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摘要】2014年12月21日的“手術室自拍事件”在網絡上一石激起千層浪。起初,傳統媒體、官方微博的轉載報道和微博網友的譴責,讓事件中的醫患矛盾與醫生職業責任缺失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隨著事件的持續發展和報道,真相逐漸明朗,網絡話語更多趨于理性。本文就此次事件發展中的官方微博、傳統媒體和微博用戶的媒介素養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傳統媒體官方微博微博用戶手術室自拍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人們在接觸媒介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同樣也是一種評價媒介內容和認識媒介效果的個人能力。①在網絡時代的公共事件發展過程中,媒介素養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12月21日的西安醫生“手術室自拍事件”,官方微博、傳統媒體與微博用戶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前后不同的表現暴露出諸多問題。
一、官方微博從實時互動到新聞專業主義的缺失
自2014年12月20日上午一位網友率先在自己微博中發布西安某醫院醫生的手術室自拍照片后,僅一天時間,微博用戶轉載和傳統媒體官方微博的跟蹤報道以及評論使得自拍事件受到更多人關注,這一事件同時也成為網站上的頭條新聞和微博上的熱搜話題。12月22日西安市衛生局隨即對涉事醫護人員做出了處理。②
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媒體意識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利用新技術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和移動平臺來滿足受眾需要。官方微博作為主流媒體的發聲渠道,代表新聞媒體的權威,在報道新聞事實的過程中要兼顧法律和道德,對受眾起正確的引導作用。自拍事件起初階段,傳統媒體官方微博對事件進行轉載報道,將事件定性為醫生職業道德的缺失和對患者的不尊重,進而延伸到醫患矛盾層面,引起微博上再次探討醫患關系問題。利用微博的實時性和交互性,媒體和微博用戶之間的互動得以進行,官方微博的報道和轉載貫穿自拍事件,微博用戶的積極評論和轉載也讓自拍事件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
隨著事件的發展,更多真相逐漸清晰,該組照片拍攝于2014年8月15日,分別為醫院的兩個手術室的兩臺手術,是為紀念手術室即將搬遷和慶祝最后手術的成功。照片都是即將完成手術時拍攝,并且其中一臺手術照片得到了患者的同意。
然而,媒體官方微博的報道卻形成了兩種傾向,一種是揭示事件真相,客觀地闡釋醫生自拍原因及患者同意自拍,另一部分官方微博后期對新聞事件的持續關注度和報道力度卻遠不及前期。從部分傳統媒體官方微博的前后關注度對比暴露出媒介報道中的新聞專業主義缺失問題,網絡新聞更要加強對新聞事件的跟蹤報道,還原事件真相。媒體是信息的提供者和解析者,③在網絡時代,媒體更需提供全面的信息給每一位受眾,做好新聞把關人的角色。
二、傳統媒體的社會監督到輿論引導
“手術室自拍事件”之后的短時期內,陜西廣播電視臺、鳳凰視頻等都對自拍事件進行了報道,從媒體的早期報道內容來看,輿論的焦點集中于醫生在手術臺旁自拍。隨后西安市衛生局公布調查和處置結果,輿論重點集中于涉事人員被處分上。④通過早期傳統媒體的報道和官方微博的轉載,受眾將自拍事件放大至醫患矛盾,對醫生職業道德的探討和醫院管理體制的分析也層出不窮。
12月23日,《北京青年報》刊登報道說明涉事醫生進行自拍的原因,推動了事件的進一步發展。《京華時報》、《西安晚報》等報紙媒體也對自拍事件發表了評論,以客觀中立的立場來論述此次自拍事件中的網絡言論和醫生行為。2014年12月28日,央視《面對面》欄目對“手術室自拍事件”進行了報道,采訪涉事人員的同時對事件進行點評。央視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事發一周后對事件進行剖析,將事件的完整面貌還原給受眾,以客觀態度來對涉事人員進行采訪報道,起到了引導輿論的作用。
三、微博用戶從情緒化到理性化
“手術室自拍事件”首先是由一位網友在自己的微博中發布,隨后引起熱議。微博用戶利用微博平臺發表看法、參與討論,使得這一事件成為當天熱門話題。同時促使西安市衛生局在第二天就對涉事醫院和人員做出處理。
網絡傳播與生俱來的特點是讓受眾參與輿論監督,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和信息的更新速度達到實時直播,讓受眾接收到的信息更新鮮,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交互性體現在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渠道的開拓,傳統媒體官方微博、微信能與受眾進行互動,克服了以往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弊端。⑤受眾在網絡上注冊賬戶以便于進行網絡活動,注冊的賬戶無需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具有隱蔽性和匿名性。受眾在這樣的狀態下可以用自媒體表達自己想法。這樣,受眾相當于擁有了一只麥克風來表達內心的聲音,保證了公民的表達權和監督權。
