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積公司主營紡織品外貿業務,小周原為公司的外貿業務經理。雙方簽訂了《員工保密和競業限制協議》,約定小周在任職期間及離職后均須保守公司的商業秘密,并明確了商業秘密的范圍。后小周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跳槽至英特公司,仍然從事紡織品外貿業務。
久積公司發現部分客戶不再與其開展業務,轉而與英特公司進行交易。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小周經常以英特公司的名義與原客戶聯絡并給予優惠的報價,導致公司失去不少訂單。掌握線索后,久積公司向工商部門舉報。
工商執法人員依法對英特公司的辦公場所進行檢查,在小周的辦公室內發現不少客戶資料的打印件,其使用的電腦上有一個名為“小周”文件夾,內有大量Word、Excel文檔,內容包括久積公司的客戶信息、價格信息資料、供應商與生產商的資料等。工商執法人員對現場資料進行了封存。久積公司以小周及英特公司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核心利益,是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內容。當前,因員工跳槽帶走公司重要信息而引發的商業秘密糾紛層出不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如何依法認定侵害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呢?
首先,什么是受法律保護的商業秘密。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應符合以下構成要件:1.具有秘密性,即有關信息不為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2.具有經濟實用性,即有關信息具有現實的或者潛在的商業價值,能為權利人帶來競爭優勢;3.采取了保密措施,即權利人為防止信息泄漏所采取的相適應的合理保護措施。
其次,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認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列舉了四種典型的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其中后兩種包括: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護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得權利人商業秘密,而予以獲取使用或者披露該商業秘密的行為等。
本案中,久積公司的客戶信息、價格信息、供應商與生產商的資料等具有秘密性、經濟實用性并采取了保密措施,構成法律保護的商業秘密。小周從久積公司離職后,違反保密協議的約定,復制原公司信息資料,向英特公司披露,在客觀上允許了英特公司或其他人使用訴爭信息,并用于其個人的業務聯系,其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應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英特公司應當知道小周的違法行為,仍然獲取其他公司的商業秘密,客觀上具備了在公司業務上使用訴爭信息的條件,構成對久積公司商業秘密的侵犯,應當停止侵權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加強企業商業秘密保護,一方面要從制度上規范企業重要信息的使用,技術上強化企業信息的物理保護,嚴防商業秘密外泄;另一方面要積極舉證,采取自行收集證據,通過行政執法部門、人民法院證據保全等手段全面舉證,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