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世界衛生組織“論文集”可信度高嗎
飲用水企業特別喜歡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會議論文集《飲用水中的營養》(Nutrients in drinking-water),將它視為忽悠消費者的法寶——因為其中提到了很多關于飲用水中礦物質和硬度優劣的觀點。實際上,這個論文集只是對現有文獻信息的收集匯總,其中的說法并不能直接代表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態度或結論。
為了編制《飲用水指南》(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fourth edition),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組織專家開會研討,也發布過不止一份文件。納入最終專家評議的是32份公開出版的文件和上百篇科學文獻,上文提到的論文集僅僅是其中之一。通過評議,有可靠科學依據的觀點就會出現在《飲用水指南》中,而其他證據不夠充分的一家之言則不會作為最終結論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對水的硬度、溶解性總固體(TDS)有推薦值嗎
關于“硬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過高的“硬度”確實會導致消費者不接受,但主要原因是口感、味道和外觀,而非健康因素。溶解性總固體同理。
對于蒸餾水、純凈水等幾乎不含任何礦物質的“軟水”,世界衛生組織也沒有給出消費建議,因為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表明長期飲用這些水對健康有害或有益。
世界衛生組織確實考慮了《飲用水中的營養》論文集中有關礦物質營養的建議,但總的來說,雖然有人說硬水好、軟水不好,但證據尚不足,因此不予采信、繼續研究、以觀后效。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指南》沒有給出水的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的健康指導值,既沒有設定上限,也沒有設定下限。
飲用水標準和指南
是否適用于嬰兒
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指南》對各項指標的設定是基于健康指導值,也就是終生飲用的情況。這里已經考慮了從嬰幼兒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當然也適用于嬰兒。當然,各國也可以根據經濟水平、技術能力等條件,制定更嚴格的標準。
我國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主要指標的制定與世界衛生組織一致,部分指標甚至更嚴格。我國的包裝飲用水新國標(GB 19298-2014)中規定,生產包裝飲用水的水源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
各國“專業機構”的建議
各國不同機構(不一定是官方)在嬰幼兒飲用水方面都各有建議(詳見表1),但其中的推薦指標參差不齊,并未達成一致。比如對鈣含量的限定,法國為≤100毫克/升,奧地利為≤175毫克/升;而對硫酸鹽的規定,法國為≤140毫克/升,奧地利則為≤240毫克/升。德國規定了鈉和硫酸鹽,但未對鈣鎂指標有要求。
雖然他們各自都能給自己的規定找到一些依據,但最終沒能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評議,所以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指南》中并未提及。
實際上,這些所謂“量身定制的指標”也并沒那么高端。比如鈣,含量高的礦泉水一般也不過是40毫克/升左右,想超標還真不太容易,而奧地利的嬰兒水恐怕連我們的自來水標準都通不過(氟化物超標)。
水中的礦物質
會影響嬰兒健康嗎
人體攝入的礦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因而無論是哪一種飲用水,其中的礦物質含量都無法與膳食相比。對于嬰兒而言,喂養用水對礦物質攝入的影響也遠遠不及配方奶粉(詳見表2)。
北京等地區的自來水比較硬,鎂的含量似乎對嬰兒攝入量會產生較大影響。不過人們一般也不會直接拿自來水沖調奶粉,而自來水燒開之后,水中的不少鈣鎂等礦物質就形成水垢沉淀了,因此不必太擔心用硬水沖奶粉會“給嬰兒臟器添負擔”。
另一方面,因為礦物質的攝入主要依靠食物,也不需要擔心礦物質很少的純凈水導致“營養缺乏”。如果用純凈水沖奶粉,也是沒問題的。如果是直接喝,嬰兒水和白開水也沒啥本質區別。
嬰幼兒到底喝什么水
1. 6個月以內的嬰兒盡可能純母乳喂養,在母乳喂養時一般不需要額外喝水。
2.沖奶粉建議用燒開的自來水或桶裝水(純凈水、礦泉水均可),燒一般的瓶裝水當然也可以,只是不劃算而已。
3.直接喝的水,按照飲用水指南的建議,白開水或合格的瓶裝水都可以。凡大超市賣的瓶裝飲用水都可放心飲用,盡量不要買名字稀奇古怪的水。“嬰兒水”和自來水燒開一樣安全。
4.注意餐飲具衛生,考慮到微生物污染問題,不建議直接喝飲水機放出來的冷水或溫水。
只要注意衛生, 選擇合格產品,嬰兒的喝水問題并不需要那么糾結。
水是生命之源,出于對嬰幼兒的愛護,一些家長也希望給孩子選擇“最好的水”。一些企業針對這種消費需求,專門設計了“嬰(幼)兒水”的概念產品,價格是普通瓶裝水的幾倍。企業聲稱的礦物質含量、硬度等“科學證據”到底有沒有道理?嬰兒喝的水,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