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根嶺
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報道,從東北到華北到華東到華南,我國整個東南部沿海地區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一些大型、相對集中的廢塑料產區,還有數不清的分散小廠??梢哉f,洋垃圾圍堵中國的態勢業已形成,并且在其中不少地方已經存在了一二十年。
這些洋垃圾尤其是廢塑料的危害不言而喻。在一些廢塑料園區,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塑料垃圾,正通過一些農民的手工分揀“變廢為寶”,為那些進口或加工廢舊塑料的老板創造財富,而由此造成的地表水、地下水、空氣污染和農田毒害,對分揀垃圾的農民身體健康的損害,可謂怵目驚心。由這些洋垃圾廢塑料制造的很多商品,正在不知不覺中毒害更多不明就里的消費者。
那些精明的生意人打洋垃圾的主意,以拾荒者的心態看待洋垃圾,由此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形成一條廢舊塑料產業帶,不僅有損國家的國際形象,更嚴重的是環保和國民健康問題,因此,作為各級政府,決不能熟視無睹甚或當成拉動地方GDP的法寶。如果說此前充耳不聞還有托詞的話,那么在曝光之后,再也不能無動于衷了;中央政府有關各部門更應該及時出手發揮相應的作用,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打擊進口洋垃圾的專項行動。
在進口洋垃圾之事上,個別人得了利,先富了起來,與此同時卻制造了諸多災難性問題,損害了更多人和整個社會。盡管這些人振振有詞,說是資源再生、農民創收之類,但總體上無疑得不償失,是以小害大的行為,并且貽害子孫后代。且不說前面已經提到過的諸多危害,就拿人們天天離不開的飲水來說,正如節目中所揭示的那樣,由于地下水受到污染,當地人只能買水喝,而有錢人每月花幾十塊錢買水不算什么,可那些沒錢人呢?這不是明顯的缺德行為嗎?!
洋垃圾圍堵中國的背后,除了個別國人利欲熏心只圖一己私利不顧由此給他人和國家帶來的嚴重危害外,還與“洋腐敗”密切相關。國外普遍對垃圾“制造者”征收了垃圾處理費,而那些本該就地處理垃圾的老外,在無孔不入的中國垃圾進口商的腐蝕勾兌下,卻把這些洋垃圾“出口”給了中國,還美其名曰“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兩倍以上的價錢”,落得個既省事又多撈錢,而這種做法顯然也違反了西方國家的相關法律,屬于犯罪行為。因此,中國官方或民間公益機構,完全可以順藤摸瓜,找到那些“始作俑者”老外,告知和協助相應國家檢方甚至直接提起訴訟,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繩之以法,從而打斷源頭以絕后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每一個公民而言,想方設法掙錢本身并沒有錯,但通過損人利己、違法犯罪的途徑來實現,就得受到追究和懲罰,否則這個國家社會豈不亂了套?進口洋垃圾之所以能在我國東南沿海形成這樣大的氣候,不僅一些不法商人應該予以嚴懲,而且當地政府官員也難辭其咎。事不難辦,就看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是否愿意下這個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