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開
還記得全美遴選出的“太空女教師”嗎?麥考利芙認真地拾掇好笑靨,系緊了航天服,與6位先生魚貫登上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時間:1986年1月28日,發射現場林立著沖天仰視的“長槍短炮”。73秒后,鏡頭里驟爆出“天祭”的煙云。恰有一“平視”的哥兒們,拍下圍觀者驚天駭地的瞬間神情。這幅圖片后來撈了不少攝影獎。有評論家言之:“冷眼抓取追問——它怎么會爆炸?”
答案是,動力滿滿的人忘了認真。
這架航天器已出色完成了9次升天任務,怎么栽進了“事無十全十美”的宿命?“黑匣子”告知:由于其右側火箭發動機尾部裝配接頭壓力密封失效、燃料外泄而致熱爆解體。這或是裝配者曾經滄海后的失察。
乖乖,連強大的美國也不乏“差不多先生”。類似小小密封圈的細節失誤,也在美軍IT系統再現: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今年短暫控制過美國中央司令部的Twitter賬號。經查,網絡管理員未能及時給系統遺留的漏洞添加補丁。
自天工開物,因“無所謂”之態度造成淚飛頓作狀,數不勝數。佛講,苦痛感易添出頓悟,在哲學上稱為“自性”。日學而不察,日用而不覺,人事之弊也。不認真追問“平常”,就會憋出“異常”。不斷升級的技術會使產品質量涂上“偽安全感”。“減少人為失誤比關注技術升級更重要”,這該是卓越組織文化呼之欲出的結論。
一家現代建筑企業的HR,搞了一個百人參與的小樣本調查,請職場人回答“你最大的缺點是什么”,只有1%的人回答“不認真”。這唯一人士的回答是“我熱愛生活,但生活不認真”。為何言之泛泛?他說,說自己工作不認真,那不二嗎?誰敢用你?
這家公司在每個工作間的醒目位置,均掛上一本“錯誤登記簿”。HR有“兩規”,不怕你不“簽單”。一是主動登記因態度不認真而致錯者,免于處罰;二是隱瞞失責問題而被發現者,加倍處罰。 “認真追問認真”之風的形成,促成這家公司成為績優企業。所謂“縱不懲前必能毖后”。
中華文化并不乏“認真”二字。墨子講攻器“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遙想戚繼光當年,督修長城。攪和好的三合土上墻后,必命弓箭手勁射,試之以牢固度。匠人的名字要刻在磚石上,以待追溯責任人。
“我有核心技術,愛誰誰!”勞駕某創客先別噴。在哀牢山上手捻雞糞肥,種出“褚橙”的褚時健老人,送您一句“剛需”之理:“天下最討便宜的兩個字是認真。”由此,常人可以追問成達人,達人可以追問成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