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發展經濟的動力不足了?誰說由于老年人增多,中國的“人口紅利”幾近枯竭?“十一”黃金周中國零售和餐飲總收入首破一萬億元大關,比去年同期增長11%。全年的旅游數據都在飄紅。旅游正在成為中國人消費的新井噴。
黃金周的旅游主力軍是“家庭”團隊,而平時旅游的主力則是退休人群。旅游最初是中國年輕人的事情,如今這一熱潮完全將退休者們攻陷。城市退休群體相互影響,旅游成為他們當中越來越多人的“正事兒”。很多人幾近玩瘋,幾乎在家閑不住,把大部分退休金都“玩掉了”。
中國老年人給社會的印象往往是買捆菜也分毛必較的老摳門,但旅游改變了他們在市場消費結構中的角色。他們很像是中國新崛起的特殊“人口紅利”。
旅游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新的“房地產”,拉動從交通到城市基礎設施再到各種服務的全面提升。旅游還能為社會改造提供動力,它能擴大人們的視野,影響人們對社會和國家的認識。本次黃金周已公布的旅游收入最高6省區除山東外都是內陸省份,旅游有助于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從人們的生活需求來說,滿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后,旅游是高一層級的消費。旅游能讓生活跳出日常的瑣碎,極大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一個穿插著旅游的人生與缺少旅游的人生有質的區別,盛行旅游的社會總體氛圍也往往是積極的。
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如今火爆的旅游潮才“剛剛開始”,人們在黃金周扎堆出現在熱門景點,這不啻是旅游的初級形態。中國還有更多的人將加入到旅游大潮中來,更高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也將源源涌來。由于中國國土遼闊,人文歷史深厚,進一步容納旅游發展的空間巨大,旅游有可能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軸心,帶來其他發達社會未必有過的經濟釋放效能。
京滬高鐵幾年前還令人擔心缺少客源,一轉眼人們已在談論是否應當修建第二條京滬高鐵。現在節假日各種交通都會爆棚,旅游是其中最具張力的元素。
中國人不會嫌自己錢多,但現在大家抱怨最多的不是錢少,而是能夠用來出游消費的時間太少。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相信,中國應當恢復“五一”黃金周,同時適當增加公共假日,這樣只會進一步將國人的消費潛能開掘出來,拉動經濟增長,而不會導致社會的慵懶,削弱經濟增長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增長下行期間,旅游作為一個難得的強勁元素在以近乎裂變的方式逆沖,一再制造高潮,像是個力挽狂瀾的坯子。中國一定要重視它、看準它,為它的成長壯大不斷開辟嶄新的空間。
問問全國人民有多少人想遠行,想去名勝,想去邊疆,還想找條遙遠的小街住幾天。想方設法滿足大家的這個愿望,為人們安排出行的時間,下大力氣提升各地旅游服務的質量,不要因為國內旅游市場質次價高而把很多人逼向出國游,這是中國經濟幾乎明擺著的一條康莊大道。
在全國范圍內認真消滅宰客行為,杜絕超高門票,讓機場、長途車站的商品價格回歸正常,旅游路上有著中國治理現代化需要著力的大量細節。讓中國人玩好了,這個國家就將再上一個大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