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齋主
《莊子·山水》曰:“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意為有素質的人不應當小偷;但是,道德教化抵不住金錢的誘惑,成為小偷的人并不全是愚昧之流。不過,素質的高低確實影響小偷的盜竊水平。
上世紀90年代,我曾經為一盜竊團伙的主犯辯護。這哥們是當地的農民,領幾個和他一樣大字不識又渴望發財的兄弟盜竊煙草公司。煙草公司財力雄厚,小偷們在財務室發現一個保險柜,知道里面肯定有錢,但是,誰都不知道怎樣打開保險柜。于是,他們用架子車把保險柜拉到荒郊野地,幾個哥們甩開膀子用鐵錘砸。吭哧!吭哧!他們累得筋疲力盡,保險柜愣是沒有砸開,最后只好悻悻棄之。由于保險柜里有5萬元現金,按照當時3萬元判死刑的標準,團伙主犯夠格判死刑了。他害怕一命歸西,在看守所裝瘋,天天喝尿吃大糞。由于沒有砸開保險柜,我得以用未造成實際財產損失的理由為其辯護,最后他幸運地保住了性命,屎尿算是吃到頭了。
后來,我又為一個盜竊案被告做過辯護人。他當兵轉業后分配到機關工作,曾經在“夜大”聽過我的課,可以說有文化愛學習,盜竊水平果然與前一個小偷有天壤之別。他第一次潛入友誼商店盜竊時也遇到了保險柜,同樣也不知道如何打開。于是,他將開保險柜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再一次潛入盜竊時,恰逢財務人員粗心沒有關閉保險柜,他蹲在地上精心研究了一個晚上。從此,當地有錢單位的保險柜頻頻被盜。好學習的小偷升級至江洋大盜,不過留在被盜單位玻璃上的指紋暴露了他的身份。我在看守所會見他時,這個學生反而安慰我說,死了也不怨你!我當時麻痹大意忘戴手套了。可見,他這時候還在琢磨盜竊的技巧呢。
現在,普通盜竊罪已經取消死刑了,但這兩個盜保險柜的小偷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違法者尚如此,合法者就更別說了,一個吃力,一個吃智,素質不同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