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又逢一個充滿收獲與希望的秋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召開。這次會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規劃藍圖、擘畫方略,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十三五”規劃仍然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五中全會公報全文共5900余字,其中“發展”一詞出現了90余次,關于發展理念的闡釋達3000多字,占到五中全會公報一半篇幅,發展問題可謂重中之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風云變幻的當今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曲折、全球性挑戰嚴峻、社會轉型陣痛不斷,改革開放37年歷程啟示我們,“大發展,小問題;小發展,大問題;不發展,盡問題”。自身越是發展,阻力越會變小,發展的步伐越快,機遇就會越多。只有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迎難而上,才能不斷推動歷史車輪的前進。
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協調發展強調協調好“四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綠色發展講如何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開放發展強調中國的發展如何和世界對接;共享發展強調全體人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十三五”的發展相對于過往的“發展”具有“新境界”,它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向新態勢,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標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們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上的“發展”,是搞好統籌兼顧、更好地惠及民生的“發展”。
“十三五”規劃把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首次寫入規劃,又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健康中國”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事關人民福祉,利在民族未來。
新的五年規劃把創新單獨作為一種理念來論述,意味著未來增長方式要以投入驅動到全要素生產率驅動,和中央提出的雙創相呼應。中央對創新的定位不僅僅是釋放新需求,還要創造新供給,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屬于中國的創新、創業“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面對由于發展不協調造成的區域、城鄉和群體之間的差距,未來更注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整體推進,通過統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推動中國向軟硬實力兼具的大國邁進。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更加開放的視野,必須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局之中,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打造利益共同體,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隨著人民對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十三五”規劃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將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十二五”即將圓滿收官、“十三五”就要揚帆起航,夢想在不懈努力中綻放,事業在接力奮斗中發展,站在歷史新航程的起點上,讓我們萬眾一心,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