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
【摘要】駐港部隊身處“一國兩制”最前沿,擔負著宣示主權、維穩治亂、搶險救災、防衛作戰等神圣職責。一直以來,駐港部隊敏感軍事題材新聞報道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我們要不斷創新對駐港部隊敏感軍事題材報道對外傳播的思維,有效應對時代挑戰。
【關鍵詞】駐港部隊敏感軍事題材對外傳播
當前,駐港部隊敏感軍事題材報道在對外傳播中還不能很好的信手拈來、靈活駕馭,廣大受眾難以獲得真實生動的感受。隨著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興趣點的變化,以及新聞報道傳播方式的變化,我們應及時更新新聞報道對外傳播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方式,結合具體情況,用廣大受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觀念。
一、法治思維:引領和規范對外傳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駐港部隊進駐香港17年來,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除了要嚴格遵守憲法和全國性法律外,還要模范遵守基本法、駐軍法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駐港部隊在香港履行防務,受到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受到香港各項法律約束。可以說,一方面,駐港部隊駐防香港,依照憲法,踐行“一國兩制”,代表和宣示著我國主權,是軍隊的形象窗口;另一方面,駐港部隊也要嚴格遵守香港法律,嚴格在香港法律的框架內活動。現如今,能否嚴格依法辦事、遵守社會規則和基本秩序,已經成為香港社會評價駐港部隊履行防務好壞的重要指標和參照,這一點,早已成為香港市民的共識。駐港部隊在依法駐軍、依法治軍方面已經走在了全軍前列,成為全軍法制建設的典范。
運用法治思維引領和規范對外傳播,就是要我們在駐港部隊的新聞報道,特別是敏感軍事題材新聞報道中,從國家政治外交和軍隊建設大局出發,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真實再現和反映駐港部隊的法制建設和官兵“身居鬧市、塵不染”,“拒腐蝕、永不沾”的良好形象。
《解放軍報》曾在2013年12月28日刊發了題為《駐香港部隊建章立制規范基層秩序》的一則報道,文章指出,駐港部隊領導、機關圍繞特殊環境下部隊管理實際,緊貼三軍聯合編成實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綱要,制訂了切合駐港部隊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細化了一系列標準要求,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精細化管理系統。該報道,顯然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將駐港部隊的法制建設情況向公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傳播。2014年11月28日,《戰士報》刊載一篇名為《駐港澳部隊順利完成建制單位輪換》的消息,說的是即將換進港澳的一批干部組建起了集訓隊,在集訓隊里,受訓干部處處遵條令、時時守法規,著力強化干部法紀觀念。這篇消息雖然不長,但是受眾能從一個側面感受到駐港部隊干部要求嚴格、法紀觀念強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版面刊發了一則圖片新聞,圖片名為“維護香港的美麗環境”,說的是駐港部隊艦艇大隊的戰士每日清晨都要駕駛小艇,打撈隨海浪從維多利亞國際主航道沖進港池的各種垃圾,用實際行動維護香港的美麗環境。反映了駐港部隊遵守法律、愛護環境的良好形象,有圖有真相,不言自明,非常具有說服力。
二、互聯網思維:構建立體化傳播網絡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行業呈現出高速成長的特征,更有用戶數量龐大的客戶端、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工具、自媒體等多元化移動傳播平臺,這也不斷推動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革和調整,從“鉛與火”“光與電”再到今天的“數與網”,新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獲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將互聯網作為了解外界動態的重要渠道和窗口。隨著大眾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報道對外傳播“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順應形勢,向大眾提供從單純的紙面閱讀延伸到聲、光、影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產品,實現新聞傳播內容形式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全面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需求。
