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伍
筆者在一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遵循著培訓即服務的宗旨,從小事做起,從平常事做起,用看得見的服務影響著來我校學習的教師,看似很平常的工作,堅持下來,卻成了我們的服務文化,其體現為:
一、校長也是衛生員
由于學校沒有學生,整個校園的衛生,就靠我們十多名教師來維護。每周星期一、星期五早上上班前,校長和教師一起,人人一把笤帚,按照劃定的區域把校園徹底清掃一遍。平時再按照各自的衛生區域,隨時把地面上的紙屑、煙頭、食品袋等撿起,扔到垃圾桶里。落葉季節,大家更是不遺余力地自覺清掃院內的樹葉。由于基層教師來學習要趕很多路,等他們來學校時,大多接近上課時間,下午放學后,又急著回家,為學員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成了我們的責任。每次培訓結束后,管理人員又會逐個清掃教室,保證有清新整潔的學習場所。
二、首問責任制
我校承擔著全縣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任務,經常有教師來學校辦事或詢問有關培訓方面的事宜,鄉村教師要跑幾十里地才能來學校,為了讓他們滿意而來,盡興而歸,我們實行了首問負責制。即,基層教師來校辦事,首先被問到的教師要對來訪者負責到底。熱情接待每一位辦事者,自己所管之事立即給予答復。不屬于自己分管的工作,要親自領到負責人面前,并做相應說明。主管人員不在或下鄉教研,當時未辦理之事,留下當事人電話,及時聯系或約定辦理時間,工作不推諉,不扯皮。在辦公室堅決消滅“人不在,你下次再來”等使辦事者失望的言語,即使現場未及時辦理,也要使他們比較滿意地離開學校。
三、職工爭當餐廳服務員
由于學校離縣城較遠,培訓學員基本都在學校就餐。到開飯時間,沒有上課任務的老師都到食堂為學員服務,幾個中青年教師都成了服務員,打飯、送水、端饅頭、賣飯等工作樣樣都干。學校也力爭辦好灶,嚴格管理,保證食堂衛生,保證飯菜價廉量足,所有飯菜的價格要比市場上便宜40%左右。
我校教師的服務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前來參加培訓的教師,基層學校的領導把我們的做法傳遞給基層教師,并以此作為管理本校教師的切入點。我校的服務文化其實就是廣大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這種行為不斷影響著師生的工作和生活,在這種“服務”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在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管理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學習,進行教育科研亦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每學期三至四次的學校范圍內的讀書交流活動,次次有新內容,次次都有讀書研究新成果,教科研積極地服務于各項工作,幾位教師通過讀書研究走出了學校,成為區域內較有影響的培訓專家,我校關于教師培訓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工作也一直走在本地區的前列,示范性教師進修學校的內涵建設不斷得到發展創新。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讓每個墻壁都說話,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制度建設,積極培育師生積極向上的情懷,引導教師養成充滿正能量的行為習慣。校園文化要成為師生高尚的道德要求,激發感情共鳴,保持永恒魅力。
校園文化要與學校的辦學思想緊密相連,并且要體現學校先進的辦學思想。從小事做起,從教師通過努力能做到的事做起,強化制度建設,長遠謀劃,堅持不斷地培育。要努力讓師生去踐行,去反思,提高認識,豐富活動內容,最后成為一種獨特的教育精神,體現教育價值和目標,成為培養教師精神的一種正能量。
(作者單位:陜西鳳翔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