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汪春萍
【摘要】電視新聞從誕生起就處于動態變化中。新技術的出現、社會環境的變化都影響并推動著電視新聞的發展。以互聯網、手機為引領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從多方面影響著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的優勢以及新媒體環境給電視新聞帶來的發展機遇,來探討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趨勢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獨立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以外的第五大媒體。新媒體并不僅僅只包括一種媒體形態,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這些媒體形態都可算作新媒體。而新媒體環境就是相對于傳統媒體所形成的新的大眾傳播的環境。
新媒體環境的形成,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有著很大的沖擊,使得電視新聞的受眾大量流向新媒體。但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電視新聞的進步。如何克服自身相對于新媒體的劣勢、發揮優勢,如何利用新媒體帶來的新技術等都影響著電視新聞的發展。
一、新媒體的相對優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新媒體環境不斷改變。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發展迅速,使得網絡信息的獲取、傳播越來越方便快捷,網絡的普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互聯網電視的出現,都使得電視新聞的受眾更多地流向新媒體。
和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確實具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優勢:
1、新聞來源多,新聞量豐富
新媒體新聞發布門檻低,幾乎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特別是博客、播客、微博等平臺的發展和普及,更為普通人發布新聞提供了途徑。新聞來源多了,新聞的量也就多了。
2、新聞存儲海量性,新聞檢索方便
新媒體的新聞存儲在虛擬空間中,空間容量很大且依托技術的進步還能進一步增大,由于新聞存儲量大和新媒體技術的支持,新媒體新聞的檢索也很方便。而電視新聞的存儲成本要高得多,因而存的量有限,檢索也不方便。現如今電視新聞的存儲和檢索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方便很多,但亦不如新媒體新聞。
3、新聞傳播迅速,時效性強
很多突發事件的新聞都是率先從新媒體流出來,傳統媒體隨后跟進。新媒體甚至已經成了電視新聞獲取新聞線索的方式之一。
4、沒有時空限制,選擇性強
電視新聞是線性播放的,不借助互聯網的話不能暫停回看。新媒體的新聞,只要一部能上網的手機,即可隨時隨地收看。
二、新媒體環境給電視新聞帶來的發展機遇
新媒體是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沖擊,卻也在采編播出存儲等多方面因為新技術而受益頗多。
1、采編方面:增加了電視新聞的線索來源和采訪方式,為電視新聞的編輯提供了設備和技術的改進。
2、播出方面:新媒體為電視新聞的播出提供了網絡平臺,新媒體設備層出不窮,為電視新聞提供了多種播出平臺,使得受眾可以借助手機、電腦,通過網絡收看電視新聞,既挽回了部分流失的受眾,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電視新聞收看受時空限制的缺點。
3、存儲方面:新媒體出現之前,電視新聞的存儲問題是其與紙質媒體競爭的一大硬傷。電腦和網絡的出現,為電視新聞的存儲提供了硬件和軟件的支持,使得電視新聞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普通受眾想查看往期的電視新聞也很方便。
新媒體對電視新聞來說是把雙刃劍,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電視新聞需要揚長避短以不使自己落敗,而這都離不開對新媒體技術和設備的合理利用。
三、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
1、終端多元化、智能化
收看受時空限制曾是傳統電視新聞的一大弊端,而現如今,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這些終端不斷更新換代且可以互動,云存儲技術日趨成熟。在這一背景下,電視臺一直在積極和互聯網及智能移動終端合作,于是,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手機、電腦收看電視新聞,網絡電視、互聯網電視也開始進入居民家中。但就目前來看,電視新聞的網絡化依托的是互聯網這個平臺,電視新聞很少有自己的移動設備終端,受眾收看電視新聞或是通過網絡搜索或是愛奇藝、優酷這些視頻軟件。湖南衛視在2006年推出了芒果TV這一網絡平臺,這是一個面向電腦、手機、電視機,實現“三屏合一”的新媒體視聽綜合傳播服務平臺,并有電腦和手機終端,受眾可以通過下載這一軟件收看湖南經視、湖南娛樂等電視臺的節目(不包括湖南衛視)。其他電視臺可以學習湖南衛視的經驗推出自己的網絡平臺和移動設備終端,也可以所有電視臺聯合起來推出一個這樣的終端,這對于挽回受眾,克服傳統電視新聞的時空限制,增加收看電視新聞的便捷性都有著很大的作用。當然,這需要國家政策和新媒體技術的支持,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將是電視新聞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2、直播普遍化和常態化
