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平


在鼓勵全民創新創業大潮中,尤其是草根馬云率阿里巴巴登陸美國股市以來,各方對浙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杭州師范大學出了個馬云,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會出“馬云”嗎?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大四學生楊宇珂說,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國上市,對于80后、90后創業青年傳遞的正能量是無價的:草根創業,可以成為中國首富;民營企業,同樣能發展成為世界級大企業。
由此引出的戰略之問是:在互聯網時代,浙江除了馬云之外,還有沒有更多的“馬云”進行接力賽?除了電商之外,傳統產業與新興戰略行業能否誕生第二個“阿里巴巴”級企業?
浙江省省長李強不久前在調研互聯網領域青年創業情況時說,“80后、90后創業青年,是未來的行業領軍者。在創業初期,我們要扶上馬,送一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激情四射,用有限的投入幫助他們啟動夢想,創造未來。”
10%畢業生投身電商
改革開放之初,浙江搶占制度先機并走在了全國發展前列;下一個30年能否繼續保持先發優勢?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向榮建議,全省一定要創造好環境,讓每一個人都發揮無限的正能量,助推浙江經濟發展。
記者在浙江創意園看到,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50名學生以每股400元的價格,眾籌2萬元啟動、運營“達岸”咖啡館,董事長、店長、財務總監、采購經理等運營團隊全部由大學生擔任。
在浙江工商大學,楊宇珂放棄了保送同濟大學研究生的機會,劉澤斌放棄了保送浙江大學研究生的機會,一起合伙創業,實現夢想。
而在義烏全球小商品采購中心,一位店主由過去反對女兒創業到現在鼓勵她進行電商創業;另一位在美國華爾街高盛集團打拼的義烏女孩,決定回國加盟電商企業。
據了解,浙江全省目前本科與專科教育規模比例為5:5,其中80%的高職高專畢業生都是面向中小企業培養的。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梅珍說,這些80后、90后學生在浙江中小企業中發揮了頂梁柱的作用,成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支力量。
據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2013年浙江通過電商直接創業就業畢業生超過4萬人,占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總人數的10%以上。
一大批青年把電商領域作為自主創業、就業的重要渠道。他們在崇拜馬云的同時,更認為馬云是可學、可比、可超越的。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周艷引用阿里巴巴上市暨浙江創業環境輿情調查說,45.5%的青年崇拜馬云,認為他是中國的驕傲與青年人的榜樣;35.7%的青年認為應懷夢想,努力奮斗。
經濟轉型升級機遇
浙江是一個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的省份,可利用土地、能源、水、礦產等資源人均擁有量排在全國倒數第三。
但是,在1978年到2013年期間,浙江省經濟年均增長12.6%,比全國高2.8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從全國第12位躍居第4位,人均GDP超過1.1萬美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最值得總結的經驗是什么,從資源小省跨越到經濟大省靠的是什么?浙江省有關部門人士向記者介紹,主要是靠改革開放大潮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的一大批優秀企業家,把浙江人自身變成了資源,變成浙江發展最寶貴的財富。
進入新世紀以來,浙江許多老企業家的子女接過了父輩的接力棒,同時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創業者,其中包括大學生、留學歸國人員和其他有志青年,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中。
“推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既是每位企業家的責任,也為每位創業青年創造了新的機遇。”李強省長在與新生代企業家座談時表示。
李強認為,首先是“騰籠換鳥”的機遇。從全國分行業每萬元主營業務收入所支出的研發經費來看,紡織服裝及服飾業為32.2元,皮革制品和制鞋業為24.4元;而專用設備制造業為148元,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151.2元。
為此,201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其次是“機器換人”的機遇。浙江省內企業過多依賴低端勞動力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也是導致浙江外來人口總量一直處于高位的直接原因。省政府提出加快推進“機器換人”,用效率更高的先進技術裝備替換效率低下的老舊設備,用素質更高的勞動力替換低端勞動力。
據省政府研究室對100家企業所進行的調查,實施“機器換人”后,企業的營業收入平均增長16.6%、利潤增長21.4%,分別高出全省規模以上企業9.3%、5.2%。
再次,“空間換地”的機遇。浙江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省份,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突出。同時,又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目前,全省城市建設用地中有23%處于低效利用狀態,5%處于閑置狀態;工業用地平均容積率只有0.83,倉儲用地只有0.54;每畝建設用地GDP僅20多萬元,稅收3萬元,其中地稅不到1.5萬元。針對這些問題,省政府推進“空間換地”,加強土地節約和集約化利用,提高每畝平均產出率,改變過多依賴資源環境消耗等問題。
此外還有“電商換市”的機遇。企業要贏得市場的主動權,既要拼技術、人才、產品,還要拼商業模式。
據統計,2013年全國網購達1.85萬億元,相當于社會消費者零售總額的7.8%。2014年1月至5月,浙江省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542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網絡零售總額197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成,網絡零售額增長高達60%;省內居民網上消費1120億元,增長高達50%。
省政府提出“電商換市”戰略,就是積極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國內外市場,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改變過多依賴傳統專業市場和傳統營銷方式等問題。
最后,培養“名企名品名家”的機遇。浙江一直存在中小企業多、龍頭企業少,品牌數量多、知名品牌少,小老板多、知名企業家少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浙江要積極培育百家龍頭企業、千家品牌企業、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聯動推進標準、質量、品牌強省戰略,聯動培養經營管理、研發設計、高級技工三支人才隊伍等。
成為浙江的脊梁
近年來,浙江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社會上對此有一些不同的認識和看法,甚至有人對浙江未來發展缺乏信心。浙江省有關方面表示,經過幾十年的快速增長,經濟增速放緩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我們要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
“浙江經濟未來能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取決于新生代企業家。”浙江省方面人士認為,較之老一代企業家,浙江新生代企業家平均年齡為33歲,正處于干事創業的好年紀;學歷高、知識新、善管理。
比如,長陽科技的金亞東、瑞弗科技的李響,都掌握著核心專利技術。個信互動的方毅、泛城科技的陳偉星、天涯若比鄰的包永盛等,都瞄準了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藝福堂茶業的李曉軍、佳寶集團的孫國君,在傳統產業中加入了時尚、藝術、科技、品牌等新的元素。
目前,浙江全省已建立各類青年創業園區65個、創業就業見習基地2091家,為青年創業提供政策咨詢、資金申請、登記注冊以及見習、培養等方面服務。2014年以來,浙江累計發放城市青年創業小額貸款15821筆,貸款額22.24億元,貸款青年15803人,帶動就業人數57462人。
周艷介紹,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與指示,團省委在營造浙江青年創業良好氛圍的同時,重點在青年創業的培養機制、政策服務機制方面多下功夫,育才、引才、聚才。
在調研浙江互聯網領域青年創業情況時,李強省長表示,浙江要把80后、90后創業青年扶上馬、送一程,希望大家抓住機遇,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徘徊,靜下心來做強做大,成為未來浙江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