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鵬
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讓人們對于稍縱即逝的就業機會倍感珍惜。近日,剛剛大學畢業的小蔡卻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應聘好不容易進入復試階段,竟因為一份簡歷而直接被公司PASS掉!經詢問后得知,原來在他的400字手寫簡歷里竟寫了24個錯別字,而這也成了公司人事主管PASS掉她的重要理由。(9月15日《重慶晨報》)
隨著智能電子產品的普及,電腦和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因此而誕生了一個新的名詞:屏奴。不得不承認,手機和電腦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期依賴這些電子產品,也讓我們漸漸走入一種新的“尷尬境地”——面對面交流能力的下降、身體機能的萎靡、動手能力的喪失,等等。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這種種弊端尤為明顯。區區一份400字的簡歷竟有24個錯別字,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電子產品的廣泛運用,讓他們往往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才會用到手寫,長此以往,其后果實在是難以想象。
毫無疑問,各種文字輸入軟件的智能化給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卻也讓人們在“便利”中一步步地迷失。網上購物、視頻聊天、電子書等等,它們的出現改寫了時間和空間的差別,讓距離不再成為人們之間的阻隔。
然而,對于中國文化而言,其影響遠不止于此。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同于西方字母的排列組合,中文方塊字講究的是橫平豎直的堅韌與微言大義的廣博。文字不僅僅是表達個人意愿的工具,更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傳承方式。人們通過練習書法來修身養性,培養嚴謹性格、提升審美認知,同時也接受蘊藏其中的幾千年文化底蘊。
因此,文字書寫的減少,對于億萬華夏兒女而言,并不僅僅是一種“便利”,同時也蘊含著一種文化失根的風險。當然,我們并非提倡固步自封的堅守,僅僅是希望每一個中國人,在享受先進科技的同時,不要忘記傳統書法所代表的那份文化底蘊與傳承責任。別讓“錯別字簡歷”的尷尬成為數字時代的難堪往事。
(選自《人民網》2014年9月15日)
【閱讀訓練】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2.文章開頭作者引用9月15日《重慶晨報》的一則新聞開頭有什么好處?
3.請你解釋文章第二段加點詞語“屏奴”的含義。
4.“數字時代”的到來,雖然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弊端更為嚴重,請你舉例說明。
5.面對此種尷尬的局面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李傳鵬 設計)
(參考答案見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