電視新聞直播以幾乎同步的傳播速度,與觀眾零距離的現場感和記錄過程的紀實性、懸念性等特點,充分體現了電視新聞的魅力,打破了傳統的對新聞定義的理解。電視新聞直播將新聞時效性推向了一個巔峰,實現了“現在的新聞現在報”。電視直播對制作團隊的技術、工作人員的水平、設備條件要求都很高,因而電視直播在我國雖有了十多年的歷史,但并未普及,多是發生重大新聞時才會用上,且有能力和財力做直播的電視臺并不普遍。曾經,電視臺可以靠偶爾的新聞直播在和紙媒廣播的競爭中輕松取勝。但新媒體時代,網絡也可以進行新聞直播,不過網絡新聞直播質量遠比不上電視新聞,因此,新媒體時代,做好新聞直播、盡可能多地增加直播新聞是電視新聞和網絡新聞競爭的最有力武器。好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日趨成熟,移動設備的日漸高科技化為電視新聞的直播提供了發展條件。因而,為了在與網絡新聞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也為了電視媒體本身的發展,新聞直播的普遍化和常態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3、以深度新聞和整合新聞為主
電視新聞在時效性和數量上輸給了新媒體新聞,但新媒體的新聞也有著淺顯化、碎片化等缺點。隨著互聯網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變得多樣,受眾對新聞的要求也是多樣的,不僅要求時效性,還要求新聞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時效性是新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這一優勢的保持勢必影響著新媒體新聞往深度和廣度方向的發展。而電視媒體有著一批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這方面新媒體相對缺乏。因此,在電視新聞的發展過程中,避開自己的劣勢,轉而發揚自己的優勢會更有利于自身的發展。電視新聞可以從追求新聞的“新”轉而追求新聞的深,在新聞的原因、背景等方面下功夫。電視新聞在將新聞做深的同時還可以注重新媒體新聞的整合,將新聞系統化,這個系統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橫向是指將相關聯的新聞整合到一起,做專題,縱向是指關注某一個新聞的后續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解決電視新聞存儲難和檢索麻煩的難題,為電視新聞的系統化提供了可能。新媒體新聞追求時效性,是一種類似快餐文化的新聞,若轉而追求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會得不償失。而電視新聞在新聞時效性和數量上幾乎不可能超越新媒體新聞,因而電視新聞的深度化和系統化應該會往常態方向發展,不久的將來,電視新聞將會以深度新聞、整合新聞為主。
4、制播分離、市場化
制播分離是指電視臺的節目制作和播出分屬不同的機構。目前我國不少娛樂節目運用了制播分離的方式,比如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通過市場競爭,來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如果電視新聞也能夠制播分離,那么電視新聞的制作機構可以向多終端提供新聞,而電視臺也可以擇優選取新聞。這不失為提高電視新聞質量的一種做法。但由于我國新聞管制較嚴,專業的新聞人才集中于傳統媒體等原因,電視新聞制播分離、市場化的可行性并不是很大,但這一趨勢是存在的。
新媒體環境在多方面影響并改變著電視新聞,使得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充滿未知和新奇。總體而言,在新媒體環境帶來的競爭壓力和技術進步下,電視新聞會逐漸彌補缺點,發揚優點,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以在媒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①劉朝霞,《全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和電視新聞的發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6)
②張國權,《電視新聞在全媒體時代發展趨勢初探》[J].《祖國》,2013(8)
③童鵬程,《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以鳳凰衛視新聞節目為例》[J].《現代視聽》,2013(6)
④董岳,《淺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差異化生存》[J].《新聞世界》,2012(3)
⑤夏凌,《數字時代電視新聞發展趨勢研究》[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2)
⑥郭晉華,《新媒體時代電視發展的現實路徑》[J].《電視研究》,2007(3)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