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前不久,一部名為《旋風九日》的影片將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中美建交之際歷史性地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奠定中美關系合作基礎的點滴向世人娓娓道來。而如今,延續這一歷史脈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繼安納伯格莊園會談與瀛臺夜話后,續寫兩國元首密切交往、累積互信的佳話,再次會晤以共謀中美關系發展的藍圖。大道無垠,任重道遠。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道路上,中美雙方需要不斷攜手,砥礪前行,增添新的時代動力。也正因如此,中美元首于2015年9月下旬的再度會面恰逢其時,備受期待。如果說40多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的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那么或許習近平主席此番赴美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一周可稱之為“塑造未來的一周”。

“實現中美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在2015年9月24日與奧巴馬總統的首次會談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將2013年中美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以明確的語言再次強調,而奧巴馬總統則表示不認同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必將發生沖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用一種西方國際政治的經典術語復述了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內涵。
對于中美兩國而言,雙方針對彼此的戰略抉擇,對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而言具有首要意義。曾經的雅典與斯巴達之間因為安全困境而落入無休止的沖突,和平往往成為大國追求安全的犧牲品,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恒久以來幾乎都伴隨著慘烈的戰爭。在相互依賴的全球化時代,于兩國人民的福祉和人類的未來計,中美絕不可在核戰爭時代重蹈歷史覆轍。正因為如此,奧巴馬總統強調大國尤其是中美之間更要盡力避免沖突。美國的決策者反復重申,美中兩國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間的競爭應是建設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將中美之間的競爭稱之為“健康的競爭關系”。在這樣的基礎上,美國領導人一貫的表態是歡迎中國崛起,認為穩定和繁榮的中國符合各方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奧巴馬總統在會晤中曾對習近平主席表示:“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中國等新興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應得到提高。美國希望中國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王毅外長在2015年9月16日的藍廳論壇上曾經講過這樣一番話:“美國領導人多次強調,歡迎一個強大、繁榮、穩定,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我們希望美方能把這一重要表態變為實際行動,真正落實在對華交往的具體實踐中。”這番中肯的話語,表達著中國的期待,更反映了對于美國“行勝于言”的期盼。因為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人們往往比正常情況下更急于看到兩國領導人的政策表態落實為政策現實,這就給中美雙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的政策方向不應頻繁調整,要管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不能讓中美關系因為某一因素而停滯徘徊。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堅持了總體一致的對華政策方向,為保持中美關系的總體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歷史經驗也適用于當前與未來的兩國關系。如王毅外長所言:“我們愿意人們得到這樣的預期:不管兩國國內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雙方都將沿著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道路走下去;不管兩國將來還會發生什么樣的矛盾,中美雙方都將相互尊重、增信釋疑、聚同化異,保持兩國關系穩定發展;不管國際社會將來面臨什么樣的問題與挑戰,中美兩國都將強化彼此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在白宮歡迎儀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關系正站在21世紀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合作共贏是中美關系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這一判斷對于指導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未來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以及兩國在一些焦點問題上如何管控好分歧,習近平主席就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政策進行了充分的闡釋,達到了訪問前設定的三個目標,即:把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講清;把中美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道理說透;把美國擔心中國在對待當今國際體系和亞太秩序等問題上發生沖突的“心結”打開。
首先,堅持增進雙方的戰略互信。戰略互信的增進,是防止中美發生沖突最有效的途徑。增進互信的前提是正確判斷彼此的戰略意圖。中國的戰略有三個重要的不變:堅定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不變,創造更加高水平的開放環境也有利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不變,中國決不稱霸,堅持做國際和平與穩定的維護者;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決心不變。對此美方特別強調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藏獨”、“疆獨”,不介入香港事務。另外,對于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中國重申作為現有國際秩序和體系的受益者、參與者、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不會推翻現有體系另起爐灶,而是會推動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對于美方非常關注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建設,則都是中國主動創造和分享發展機遇,以自身的經驗和能力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品的嘗試,有利于突破既有機制的制約瓶頸。這些都反映習近平主席的國事訪問是一次增信釋疑之旅。
