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無意記憶也稱為隨意記憶,是指人們所感興趣或引起情緒體驗的事物容易在無意間被記住的記憶。無意記憶的對象一般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在聾校體育教學中,培養聽障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由于聽障兒童同樣天性愛玩、好動,采用無意記憶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和疲勞度,還可幫助其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關鍵詞] 調動;聽障兒童;無意記憶
記憶,就主體的目的性和所付出的意志努力大小而言,可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有意記憶指主體對所要記住的內容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較明確,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記憶;無意記憶也稱隨意記憶,它指人們所感興趣或引起情緒體驗的事物容易在無意間被記住的記憶。無意記憶的對象一般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形象性的特點。
與正常兒童相比,聽障兒童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和動作要領的理解更為艱難,他們不僅要像正常兒童那樣付出一定意志努力,而且還要克服生理上的障礙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聾校體育教學中,培養聽障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提高聽障兒童學習興趣的措施之一就是調動他們的無意記憶,在教學中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讓他們在司空見慣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掌握體育知識。
一、創設直觀教學情境
直觀教學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借助視覺、聽覺、肌肉本體感覺等感覺系統來感知動作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它有助于學生了解動作的形象、結構、特征以及時間和空間關系,從而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直觀教學法由于其直觀、鮮明的特點,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無意記憶,讓他們掌握特定的知識。由于聽障兒童的生理缺陷,他們無法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對動作的理解能力略差,但他們有著聰明的大腦和敏銳的眼睛,因此他們的觀察和模仿能力極強。為此,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掛圖、圖表、照片等教具以及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聾生更好地觀察和理解動作,可以進一步強化他們的無意記憶,幫助他們掌握動作要領,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并能大大提高聾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廣播操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看廣播操教學光盤,同時教師用手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帶上掛圖,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對照掛圖進行自主學習。在這期間學生可互相交流,而教師則巡視并指導,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接著可進行小組比賽,看哪組做得好并加以表揚,對于他們做得不規范的地方,教師給予糾正并講解示范,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通過這種玩與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無意記憶掌握動作要領,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組織情境活動教學
情境活動教學即通過組織特定的情境活動來傳授特定的知識。聾生普遍存在著模仿能力強、創造性思維能力差的現象,如何改變這一現象,讓聾生的有意記憶轉變成無意記憶?可運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堂營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激起聾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聾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情境活動教學需遵循的原則之一是活動本身必須是學生喜聞樂見、力所能及的;之二是要營造輕松自然的氣氛,以便學生借助無意記憶學習和掌握特定知識。
1.把握低年級聾生特點,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是低年級聾生的主要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情境創設時,可多運用游戲的形式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因為游戲中既有知識點,又有競爭,可以引起聾生的極大興趣,使他們在愉快且具有情境的活動中實現無意記憶,獲取知識,得到啟發和鍛煉;同時也培養他們聽從指揮、遵守規則、積極參與、努力進取的能力和品德。例如:在教“正確的坐、立、行”時,通過多媒體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參與到活動之中;接著教師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動作要領和相應圖片,同時也展示常見的錯誤動作,讓學生進行對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隨后將學生分成小組,分發卡片學習,對比自己的動作和卡片上的動作,改正錯誤動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通過游戲“看誰做得像”,使學生在玩的同時掌握正確動作,實現無意記憶,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了教學目的。
2.掌握高年級聾生特點,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在創設高年級的情境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他們對動作的理解相比低年級的學生要更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盡量給他們以想象的空間和探究的過程,讓他們對動作的要領與技術有系統性的認識。例如,在進行前滾翻的教學時,教師可先給出一定的器材,像單雙人體操墊、跳板、籃球和正方體物品,當學生看到這些器材的時候會很好奇,同學之間就會交流起來,這樣課堂的氣氛一下就活躍了,他們的求知欲也就強了;接著讓學生自我想象前滾翻技術動作,并讓幾位學生展示自己想象的動作,之后教師進行評價并講解和示范正確動作;針對學生出現的動作不連貫、翻滾不迅速等現象,教師可拿出事先準備的籃球和正方體物品,問學生哪個能滾動起來,學生突然就明白了,從而使學生可以通過無意記憶掌握前滾翻“團身要緊、滾動要快”的動作要領;最后,讓學生運用現有的器材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這樣既激發了聾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又培養了聾生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能力,形成了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有意記憶變成了無意記憶,提高了運動的水平,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還培養了聾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造情感教學情境
情感教學情境即通過師生共同投入情感來創設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境。情感一般是自然生發的,但也是可以創造的。教師越是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認真地去了解學生的內心,理解他們的情感,那么他的課堂就越是自由歡快;教師越是能將現實生活中貼近學生的事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感悟大自然,張揚自己的個性,就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熱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
對于聽障兒童來說,情感在學習中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只要教師能引發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又善于把握其興奮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起來。例如,在教學玩短繩中,如讓學生一直練習,運動量過大不說,而且學生會覺得無趣,這時教師就要理解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況和情感,并用情感和行動感染學生。比如,教師可叫學生休息,觀看自己的示范,頓時學生的興奮點就上來了,這期間讓學生看看短繩的多樣玩法,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后,在游戲環節中,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比賽,拉近師生的距離,強化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在聾校體育教學中創造情感教學情境很有效,它符合聾生認知和心理特點,能吸引聾生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無意記憶。
參考文獻
[1]謝正義.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玉彬.理想課堂的構建與實施[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吳履平.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體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陳云英.中國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5]體育運動學校《學校體育學》教材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王振宇.心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 萬永勇
[作者簡介] 鐘慧敏(1977—),女,江西上饒人,上饒市特殊教育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