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無忌
距離中央深改組通過足球深改方案,已經過去了8個月的時間。中國足球,這是一個國人都可以罵兩句、踩兩腳的話題,看上去依然如碰瓷兒的老太太般步履蹣跚。所以,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后首次參觀國外足球俱樂部這件事,就變得很有意思了。足協領導們,你們真的看懂了嘛?
開炮
前陣子,習近平打小兒就認識的、一起看球好多年的棋圣聶衛平,在一個場合,以其標志性的小爆脾氣,再次對中國足球開炮。80年代的時候,聶衛平和習近平在北京看球,當時中國男足0比5輸給了英甲球隊沃特福德,倆人氣得拂袖而去。30年后,談起國足,老聶仍是恨鐵不成鋼:“中國隊啊,就是我的智障孩子……”
畢竟,中國球迷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糊弄、也最容易滿足的一群球迷了,只要打出點兒精氣神來,讓大家看到點兒進步,大家就天天樂得跟過年似的。
相似
中國足球,好歹祖上也闊過。和英國相比,中國雖然在足球上差距不小,但兩國也不是沒有相似之處嘛。
比如,都是一個國家有四個國際足聯會員——中國就有國足、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華臺北,英國則有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比如,都是足球的起源地,中國是蹴鞠,英國是現代足球……再比如,習近平去的曼城,跟恒大類似,也是近年來有土豪注資之后成績開始突飛猛進的。
足球人口,這才是決定一國足球水準的最根本因素。率領恒大拿到亞冠的世界名帥里皮就曾說:“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足球沒有足夠長遠足夠豐富的文化,比如在歐洲、在巴西,街上隨處可見踢球的小孩,但是在中國,你很少能看到小孩在路邊踢球。接觸足球的小孩比較少,足球文化作為一個傳統在中國還沒有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
死循環
跟打籃球的同學比起來,國足的形象足以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完全得不到榜樣的激勵;踢球又很奢侈,跑遍偌大的一座城市,也找不到幾座足球場;踢球還很影響學習,而且考試也不考,完全發揮不出指揮棒的激勵作用;孩子天賦好點兒,也不知道跟哪兒進入訓練體系,參加職業青訓又價格高企;就算一條道兒走到黑踢上了職業比賽,踢球也是個青春飯,學足球往往耽誤學業,退役之后找不到生路怎么辦,總不能也去澡堂搓澡吧……
于是,中國足球就一直在惡性循環中徘徊。學校不重視—社會沒氛圍—職業球員沒有榜樣作用—國家隊缺少足球人口選拔人才—國家隊成績惡化……
攻玉
其實,中國人真的不適合足球嗎?比身體,比力量,確實可能跟歐美、非洲有差距。但是跟日本韓國比起來,我們也差不到哪兒去啊。可是看看鄰居,日本走的技術流,幾十年如一日學巴西,現在也有模有樣;韓國走身體流,至少跑不死啊,拼搏精神是有的啊,大韓民國的口號喊起來那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所以中國足球不是沒希望,只是要找對路。和中國很多其他的改革領域一樣,行政少插手,相信市場,相信民眾的智慧和能力,絕對是沒問題的。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已經等了這么久,我們也不在乎多等一些日子。因為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那些在海灘上、在沙礫上、在戰爭的廢墟中踢球的孩子和總是熬到深夜、坐在路邊攤和老友一起看球、為心愛的球隊歡呼和哭泣的中國球迷一樣,他們想享受的只是這項運動帶給他們最原始的、最純粹的快樂和激情。和這些比起來,成績、政績、金錢,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