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加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證明中微子有質量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中微子振蕩方面所作的貢獻。兩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
據該獎評審委員會介紹,梶田隆章在15年前介紹了某種中微子從宇宙到達位于日本本州島中部的神岡中微子探測器途中,其特征會出現兩種轉變。而麥克唐納同時證明了不同種類的太陽中微子在抵達地球途中會相互轉變種類。
中微子是宇宙中的最基本粒子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它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被稱為宇宙間的“隱身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微子都被認為不具質量。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證明了中微子振蕩現象,揭示出中微子無論多小都具有質量,這是粒子物理學的歷史性發現。
美軍駐阿富汗司令建議推遲撤軍
10月6日,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約翰·坎貝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鑒于阿富汗當地局勢持續惡化,他已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建議,調整駐阿美軍的撤離計劃。
今年3月,美阿兩國就美軍撤離阿富汗問題進行協商,同意推遲美軍撤離的步伐,將現有的9800人的駐軍規模延續至今年年底。目前,駐阿美軍主要承擔兩項任務:保護美國駐阿外交機構及美國利益的安全;訓練阿富汗國防軍。
坎貝爾6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阿富汗局勢近期持續惡化,塔利班武裝組織不斷壯大,先后奪取多座城鎮。他表示,阿國防軍目前尚無能力獨立應對塔利班武裝組織的沖擊。他說:“鑒于當前局勢,我已向最高指揮官(奧巴馬)建議,調整目前的撤軍計劃。”坎貝爾當天沒有透露調整后的撤軍計劃的詳情。
韓國新版歷史教科書承認對朝鮮戰爭負部分責任
10月13日,韓國政府決定自2017年起,韓國初中和高中將采用新版歷史教科書。新版歷史教科書除了承認韓國對朝鮮戰爭負有部分責任之外,對朝鮮的“主體思想”不再持批評立場。
韓國教育部長黃佑呂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抹去“意識形態”的偏頗立場,基于客觀事實宣揚正確的國家觀。
黃佑呂稱,具體內容包括除了韓國對朝鮮戰爭負有一定責任之外,新版教科書將不再批判朝鮮的“主體思想”統治。
據悉,新版歷史教科書命名為《正確的歷史教科書》,由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修訂。1974年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政府正式引入國家法定歷史教科書,其間曾多次進行更正修訂。
俄羅斯不滿MH17調查結果
認為荷蘭的結論“有偏見”
10月13日,在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墜毀烏克蘭東部1年多后,荷蘭安全委員會(OVV)公布了最終調查結果,認為飛機遭俄羅斯“山毛櫸”導彈擊落,但未指明到底是誰發射了導彈。
荷蘭安全委員會主席尤斯塔在10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報告稱,馬航MH17客機是被一枚“山毛櫸”導彈擊中駕駛艙左側而墜毀。隨后,客機碎片散落在約5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荷蘭的這一報告結論“有偏見”,是片面的。俄羅斯上院國防委員會主任奧澤洛夫也表示,這一調查報告不專業。有人有意隱瞞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雖然俄羅斯有調查空難的豐富經驗,卻不能參與調查工作。俄羅斯軍事專家葉夫謝耶夫表示,西方未必會聽取俄羅斯專家做出的結論,甚至會質疑俄羅斯專家的意見,因為西方已將這一事件用于政治目的,因此會有意識地不理會俄羅斯公正和高質量的調查。
日自民黨敦促政府強硬對待教科文組織:
拒繳會費
10月14日,日本自民黨外交小組等當天通過決議,就《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世界記憶遺產項目一事,要求政府敦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撤回該決定并改革審查制度。決議稱,如果教科文組織應對不妥,應當停止對其的經費支持。自民黨將于近期向首相安倍提交決議。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決議案中把南京大屠殺稱為“南京事件”,稱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后,日本政府在讓中國取消申請的同時,要求共有這些申請材料,并希望派出日本專家。這些要求均被中方拒絕。決議案批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政治利用,要求其立即取消這一決定,并敦促日本政府采取包括拒絕或者暫時停止繳納會費等措施,調整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系。
自《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日本不斷表達不滿,進行威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3日對此回應說,日方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公然威脅的言論令人震驚,完全不能接受。
外媒:豬器官移植人體最大障礙有望掃除
10月15日,中美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指出,他們利用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清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從而掃清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萬病人帶來希望。
大多數的基因改造都是一個基因層面上的修改,而一個豬細胞內有62個拷貝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需要修改。研究人員隨后將改造后的豬細胞和人細胞一起培養,發現豬病毒侵染率下降到了以前的千分之一。
參與研究的楊璐菡說:“這個工作掃除了這個領域最大的安全障礙,也重新燃起了大家對異種器官移植的信心。”
阿富汗地震災民回憶當時場景:以為是世界末日
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當地時間10月26日下午發生里氏7.8級地震,巴基斯坦、印度等多地均有震感。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隨后修正震級到7.5級。據路透社和美聯社等媒體報道,地震已造成至少282人死亡,上千人受傷。隨著救援進展死傷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有災民憶述當時的情景稱“以為是世界末日”,至少有兩名女子死于地震引發的心臟病。當局稱,整個山谷地區的建筑受到嚴重破壞,大部分多層樓宇外墻出現裂縫,阿嫩德納格等地情況尤其嚴重,居民紛紛逃到街上,地震發生后一小時仍不敢回到室內。
國際救援組織Care駐阿富汗總監諾西表示,克什米爾因戰亂失去家園的大批難民在地震后的境況令人憂慮。
敘古城巴爾米拉多處珍貴古建筑遭IS炸毀
10月27日,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消息,“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分子多次炸毀敘利亞古城巴爾米拉的珍貴古建筑。
此前5月中旬,巴爾米拉被“伊斯蘭國”組織控制。古城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古代遺跡和寺廟受到威脅。
10月初,“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炸毀公元二世紀建造的凱旋門。而早前8月,被譽為“沙漠珍珠”的巴爾夏明神廟也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