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德貝內西亞
歷史上的跨文化聯系
縱觀人類歷史,跨文化交流作為改變人們生活的最強推動力,一直影響著諸如生產技術、行為禮儀、文化藝術、科學應用、社會治理,甚至是宗教等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一個社會的發明創造難以超出它自身的文化和技術需求,因此國家間格外重視跨文化貿易的作用,重要的傳統商路無疑成為人類歷史的寶藏,而絲綢之路就在其中。在1500多年之中,古絲綢之路把中國和東亞以及地中海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和歐洲連接起來,打造了一條從公元前二世紀一直持續到當代的全球商業的通行大道。
聚焦升級版的歐亞大陸
如今,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及中國奇跡般地和平崛起,當代的絲綢之路國家正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一場地緣政治的歷史性重組。這種重組實際上已經使得世界重心開始從大西洋轉移,亞洲的中國和印度,以及日本正在地區和全球重塑自己的領導力。而代表發展中國家的金磚國家組織的崛起,以及中國所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都是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體系的有益補充。

中亞國家是此次地緣政治大重組的重要部分。作為絲綢之路的心臟地區和中國的近鄰及重要貿易伙伴,中亞國家的快速發展受到全球矚目。2001年,中亞四國同中國、俄羅斯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SCO)。上個月,上合組織吸納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國,其影響力正逐漸向歐亞大陸擴展,有望打造升級版的歐亞大陸,即扮演大歐亞聯盟的強大驅動力。與此同時,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絲綢之路倡議將會成為大歐亞聯盟的重要部分。這個大歐亞聯盟涵蓋了中亞國家、東亞國家,甚至有可能包括伊朗和印度。這個聯盟還將涵蓋巨大的自然資源、技術資源和人口資源,將為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打造重要的平臺,推動亞洲經濟體在新世紀的發展。
另外,在這個地緣政治大重組中,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TTIP)也正在成型。雖然這兩個組合很可能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但我們相信,當這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力量結合到一起,融合成為各個文明之間真正的和平的以及創造性的伙伴關系時,這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事件。
摒棄冷戰思維,打造現代化絲綢之路
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倡議,受到亞洲各政黨的歡迎。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不希望在亞洲再次出現新的冷戰。大亞歐聯盟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各個經濟體,并且通過這個聯盟,我們可以結束沖突和懷疑,尤其是結束像“伊斯蘭國”這樣的宗教極端主義。
盡管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方面有一些分歧,但中國所提出的海上絲路并沒有落下菲律賓。在這種包容的心態的引領下,海上絲綢之路必將對地區有一個新的重組,它將有望通過菲律賓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亞甚至是新西蘭。因此,絲綢之路并不僅是一個地區項目,也不僅是亞洲的或者歐洲的,而是一個包含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非洲等全球版圖的宏偉項目。
通過貿易經濟、政治伙伴關系、人們之間的往來,我們可以集聚更多的力量,最終消除貧困,消除危險的極端主義,實現互利共融,實現我們地區、我們世界的持久和平。通過跨文化的交流和文明之間的對話,包括政府間的交流,議會間的交流,政黨間的交流,公民社會間的交流,智庫、媒體、人民之間的交流,我們有信心能夠找到應對諸如氣候變化等傳統頑疾的良方。通過新的絲綢之路,在我們這個時代就有希望實現這些目標,包括融合相互競爭的經濟體和解決地緣政治沖突難題。
隨著中國對新絲綢之路建設的推動,我們看到了新亞洲世紀的開始。這是一個沒有沖突的亞洲世紀,各國人民最終大一統的世紀,所有人為共同的目標竭盡所能做出貢獻的世紀。
(責任編輯: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