其次,堅定不移推動合作共贏。在白宮歡迎儀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兩國攜手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在白宮的歡迎宴會上,奧巴馬總統則表示,中美要以海納百川的精神,通過繼續擴大合作,使兩國更加強大。中美之間合作,尤其是經貿方面,有著深厚的基礎。建交36年來,中美雙邊貿易總額已經超過5500億美元,相互投資額超過1200億美元。根據測算,到2022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進口國,中美也將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伙伴。到那時,美國對華出口將超過5300億美元,產生近340萬個工作崗位。而到2020年,中國對美投資將有望超過20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400萬個工作崗位。對于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發展態勢,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是好的,有能力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在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和創新宏觀調控下,中國的發展機遇可以繼續為中美經濟互利合作提供足夠的空間。
作為中美2015年力推的投資協定談判,目前已取得非常大的進展,雙方更新了負面清單后,在領導人的推動下后續將強力推進談判,使中美的經濟合作再上一個重要臺階,使中美互惠合作產生更加影響深遠的碩果。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的舉行,將科技創新的元素作為中美信息化與商業合作的動力,稱為兩國經濟合作增長的亮點。此外,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中美合作也穩步推進。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又一次發表兩國元首的氣候變化聲明,力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推動國際社會在節能減排方面實現更廣泛有力的國際合作。同時中美自身以身作則,為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作出示范,主動設定減排指標,中國還宣布將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在2015年9月中旬中美在洛杉磯舉行了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這些都是極富意義的舉措,也證明了中美雙方在應對國際共同挑戰方面攜手合作的巨大空間。此外,中國發布的習近平主席訪美成果清單包含了49項具體的內容,也都反映出習近平主席的此次訪問是一次聚焦合作之旅。

再有,堅持妥善有效管控好分歧。當前階段,中美圍繞若干問題存在著一些分歧,這些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此次習近平主席訪美,專門針對這些分歧與美國領導人進行了深入地溝通,介紹了中國的原則立場,并努力尋找兩國政策的交匯點,以求縮小分歧,推動合作解決爭議。以南海問題為例,中美雙方其實存在很多共同點,包括政策目標和策略途徑等方面。具體來說,中美之間有五項“共同支持”:均支持維護南海穩定;均支持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均支持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均支持通過對話管控分歧;均支持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并在協商一致基礎上盡早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相信有了如此多的共同點,中美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就可以盡力化解分歧,推動南海地區的持久穩定與合作。再比如網絡安全問題,中美首先應該明確對抗是錯誤選項。在此基礎上,雙方通過共同打擊網絡犯罪,確保不從事或在知情的情況下不支持網絡竊取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行為,并推動制定網絡空間的國家行為準則,加強雙邊對話合作并建立熱線,將逐漸化解在此領域的爭議,向著中國倡導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努力。上述這些事例反映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是一次開創未來之旅。
時隔21載,故地重游的習近平主席見到了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許多老朋友,更結交了許多新朋友。在林肯中學,該校學生與福州教育學院附中學生合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與《世界如此美好》不僅生動體現了教育可以成為兩國人民互動交往的橋梁,更反映了塔科馬與福州之間友好城市締結下的深厚情誼。如今,中國31個省(區)市和美國50個州之間已建立了43對友好省州,200對友好城市,這對民間外交的開展,為中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契機。2015年9月22日舉行的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以“清潔能源與經濟發展”為主題,就契合了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將兩國政府層面的各項協作措施落地,更好地推動雙方建設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社會。
中美兩國的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超越國界,超越分歧,更超越歷史。以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的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為例,當19 79年“柳林海”號抵達美國時,不僅結束了中美幾十年不通航的對抗歷史,更開啟了嶄新的中美貿易篇章,如今華盛頓州在對華貿易方面走在美國各州前列。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汶川地震后華盛頓州皮爾斯郡的小學生向汶川災區的孩子們發出了800余封慰問信和鼓勵賀卡,那些通過稚嫩的筆觸所流露出的純真感情令人永遠銘記。人們也不會忘記在美華僑華人對于美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對中美關系的發展所做的貢獻。他們是聯系中美的一座獨特的橋梁。150年前,華人鑄就了美國太平洋鐵路,推動了美國西部地區的建設;抗戰期間,華僑華人踴躍募捐支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改革開放中,華僑華人更不甘落后,為中國的崛起添磚加瓦。如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華僑華人在進一步融入美國社會的同時,也在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建設,為祖國的統一與富強繼續做著卓越的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期間曾提出,要把一個更加美好的中美關系留給子孫后代。要實現這一目標,中美之間的青年交流尤為重要。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在未來3年中資助兩國5萬名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美國則努力在2020年前實現百萬學生學習中文。此外,中美還將在2016年舉辦“旅游年”。這些惠及兩國民眾的利好政策,勢必將加深中美兩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使得中美友誼世代延續。上述這些方面也反映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是一次面向人民的友誼之旅。
馬丁·路德·金博士曾經說過:“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的時機。”對于中美而言,正所謂“乘風破浪,順勢而為”。兩國應該扎實落實兩國元首此次會晤達成的諸多共識,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真正打造為21世紀的大國關系典范。而中美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理念,在2015年后發展議程,國際減貧與支持不發達國家發展,婦女權益,聯合國改革,國際維和等方面續寫國際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