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邁勒·艾哈邁德(Kamal Ahmad) 喬爾·E·科恩(Joel E. Cohen)
全球范圍內的小學教育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1960年代,發展中國家接受小學教育的兒童還不到半數。而今天,這一比例已經超過90%。很多地區上小學的女孩比例比男孩還高。可以肯定,在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國仍有太多兒童無法接受教育,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小學教育結束后會出現什么狀況。
沒有上中學的機會,孩子們就很少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世界所取得的進步也因此可能受到影響。2014年9月,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克林頓全球倡議大會上承認“中學教育的缺失阻礙了太多女孩及其家庭實現自己的愿望,全世界的穩定和繁榮也因此受到影響”。
克林頓與30多家機構宣布開展重要合作計劃,萬事達基金會、英特爾和微軟這樣大名鼎鼎的機構也身處其中。該組織承諾5年投資6億多美元,旨在讓1400萬女孩“完成中小學學業”。這是一項明智的投資。除去顯而易見的好處,提高中學入學率能使社會各個層面得到提升。
比方說,要求女孩繼續接受教育可以減少未成年人婚姻。在發展中世界,7個女孩中就有1個在15歲結婚,而18歲的少女中已經有一半做了母親。相反,上中學的女孩不太可能在成年前結婚生育。
讓女孩上中學還能控制家庭規模,并且當她們成為母親時,可以改善孩子的健康、提高嬰兒存活率。一項研究發現,在有1/5女孩接受中學教育的發展中國家,婦女平均生育5個子女。而在半數女孩上過中學的發展中國家,女性平均子女數僅為3個,且兒童及嬰兒死亡率大幅降低。
升中學還可以提高小學入學率,減少家長讓孩子在家干活或女孩在家幫忙做家務的可能性。如果孩子們小學畢業后除回家務農外別無選擇,那么上學意義何在?
提供中學教育并不需要太大投入。相對貧困的國家迅速開展中學教育的花費比一般認為的要少得多。多數農村小學只有一小部分時間被用來上課。適度改建則可以讓上述學校在一天中的某段時間負擔起中學的職能,把中學教育送到孩子們的家門口。
對女孩而言,中學離家近還有降低性虐待和暴力風險的好處。全球每年在學校或上學途中遭受性侵的女孩約有6000萬人之多。利用更為方便和熟悉的設施可以進一步降低她們的入學障礙。
同樣,警局、郵局和其他現有公共設施可以進行適當改建,以便至少在一天中的某段時間擔負起中學的職能。可以快速、低成本構建模塊化教室,既有利于當地就業也可以對當地現有學校設施構成補充。
美國有像“美國教師”和“全民教師”這樣的計劃,可以為新建中學有效招募所需的教師。人類預期壽命不斷上升,但退休年齡依然停留在50多歲,也就是說可以鼓勵養老金領取者承擔起教師的職責。
教師始終在學生的成長和成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新興數字技術也能使中學教育有很大提高。可汗學院( Khan Academy)等在線資源在提供廣泛、廉價的教育服務過程中大有希望。
世界現在正處在十字路口。美國企業每年為全球健康事業捐獻約70億美元,但僅把5億美元投向發展中國家的教育事業。而發展中國家增長最快的群體就是年輕人。如果得不到必須的教育,他們完全可能隨著社會老齡化而成為前所未有的負擔。但如果他們能接受中學教育,就能為我們和他們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中文版。卡邁勒·艾哈邁德是亞洲女子大學支持基金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喬爾·E·科恩是哥倫比亞大學及洛克菲勒大學人口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