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基層民主協商實踐中,民主懇談會、民情通報會、社區議事會等蓬勃開展,成為基層民主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但一些人認為,基層民主協商就是開情況通報會、通氣會、發布會;基層民主協商就是讓參與者發表意見、表達看法,給群眾提供一個發聲的機會;有的地方重視協商平臺建設,卻忽略協商機制優化,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實際成效甚微。這些現象實質是將基層民主協商簡化為“協商”,以為只要有了協商就是基層民主協商。
基層民主協商是基層民主實踐的常見形式,也是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但基層民主協商不是協商了就了事,協商只是其重要內容之一,還包括理性溝通、偏好轉換、達成共識和促進決策等內容。
理性溝通是基層民主協商的基礎。民主協商僅有協商而無理性溝通,哪怕發表的意見、表達的看法再多,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協商。
偏好轉換是基層民主協商的重點。“通報、發布”只是一種單向的意見傳達,基層民主協商需要的是雙向互動。缺乏不同意見的交流碰撞和偏好轉換,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基層民主協商。
達成共識是基層民主協商的核心。從一些地方實踐來看,成功的基層民主協商基本是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實現了偏好轉換,進而達成共識。能不能達成共識,成為檢驗基層民主協商科學規范與否的重要標準。
促進決策是基層民主協商的取向。人民群眾參與民主協商,當然希望能達成共識、促進決策。如果僅僅將基層民主協商看作信息通報、意見表達,這樣的協商溝通僅僅是情緒宣泄場、意見收集箱。 來源:《 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