醫患關系是近些年來的熱點話題,這一事件的傳播無疑在早期成為引爆社會大討論的導火索,早期一邊倒的指責將涉事醫院和醫護人員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讓當事人承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由于微博用戶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水平等個人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公共事件發生之后的態度也各不相同。很多微博用戶因為匿名性和法不責眾的心理在網絡上出現了語言暴力。
自拍雖欠妥,但事件后期,醫生在手術成功和手術室即將搬離的情況下,征得患者同意而進行自拍也獲得了某些微博用戶的理解。
微博用戶同樣也是傳播過程中的主體,同樣也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在對待各種新聞事件時,更多的是需要理性的對待。⑥各種信息充斥我們的網絡生活,要提高辨別的能力就需要加強個人的媒介素養,微博、微信、BBS論壇等讓網民自由表達意見,發布新鮮事,網民自身也在扮演傳播者的角色。自由的同時,微博用戶人肉搜索、集體聲討、一邊倒等不理性行為也出現過不少,網絡傳播的威力已被許多網絡事件所證實,網民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微博用戶的理性行為和理性思維更需養成。
四、傳統媒體、官方微博與微博用戶三者相互影響
傳統媒體和官方微博作為傳媒業者,在公共事件傳播過程中應注意自身的輿論引導素養和信息提供素養。⑦傳統媒體官方微博經過把關和議程設置之后使公共事件進入公眾視野,正是如此,傳統媒體官方微博要依據政治、法律和道德作出正確的引導,形成理性的輿論環境。
傳統媒體利用自身的新聞采訪權獲得新聞線索,信息來源可靠,發布的新聞真實度高。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在我國發展時間長,覆蓋范圍廣,受眾忠實度也較高。但是傳統媒體在報道公共事件過程中,由于自身交互性弱、及時性弱等特點,對于公共事件報道的時效性較弱。通過微博,用戶不會因時間、地點的因素影響對信息的接收。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優勢進行新聞傳播,與傳統媒體進行互補。
傳統媒體通過在新媒體渠道上發布新聞,受眾通過實時互動來進行輿論監督,引發民眾討論以促進事件發展。在此次事件中,涉事醫院和醫生固然有錯,但是部分傳統媒體官方微博在報道新聞事件時也有失偏頗,對事實未做追蹤報道等問題亟待規范。傳統媒體官方微博更要堅持真實、準確、客觀地報道,輿論監督過程中要他律,更要自律。
微博用戶能即時參與互動,進行實時交流。微博用戶在新媒體時代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應注意自身在傳播時的媒介使用素養和社會參與素養。在公共事件中,微博用戶的心理動機和情緒影響其行為,對事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微博用戶的關注反作用于傳統媒體和官方微博,某種程度上也加速了公共事件的解決與處理。網絡媒體實時便捷,傳統媒體權威性和受眾忠誠度較高,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集二者優勢于一體,網民意見也因此會形成一邊倒的趨勢,大多數意見的大聲疾呼和少數意見的消失也會導致“沉默的螺旋”出現,這其中不乏有理性的聲音被淹沒。互聯網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微博用戶自身媒介素養的提高影響著網絡傳播環境和社會輿論大環境健康發展。
結語
傳統媒體和官方微博首先作為傳播工具存在,應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在公共事件發生過程中作為輿論引導的把關人,應該將事件的全貌還原給受眾。傳統媒體提升社會監督素養和輿論引導素養,官方微博提升實時互動素養和信息提供素養,引導微博用戶對公共事件進行正確的輿論監督和討論,確保受眾有完整和清晰的認識。
作為受眾的微博用戶媒介使用素養和社會參與素養的提升更是有利于更好地使用微博這一媒介平臺,將微博作為社會事務參與的有效渠道。受眾根據輿論引導形成自己的意見反饋于媒體和輿論環境,影響后續的輿論發展和公共事件進程。如果單純地因為情緒和心理形成一種無形的暴力,將對公共事件中的當事人造成傷害,更不利于社會傳播。
對于一個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來說,作為傳播者的傳統媒體和官方微博和作為受眾的微博用戶,三者媒介素養的提升必不可少。傳統媒體官方微博通過相關法律和倫理道德以及新聞專業主義來規范自身媒介素養,微博用戶利用知識水平和認知心理等要素來提升媒介素養,促進公共事件的健康發展和妥善解決,共同凈化媒介環境。
參考文獻
①宮淑紅、張潔:《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185
②http://tv.cntv.cn/video/C10359/f7 3e232ae56f4b3ea63ea59530fbb19a
③吳文佳,《基于微博傳播的媒介素養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3
④《西安一醫院醫生手術臺旁“自拍”事件輿情分析》,http://gx.people.com.cn/ n/2015/0113/c351872-23541257.html
⑤陳慧,《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的發展》[J].《新聞愛好者》,2013(8):32-34
⑥陳玉霞,《新媒體與中國政治民主》[J].《新聞研究導刊》,2012(2):56-59
⑦彭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三種媒介素養及其關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2-60
(作者: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