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及客戶端,獲知網民的意見,樹立搶占先機的意識,在第一時間發布和傳播信息,并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將可能出現的輿論動態化解在萌芽狀態,防止負面信息持續裂變傳播演化為輿情事件,借助于媒介,及時準確把握社情輿情民情,有針對性地做好新媒體時代的對外傳播。
新媒體重塑了國際社會輿論生態,重建了大眾參與方式,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堡壘”,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消融了媒介之間、地域之間、人群之間的邊界和界限,尤其是來自于網絡上魚龍混雜的碎片化信息,更應保持定力,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做出實實在在的好文章。
2010年春夏之交,曾經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更是在國外一些視頻網站引起強烈反響。視頻中,一名被譽為“駐港精兵”的軍官在組織新戰士實彈投擲過程中,一名新戰士不慎出現意外,該軍官智勇雙全,在3點5秒時間內撲倒在該名戰士身上,手榴彈隨后就爆炸了,所幸的是,兩人安然無恙。最初,該事件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但是,該視頻一放置于網絡上,便引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駐港部隊英勇無畏好軍官的形象在世界得到了廣泛傳播。可以說,假如這段視頻僅僅局限于國內傳播,而沒有經過互聯網的進一步對外傳播,影響勢必很小,甚至產生不了什么實際效果。因此,在當今網絡時代,基于互聯網思維,通過立體化的傳播方式,方能實現預期效果。
三、用戶思維:強化有效傳播
解放軍報原社長孫曉青一直追求和致力于軍事新聞的有效傳播,提出了“基于效果的傳播”這一觀點,帶給我們深刻啟發,沒有實現任何實質效果的傳播,只能是一句空話。只有類似于精確打擊、點穴式的軍事“斬首行動”,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效果。在這里,引入用戶這一概念,以往我們常常更多的是關注受眾,不斷地去猜測受眾到底需要什么、在想什么,我們所要傳播的信息和內容究竟能不能真正打動受眾心靈、產生預期效果。在新形勢下,及時轉變思路和理念,由之前的受眾為主逐漸樹立用戶思維和觀念。受眾就是用戶,確立了用戶思維,那么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服務和理解用戶。當下,用戶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如何能讓受眾認可和產生共鳴才是關鍵。傳播學家卡茲等人曾在1974年的《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一文中,提出一個“使用與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模式,該理論研究把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作為衡量傳播效果的基本標準,從這一視角出發,受眾的媒介接觸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對媒介內容進行選擇的活動,這種選擇具有“能動性”。也就是說,應更多的考慮用戶的需求,搞清楚用戶最想了解什么信息,把握住了這一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積極主動。一方面,我們要加大用戶心理研究,確定用戶想知道什么,在那些內容上,存在誤區和不理解,尤其是那些模糊的認識,更要著重把握,防止逐漸演變為謠言;另一方面,作為傳播者來說,也要清醒認識自身在信息傳播中的不足,不斷改進傳播思路和方法,有效應對各方面挑戰。
駐港部隊是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和宣示國家主權的象征。首先,對于用戶來說,最想要知道的就是駐港部隊的戰斗力和實戰化水平,是否具備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其次,對于傳播者來講,對駐港部隊的戰斗力建設情況,有必要進行全面真實客觀的說明,同時,不回避問題,敢于直面問題,將部隊存在的問題也向用戶進行一番解釋,這也會起到辟謠的作用。
2014年11月21日,《戰士報》在二版重要位置刊發題為《“勝戰”之后的“敗戰”思考——駐香港部隊航空兵團在演訓反思中還原“實戰面目”》,文中指出,部隊在一次實彈戰術演習中,盡管在空地對抗演練實彈打靶環節,取得實彈戰術考核優異成績,但是,部隊卻圍繞著裝備性能極限、演訓政治工作、編組備份、后勤保障等四個直擊部隊戰斗力建設要害的問題,毫不避諱,大膽將問題暴露在世人面前。這種報道敢于正視問題,將用戶最關心的部隊戰斗力建設情況采用這種形式報道出來,收到了積極效果。
總之,駐港部隊敏感軍事題材報道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面臨著眾多挑戰。趨于保守傳統的報道思維,已經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越來愈挑剔的受眾中產生良好效果。問題倒逼和形式所迫下,靈活運用多種思維,加大策略研究力度,才是應對挑戰的有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