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宇


今年以來,中東、北非地區局勢動蕩,難民流離失所。部分地區的難民橫渡地中海來到高舉人道主義旗幟的歐盟。他們渴望在這里獲得安定平和的生活。外來難民不斷引發歐洲的經濟社會問題和人道主義危機,已成為歐洲一些國家難以承受之重。
愈演愈烈的難民潮
聯合國難民署8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萬難民和移民穿越地中海前往歐洲,其中2500多人命喪地中海。那么,難民潮出現的根源是什么?借用普利策獎終身評審托馬斯·弗里德曼的理論,市場、摩爾定律及大自然壓力高度集中化,使得“無序世界”更加無序,從而走向戰亂;而基于人道主義,“有序世界”不得不向這些難民開放,從而對“有序世界”形成了侵蝕和挑戰。
聯合國難民署6月18日在日內瓦發布了《2014年流離失所問題全球趨勢》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世界范圍內流離失所的人數達5950萬,比上一年增加了830萬人,比10年前幾乎增加了一倍,成為“二戰”后難民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在所有流離失所者中,大約有1950萬人為難民。如果將截至去年年底全球處于流離失所狀態的人群聚集為一個國家,那么這個國家將是世界人口排名第24的大國。龐大數量的難民,給歐洲社會的接納能力帶來了很大挑戰。根據弗里德曼的理論,一旦“有序世界”頂不住這些挑戰,把難民拒之門外,就會形成人道主義災難,使原本的“有序”趨于“無序”。
對難民群體本身而言,犯罪問題也逐漸凸顯。據歐盟國家媒體報道,難民群體引發的社會問題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一定困擾。類似的社會問題不斷考驗各國政府的寬容度,并已逐步影響難民群體尋求庇護的“未來之路”。
對于難民潮引發的經濟社會問題和人道主義危機,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陳子浩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從人道主義考慮,讓難民找到歸屬地并生存下去是正確的選擇。但在現有條件下,庇護地的承載能力無法達到相應水平。一旦承載過度或者出現特殊情況,缺乏必要的應急預案將導致大量新的問題出現。”
紛擾亂世,家園何所依
一直以來,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難民和非法移民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偷渡至歐洲:一是乘船渡過地中海,直接抵達意大利和希臘,這條路看似簡便,實則比較危險;另一條是先抵達土耳其,通過海路抵達希臘,接著乘車或步行北上進入馬其頓,再乘火車穿過塞爾維亞,最后進入匈牙利。相比穿越地中海,這條路危險系數有所降低。
談及部分難民和非法移民葬身地中海,聯合國難民署女發言人梅利莎·弗萊明說:“被裝船的方式導致了他們的死亡……對難民和移民而言,地中海仍舊是最致命的路線。”部分難民經歷了數日甲板下密不透風的煎熬和傳染病肆虐的考驗后,來到了塞爾維亞。難民們渴望通過匈牙利打開進入相對發達的西歐或者北歐的“通道”。然而,為阻止非法移民從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邊境入境,匈牙利沿175公里長的匈塞邊境線修建了邊境圍墻。
少數難民歷經重重阻隔進入北歐,瑞典可以提供較為全面的庇護。調查顯示,這個只有960萬人口的國家,2014年共收到8.13萬份庇護申請,其中3.06萬份申請獲得許可。瑞典政府還給難民提供語言課、文化課、職前培訓及實習等幫助,希望其盡快融入勞動力市場。然而,民意調查顯示,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支持率已超過20%,政府越是努力讓難民融入,瑞典社會便越分裂。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弗里德曼的理論。
法國總統府9月3日發表公報說,奧朗德總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決定當天向歐盟提交共同建議,組織歐洲國家按照“公正的配額”接收那些逃避戰爭的難民。接著,德國總理默克爾9月7日在德國電視媒體訪談節目中說:“德國有最好的條件以克服這場危機。我對此完全有信心。”然而,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報道,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10月9日向總理默克爾發出“最后通牒”,如果她領導的聯邦政府繼續允許難民大量涌入德國,就“法庭見”。對此,陳子浩認為,當難民潮的人數超過某國的承受能力時,民意的反對是無法避免的。涌入的人潮打亂了他們原有的生活節奏甚至剝奪了原本屬于他們的部分待遇。這些潛在的危機迫使民眾做出符合自身家庭甚至國家利益的選擇——盡管這種選擇與他們的初衷相悖。
重返家園是理想歸宿
英國《衛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歐洲國家應接受更多的難民,否則整個非洲大陸的混亂局勢將無法得到緩解。目前,圍繞如何解決難民潮危機,歐盟各國一個主要爭議點是難民分攤問題。由于難民大量涌入,現有的關于“難民首次入境成員國”負責完成難民審批手續的有關規定規章對希臘、意大利、匈牙利等前沿國家壓力過大,導致一些國家干脆不執行該規章,簡單放行難民過境到德國、法國等國。
陳子浩認為:“若要徹底改善難民危機,僅靠歐盟接納這種被動的方式遠遠不夠。從醫療安全角度來看,由于部分難民攜帶了戰亂地的傳染病源,對庇護國本身的公共衛生及傳染預防領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從適應社會的角度來看,難民的文化、教育問題盡管可以通過培訓來改善,但信仰與庇護國存在較大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難民群體與新環境較快相融的可能性。”
資料顯示,目前國際上解決難民問題的最理想途徑是難民自愿選擇回國,前提是國內環境變得良好和穩定。對此,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對難民的道德義務要求歐洲人民幫助敘利亞等國人民重建他們的祖國,在因戰爭支離破碎的國家領土上重建安全區才是解決該人道主義危機最好的方式。”
敘利亞軍方10月13日發表聲明說,在俄羅斯的空襲配合下,敘政府軍打擊恐怖組織的地面軍事行動在多個地區取得成果,收復了位于北部阿勒頗省、拉塔基亞省和中部哈馬省的13個村鎮。對于流離失所的難民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在打擊恐怖組織、重建戰后家園的行動中,國際社會應充分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給予及時的援助,在通力合作之下,或許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讓難民早日重返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