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斐
同時發生的事件可能會給歷史研究者造成誤解,但也能幫助他們走進那遙遠的過去。托馬斯·路易斯·德·維多利亞(Tomás Luis De Victoria)生于1548年,他的宗教音樂為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帶來了力量。同年,圣伊格內修斯·羅耀拉(St Ignatiius Loyola)著就了他的《精神練習》(Spiritual Exercises)一書。顯然,這兩個西班牙人都熱衷于冥想以及靈魂培養。羅耀拉訓練教會信徒去認識靈魂中的疑惑,并通過神圣的意識來辨識真正能夠接近上帝的途徑。維多利亞的音樂不僅反映了這種神秘的體驗,更是對此進一步的延伸?,F代聽眾最熟悉的是他為神圣禮拜而作的樸素的音樂,比如他的《悼亡彌撒》(Missa Pro Defunctis)。這些帶有悲傷色彩的音樂總被音樂出版商配以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的形象。然而,維多利亞的音樂遠不止表達這種絕望的酷刑或黑暗的死亡。
維多利亞的神秘主義中包含著一種欣喜和極樂。他用豐富的音樂色彩來表現,使其生動而有活力。他是一位音樂家,也是一位牧師(priest),他努力用音樂來加深人與上帝之間的聯系。1649年,葡萄牙的約翰四世在他的書中提到了維多利亞天性中的陽光積極,以現代主義藝術家的觀點來看,這種特性是作曲家音樂中隱藏著的歡樂。

如今,人們習慣將維多利亞看成是一位善于創作安慰人心靈音樂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慰藉著那些面對無可戰勝的死亡的靈魂。他通過《悼亡彌撒》中贊美基督復活的歡樂情緒,來傳遞一種神圣的憐憫。信仰的痛苦和欣喜,精神上的神圣團結,經常由聽覺緊密聯系起來。這種聽覺上的聯系可以對比他的圣誕贊美詩《萬能奧跡彌撒》(Missa O Magnum Mysterium)的第一部分和最后生氣勃勃的唱詞“alleluia”,或者他的一部雙唱詩班作品《萬福圣母》(Salve Regina)中的輪流吟唱來體驗。維多利亞陽光的一面在以下作品中也有充分的體現,例如他的八聲部交替圣歌(antiphon)《圣母瑪利亞》(Ave Maria)和《天后頌》(Ave regina coelorum)、十二聲部的贊美詩、復調贊美詩和后來的一些彌撒曲等。
與同時代的音樂家拉索(Lassus)和帕萊斯特里那相比,維多利亞的作品并沒有那么多。他一共出版了二十部彌撒、四十五首贊美詩、十八首圣母頌歌、為神圣禮拜所作的贊美詩集以及大約二十四首圣歌等。維多利亞將自己的創作精力和個人收入投入到拉丁圣樂中,他常常重新出版自己的作品,修改并完善他最初的樂思,以此更虔誠地去朝圣羅馬天主教?;絺鹘淌繉⒕S多利亞的音樂帶到墨西哥城、秘魯首都利馬(Lima)以及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a),在這些城市里,維多利亞的音樂成了當地教會的主要曲目。維多利亞的音樂被牧師們裝在行囊中從墨西哥帶往馬尼拉,就這樣,在他去世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音樂廣泛地流傳到了天主教歐洲以外的國家。
維多利亞生于西班牙阿維拉(Avila)的卡斯蒂利安城(Castilian),是家中十一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十個哥哥姐姐們都平安度過了童年,然而他們的父親卻于1557年英年早逝,于是孩子們由他們的叔叔照顧。九歲的維多利亞被當地的一個牧師招進了合唱學校,在那里,維多利亞得以跟隨十六世紀中期西班牙最好的作曲家學習,如博納迪諾·德·里貝拉(Bernardino de Ribera),可能還有胡安·納瓦羅(Juan Navarro)。維多利亞會講流利的拉丁語,那是羅馬教會通用的語言,在六十年代早期,他又熟練掌握了對位作曲技法。1565年,變聲后的維多利亞前往羅馬,在耶穌會學院繼續深造,并獲得了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贊助。菲利普二世集合了一批來自西班牙、英國、意大利的富家子弟以及一小部分德國神學院的學生,后者正是日后反宗教改革的發動者。維多利亞以一名歌手的身份入學,并很快被訓練成為一名神職人員。
