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成
老婆和丈夫的情人在吵架過程中,會提到埃德加·愛倫·坡的詩集《帖木兒》;三十幾歲的女性,和男方初次約會,問他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是什么,男方回答《會計學原理》,她立刻表示不要再約了。
就憑我們總是認真地消費全球流行文化,一聽說治愈系小說(還有據此改編的電影),立刻可以聰明地列舉出其中常見的元素,預期幾段狗血情節。首先,有一個失敗者,他孤獨,不好相處,自毀念頭時而在心頭盤旋。接著我們發現,他竟底子不錯,糟糕外表下套著可圈可點的好人格,之所以一蹶不振,是碰到了換作我們自己也很難闖過的關卡?,F在,轉機出現,轉機寄生在一個人或一件事情上,他抓牢這人或這事,與他們痛苦地纏斗,就將度過不幸,躍上人生新臺階。過程中,新的傷痛也會產生,可能來自絕癥或交通事故,但是每逢有人去世,心碎會幫助他—這個治愈系主人公—理解生命。
加布瑞埃拉·澤文緊緊擁抱以上套路,再加上她的流暢文筆,已被別的作家證明行之有效的那套就在小說《島上書店》中發揮了全部效用,故事好讀、體貼、感人。聽上去是不是一種夾雜著俗氣的好法?但《島上書店》還有它自己的美妙特征:這是一本關于書的書。
故事集中發生在A.J.的小島書店中,這是艾麗絲島上唯一的書店。艾麗絲島從物理上來說遠離外界,進出小島很不容易;從精神層面來說,人們也在島上建構起一個自洽的世界。設計這樣的故事發生地,帶有天真和理想化的味道,它幾乎就像科學家制造的封閉式生態實驗系統,只不過在科學家的實驗中,維持系統運作的氧氣是關鍵,而在艾麗絲島上,書是氧氣般的存在,圍繞在人們身邊。
每個人都和書有關。主人公A.J.是書店老板,家庭婦女、警察和游客都會光顧書店。A.J.常打交道的除了顧客,還有出版社銷售代表、教孩子把名著排成戲劇的老師等等。作家,在加布瑞埃拉·澤文的故事里當然沒缺席,有好幾個,他們分處不同境遇,就像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況一樣,其中既有寫完處女作后再無佳作的過氣作家,有靠寫作把妹的風流作家,有為了賣書而匿名的作家,還有值得期待未來的新星作家。這些人做讀書會,策劃作者見面會,討論哪些書好賣哪些賣不動的情節,完全就是現實中圖書行業的朋友們的工作與生活寫照,看了感到親切好笑。
另一方面,書中人物有一套超越生活常態的思考和對話邏輯。比方說老婆和丈夫的情人在吵架過程中,會提到埃德加·愛倫·坡的詩集《帖木兒》;一個人的太太去世了,他在醫院碰到來處理此事的警察,他在悲痛和失神的狀態下,和警察大聊了三頁,主要內容是羅爾德·達爾的短篇《待宰的羔羊》;三十幾歲的女性,和男方初次約會,問他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是什么,男方回答《會計學原理》,她立刻表示不要再約了。這些不合一般人的情理,可是有一種書呆子式的情趣。
加布瑞埃拉·澤文不給人掉書袋的感覺,她處理遍及整本書的書名與作家時,并非自得其樂,而是保持友好,決不想擊退那些可能沒讀過很多書的讀者。她還有另外一個使人舒服的地方。在我的經驗中,一些媒體和出版人談論書之重要性的姿態太高了,“讀書是世上最好的事情”這種不可能是對的話也真是不知道為什么傳來傳去。但加布瑞埃拉·澤文沒有變態地美化書的作用,小說中,書的確拯救了一部分已經死去的A.J.,它不是像超級英雄一樣救下他,而是通過參與A.J.的生活使他復活。這立場討喜。要知道,真實世界中也不存在超級英雄,有人或什么東西愿意參與你的生活就不錯了,問題得靠你自己解決。
像我們一開始說的那樣,《島上書店》有套路有狗血,尤其是出現了過多的死亡—孕婦死、走投無路的單親媽媽死、出軌男死、車禍死、病死,簡直可以算作弊,因為涉及生死總是容易打動人的。而小說關于讀書人、寫書人、開書店的人,一個愛書人的理想化世界,又是干凈的。也許這是一種清澈的狗血吧,讀來確實蠻受用的。
孫仲旭是本書的譯者之一,這是他最后一部譯作。他在博客中寫,圍繞一間書店的故事講得很不錯,被它感動,并且,“譯這本書時,我想起我已經有三年多沒有譯過輕松的書了,我會珍惜這個機會?!卑l布這條微博后不久孫仲旭去世了,一想起來,《島上書店》便不再是那么輕松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