O2O生態。同時,在短期內,合并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消費紅利,無論從優惠政策還是服務質量上來說,消費者都能從中獲取利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紅利也會逐漸減少甚至出現消失的可能。
因而,美團和大眾的合并是否能帶來1+1>2的效果,還得看其之后的戰略部署。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其婚后生活的經營必定都是以資本利益最大化為基礎。至于誰能笑到最后,那也得看市場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