維多利亞很有可能師從過帕萊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以及羅馬天主教神學院(Seminario Romano)的宮廷樂長學習,并認識了羅馬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們。自1569年到1570年,維多利亞擔任蒙塞拉托(Monserrato)的圣瑪麗亞教堂的歌手和管風琴手。1571年,他回到了耶穌會學院,教學生們音樂。翌年,他因出版了第一本贊美詩集而聞名,這本贊美詩集充分展現了他的復調音樂技法,簡單又優美的旋律也說明維多利亞很好地掌握了帕萊斯特里那的音樂風格,以及他對宗教題材的出色把握。那段時間里,他被選為帕萊斯特里那在羅馬天主教神學院的接任者。
經過十年多的學習和心靈的成長(spiritual progress),維多利亞被授予了牧師的職位(priesthood)。他幫助羅馬西班牙教區的窮人和病人,他做慈善工作以及出版音樂作品的花費都來自他西班牙圣俸的收入,這也是他與自己祖國的一種聯系。
1578年6月,維多利亞被任命為圣吉羅拉莫最高教堂(San Girolamo della Carità)的駐堂神父(resident chaplain)。他還定期服務于圣吉羅拉莫的西班牙教堂(San Girolamo degli spagnoli),在復活節期間擴充了其小教堂的樂師隊伍。成立于1579年的圣賈科莫復活節協會(Confraternity of the Resurrection)在復活節的周日有游行,作為公眾活動的一部分,八個分別擁有二十四名歌手的唱詩班會加入到五百名手持火炬者的游行隊伍中,維多利亞很有可能參加了游行。
維多利亞住在羅馬時,正處于熱衷于宗教的年紀。他參加了羅馬天主教堂的改革,掃除了羅耀拉的宗教神秘主義和內里(Neri)對精神快樂的追求。在擔任圣吉羅拉莫的駐堂神父期間,他監督出版了六部音樂集,其中五部是以對折本形式出版,另一部是重印他作于1572年的贊美詩。1583年,他創作了一部彌撒,作為禮物獻給菲利普二世,感謝西班牙國王的慷慨贊助。他還在卷首寫了含糊的題詞——請求菲利普國王“終止我的作曲職務,讓我光榮地休息,并可依我靈魂的意圖創作,作為對一位牧師的獎賞”。
在1585年到1587年的某個時間,維多利亞請求返回西班牙的心愿算是被批準了,他被任命為菲利普二世姐姐的高級神父(senior chaplain)。菲利普二世的姐姐也就是奧地利的瑪利亞皇太后(Dowager Empress),查爾斯五世的女兒,馬克西米連二世的孀婦,這位有文化的皇太后于1581年退位,居于馬德里的皇家赤足女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s Descalzas)。那里有三十三位修女,隱居于有格子窗的房間里,每天在修道院的小禮拜堂聽由十二位牧師和四個男孩組成的唱詩班演唱彌散。其他復調音樂會在重要的宴會、圣誕晚禱、圣枝主日(Palm Sunday)、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上演奏。
皇家赤足女修道院的環境對維多利亞來說是理想的。與其他牧師一樣,維多利亞每年都有一個月的假期,他的薪水很豐厚,還有兩個仆人,業余時間他便可以作曲。1592年,維多利亞獲準前往羅馬監督自己新創作的彌撒出版,這是他為瑪利亞皇太后的兒子,也就是掌管葡萄牙教區的紅衣主教阿爾貝托(Alberto)所作的。
1603年,瑪利亞皇太后逝世,維多利亞為皇太后的葬禮儀式作了復調音樂。根據當時教皇克萊蒙八世(Pope Clement VIII)設立的最新儀式,彌撒曲要在皇家葬禮當天演奏。據官方記錄,“女皇殿下的葬禮是西班牙當時最莊嚴豪華的”。1605年,維多利亞出版了這部葬禮彌撒,這成為了對瑪麗亞皇太后永遠的追思。日后他自己的葬禮彌撒,以安魂曲單聲圣歌音符寫作,配以簡單音節的歌詞,時而配合著對位的作曲技法。在此,時鐘停下腳步,神圣的鐘聲敲響,維多利亞卓越的音樂力量引領易于感動的心靈進入永恒。
維多利亞在皇家赤足女修道院創作的音樂,無疑幫助了女修道院獲得社會精英們的贊助。雖然,他獲允在晚年卸去宮廷樂長(chapel master)的職位,擔任輕松一點的教堂管風琴師一職,但是直到1611年8月27日辭世,維多利亞始終是一名為教區服務的牧師和音樂家。
如今,維多利亞的名聲漸漸淡去。他的作品為數不多的現代版本阻礙了人們正確地認識他,并被置于帕萊斯特里那的陰影之下。維多利亞音樂的演奏者,在正確演釋他的音樂風格前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揭開維多利亞的音樂,那隱藏于悲傷形式下積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