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為希 霜凌
創建于1953年的鹽城市龍岡中學,坐落在風景秀美、人文薈萃的城郊古鎮龍岡,1963年郭沫若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五十多年的薪火傳承,不斷譜寫龍中的嶄新篇章,學校2004年7月晉升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近年來,學校以“辦面向人民群眾的優質教育”為辦學宗旨,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為辦學理念,以“立信尚學”為校訓,弘揚“奉獻務實、自強拓新、排難奮進、勇攀高峰”的龍中精神,豐富內涵謀發展,深化改革求突破,辦學質量穩步提升,素質教育碩果累累,特色亮點精彩紛呈,社會聲譽與日俱增。
追求卓越,質量一流
面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公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龍岡中學始終對“質量”二字刻骨銘心,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展示學校風采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教學改革深入推進。近年來,學校面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公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開展“三三三”有效課堂教學,以導學提綱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技術,以把學習任務還給學生為關鍵,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學起來,課堂教學改革取得好成績。《“三三三”有效教學法的研究》被確立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精品課題。該校申報的《鄉村科技創新課程基地》被江蘇省教育廳列為省2013年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該校還組織各學科的老師參加區學科基地活動,承辦了“市基礎年級數學學科專題研討會”、“市政治學科教學研討會”、“市高中體育教學暨高考隊訓練經驗交流會”,有五位老師分別開設了示范課。《中國教師報》以《一個素質教育的農村樣本》為題開辟專欄報道了該校的改革成果。
教學管理扎實高效。學校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堅持每月進行針對性檢查,每天每節課進行精細督查。通過對聽課、上課、備課、練習、考試及課前導學提綱的檢查督導,分年級、分學科對備課筆記、聽課筆記、課前導學、課后作業及練習的批改進行教學常規檢查,進一步規范作業、練習、考試、上課、輔導工作。每天組織巡課,并及時匯總反饋。并發揮高三年級對基礎年級的示范、輻射作用,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
教學質量高位運行。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體現出超強的加工能力,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屢創“低進高出”、“低進優出”的育人奇跡,高考推進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四星級高中第一,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市、區高中教學質量特等獎和優秀獎。2014年,該校文化加飛行員及音體美本二以上達線443人,文化加傳媒及美術對口單招本二以上達線516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教師報》以《教育是走向“人”的完善》為題全面報道學校課改成果,《中國教育報》以《“東方濕地之都”的教育奇葩》為題,開辟專欄整版報道了該校辦學特色。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龍岡中學以“五好”班級創建活動為抓手,積極營造文明向上的道德風尚,引導學生立信尚學、成人成才,不斷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全員德育深入推進,德育活動豐富多彩。該校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導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學校關注待進生,關愛弱勢群體,建立特困生、學困生檔案,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管理、資助和幫扶。該校2013屆校友倪一平的父親患白血病后,倪一平同學面臨輟學困境。《揚子晚報》報道后,學校師生積極行動,為倪一平捐款兩萬多元,使他得以繼續學業。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的愛心再一次被激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清明節等重大節日和放月假回家為契機,把感恩教育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緊密結合。通過開展誦讀古今中外感恩美文、學唱感恩歌曲、講述感恩故事、設計感恩賀卡、演講比賽、評選感恩征文等系列活動,讓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中學行孝、在傳統節日中學盡孝,提升了學生的親情意識、感恩意識。開展了高三年級學生離校前的情感教育系列活動。舉辦高二年級進入高三宣誓儀式,激發高二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為實現高中三年目標而奮斗。舉辦高一年級“兩年后的今天”——有感于2014屆高考特別升旗儀式征文活動。
重抓“五好班級”創建,突出“文明宿舍”評比。該校以班風好、學風好、規范好、活動好、成績好為標準的“五好”班級創建活動為抓手,制定“五好”班級考核細則,開展“五好”班級評比活動,營造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進取心,引導學生立信尚學,成人成才。并以創建“文明宿舍”為契機,把宿舍文化建設和學風建設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自理,學會相處,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通過開展“常規管理月”、 “優秀學習小組”等主題教育活動,從儀表、禮儀、言行等常規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名師薈萃,人才輩出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龍岡中學堅持以高尚的事業留人,以發展的目標留人,以真誠的感情留人,以和諧的環境留人,以比較好的待遇留人,以教師的發展為主線,尊重關愛教師,正面激勵教師,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千方百計為教師解難事,做實事,讓教師感受溫暖、感受成功、感受到自身價值,讓教師獲得更好發展,進一步增強全體教師的歸屬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加強師德建設,提升師表形象。組織教師學習《鹽都區師德師風建設十項禁令》《鹽都區教育系統整治有償家教暫行規定》等文件精神,持續加強教師的專業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技能指導。通過目標激勵、典型引路、師德論壇、表彰獎勵、責任追究等手段,切實強化龍中精神的教育,努力營造“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和“比業務、比奉獻、比實績”的輿論氛圍,用良好的風氣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用優良的文化引導教師不斷超越,加強教師職業理想教育,增強教師責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引導教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
重視業務培訓,促進專業成長。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加強校本培訓,2014年,先后邀請了南通市一中的楊斌主任、通州市教研室的王惠清主任、南通市教研室的黃力城主任三位一線專家來校給全校語數外教師做高考專題報告,受到了教師的好評,為學校的更好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并先后組織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15批次共32人次參加了國家、省、市骨干教師培訓,安排了基礎年級13位組長和骨干教師參加市教科院組織的基礎年級學科教學研討會。開展賽課活動,有效推進“微變革、微創新”。組織實施“月月有主題,人人來參與”的全員課改實踐活動,引導全校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和教研能力,引導教師把工作與教學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每人每學年至少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一篇論文。發現和選拔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優秀教師,有效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進程,促進學校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讓全體教師感受到職業受到尊重、獲得認可,分享從事教師職業的喜悅。
平安校園,環境宜人
龍岡中學圍繞“全員參與、全程跟蹤、全面防范”的校園安全工作方針,強化安全工作一天也不能放松的意識,有力地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學校加強對進出校園人員和車輛的管理,每天安排專人24小時不間斷安全巡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積極與各級綜治部門加強聯系,整治校園周邊治安環境。認真調查各種違紀事件,及時教育學生,確保全校安全安寧無事故,師生違法犯罪率為零;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安全防范的宣傳教育工作,及時編發治安保衛工作簡報和宣傳櫥窗。簡報主要圍繞防火、防盜、防自然災害、防溺水、反邪教、反毒品及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進行編寫,并分發到每一位教職工、每一位學生手中,努力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在鹽都區2014年中小學“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征文演講比賽中,該校兩名同學獲高中組演講比賽一等獎,三名同學獲高中組征文比賽二等獎;法制教育深入開展。開展“法制宣傳月”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布置法制櫥窗、黑板報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學法、知法、守法、護法成為師生的共識和行動。
該校的環境建設取得新突破。目前,學校占地面積130畝,校舍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覆蓋率40%。校園布局合理,環境溫馨宜人,教學樓、科技綜合樓、行政辦公樓、體藝館、圖書館、餐廳大樓、學生公寓樓等建筑鱗次櫛比;微機房、校園廣播站、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多媒體語音室、千兆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自動錄播教室、標準籃球場、塑膠跑道田徑場等現代化設施設備齊全。圖書館現有圖書16.93萬冊、電子圖書2000片、期刊323種,達省一級圖書館要求。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文明學校、素質教育省級督導優秀學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德育先進學校、平安校園、綠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優秀家長學校、紅十字示范學校等眾多省級榮譽。學校廣播體操和課間跑操被譽為“鹽城第一操”。
編輯 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