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現有望治療“臉盲癥”
日本生理學研究所科研小組近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已證實人在識別他人容貌時,大腦中只有相關區域處于興奮狀態,與識別容貌無關的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該研究有望為治療“臉盲癥”鋪路。東京大學特任助教松吉大輔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得出以上結論。

“牙縫刷”去除菌斑最有效
德國和荷蘭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牙縫刷是去除牙間菌斑的最有效工具。大部分研究均未證實牙線對去除牙間菌斑的有效性;所有被考查的牙間隙自我清潔工具均對控制牙齦炎有一定效果,但控制效果不同。該論文1月8日在線發表于《臨床牙周病學雜志》。

埃博拉疫區
存在其他疫情風險
研究人員說,除非兒童接種疫苗計劃得到快速恢復,否則麻疹、其他兒童期的感染(如脊髓灰質炎、瘧疾及結核病等)隨時都會像埃博拉一樣在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幾內亞等國奪取同樣多的生命。研究人員指出,為了阻止第二次公共衛生災難,要盡快積極地給兒童恢復疫苗接種。

健康生活方式
可推遲癡呆癥發生
歐洲國家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有效推遲老年癡呆癥的生活方式。來自芬蘭和瑞典的研究人員對1300名60到77歲的人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實驗。結果顯示,堅持健康飲食、固定運動、交友、常做腦力練習的人,腦力明顯比另一組強25%。這些人一天吃糖不超過50克,一星期保證吃魚兩次。

睡眠好可能有防癌作用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睡眠好不僅是防止打哈欠,對于維持健康晝夜周期非常關鍵的兩種蛋白質,也能防御導致癌癥的突變。這一新研究發表在3月10日的《eLife》雜志上,研究表明,這兩種蛋白可保護細胞,防御紫外線輻射引起的致癌突變。

孤獨折壽
別以為孤獨只是讓人情緒低落,美國楊伯翰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孤獨折壽,對年輕人的影響尤甚。研究人員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狀況、年齡、性別、已經存在的健康狀況等因素得出結論,無論哪種孤獨,對壽命的負面影響都一樣,類似于肥胖對人體的損害。孤獨帶給人的副作用等于每天抽15支煙或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