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水生態文明建設“路線圖”
一是提高站位。湖州市把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列入“五水共治”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先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來抓。二是找準定位。把水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定位為保障水安全、管理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改善飲用水六個方面,所有的建設工作都緊緊圍繞這六個方面展開。三是明確任務。制定了《湖州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試點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實施“1346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梳理細化了21項工作任務。
開啟水生態文明建設“主引擎”
一是加快實施一批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四大重點水利工程。目前,太嘉河、環湖河道兩項工程已全線開工建設;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加快實施一批截污治污工程。累計實施了4座供水水庫水源安全保障,16條清潔型小流域建設,199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227.5公里生活污水截污管網建設,149家重點污染企業整治提升和38座廢棄礦山治理。三是加快實施一批引水調水工程。實施東太湖取水工程,配套供水管網已完成35公里建設。加快實施農田水利五項標準化工程,完成機埠改造335座,山塘整治39座,農田渠道改造292公里,建設噴微灌區面積0.9萬畝。
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力”
一是建立河道生態建設機制。制定《湖州市農村河道生態建設示范工程實施細則》、《湖州市河道生態建設技術指南》,推廣應用生態護岸、生態浮島等新技術,建設一批“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道。二是深化河道長效保潔清淤機制。出臺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有關規章制度,采用無人機航拍等新手段加強督查考核。開展全市新一輪河道清淤工程,制定了《湖州市河道清淤工程管理實施細則》,確保淤泥科學處置。三是完善水庫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設立水庫水源地生態保護專項資金,用于對水源保護生態補償。
樹立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標桿”
一是創建一批示范縣區。部署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專項示范,其中:安吉縣建設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長興縣建設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縣,德清縣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示范縣,吳興區、南潯區建設河道長效保潔示范區。二是培育一批先進典型。以引導中水回用等為重點,打造節水型企業,示范推動工業節水;以噴灌微灌設施配套建設為重點,打造節水型灌區,示范推動農業節水;建設節水型小區、學校,示范推動生活節水。三要建成一批示范工程。在全市涉水工程中選擇了環湖河道整治工程(羅溇段)、長田漾濕地生態修復等八個水生態文明生態示范工程,先行啟動實施。并以此為樣板,示范推動水生態文明工程高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