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樹麗
如同一朵朵閃爍著爛漫童趣的小花,兒童詩以其優(yōu)美凝練的語言、精巧的構(gòu)思、悠遠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使每一位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著素養(yǎng)、積累著語言。朱光潛先生說:“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夠欣賞詩的人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正確的了解,而且也絕不會覺得人生是干枯的。”那么,我們在教學中該如何利用好這種最切合兒童實際的文學樣式,上好兒童詩教學課呢?
一、借吟誦理解
古人有詩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由此可見誦讀在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從學理上分析,誦讀的過程實際上是眼、口、耳三條神經(jīng)通道共同參與的活動。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耳聞其音,最重要的是能夠心通其情,進而使語感的最終形成成為可能。
[課例]《一株紫丁香》
師:同學們先輕輕地讀課文,想一想,紫丁香為老師做了些什么?要特別注意畫出相應的句子。
(生讀后回答)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最美好的心愿,他們多么想把這樣美好的期望說給老師聽啊。同學們,誰來讀一讀,讀出自己那份迫切的心情?
(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可是老師覺得只讀還不夠。你看這一句“踮起腳尖”,大家做做看,悄悄地,和著輕輕的語氣讀一讀,我們輕輕地給老師送上一份驚喜吧!
(生讀)
……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掛牽”嗎?(生答)
師:運動會賽場上,老師為我們吶喊助威;寒冬來臨時,老師早早為我們打開大門;考試結(jié)束后,老師為我們細心點評……點點滴滴間,老師的愛滋潤著我們的心靈,這就是什么?
生(齊答):掛牽。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呢?
生:大聲地。
生:充滿感激地。
生:突出這個詞語。
師:大家說得都對,越真摯的語言越要慢一點重一點,大家齊讀。
誦讀不是簡單的有感情朗讀,教師要著重從詩句的字里行間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感悟到詩歌里的意象,進而體悟到詩歌里的情感,直至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只有通過系統(tǒng)化的誦讀指導,學生才能夠發(fā)乎內(nèi)、動于衷、達于言。
二、借想象拓展
著名的兒童詩詩人樊發(fā)稼先生講:“詩歌,和兒童有著一種天然的契合關(guān)系,它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zhì)。所以這樣的詩句,可以成為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容器,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詩是簡練的藝術(shù),充分挖掘兒童詩句里的留白,可以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加深理解的同時發(fā)展思維。
[課例]《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師:現(xiàn)在呀,我就是盲婆婆,孩子們,感謝你們給我送了一只會唱歌的蟈蟈。它的歌聲可動聽啦,咯咯、咯咯、咯咯……你們猜,我看到了什么?
生:您一定看到了綠色的田野。
生:您看到了小溪流動的清波。
生:您是不是還想起了童年快樂的生活?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不僅看到了這些,我仿佛還看到了書本以外的美景,大家再仿照書上的句子說一說。
生:您看到了收獲的田野,到處都是果實的果園。
生:您仿佛看到了森林里可愛的小動物們。
生:您是不是來到了我們班,看到我們在學習兒童詩呢?
……
師:孩子們,你們太可愛了,盲婆婆的眼睛仿佛一下子恢復了視力,感謝你們!
布魯納指出:“學生對學習材料本身有內(nèi)存興趣,這是最好不過的動機。”《語文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誠如本例,既立足書本內(nèi)容又有其他內(nèi)容的拓展,想象會成為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兒童詩的捷徑。
三、借創(chuàng)作表達
創(chuàng)作是想象的物化,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想象也能變成兒童詩的時候,其學習兒童詩的興趣也會更濃。由于創(chuàng)作兒童詩是上述第二點的延伸,在此不再贅述。僅以上述案例為基點,適當拓展。
[課例]《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接上)
師:帶著美好的祝愿,讓我們用手里的筆再次寫一首歌送給親愛的盲婆婆。
老師寫出了開頭,下面的內(nèi)容就看同學們的啦!
咯咯,咯咯,咯咯……
歌聲會帶著婆婆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
歌聲會帶著婆婆……
歌聲會帶著婆婆……
(生小組創(chuàng)作)
創(chuàng)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通過參與創(chuàng)作,使想象的成果變成具體可感的文字,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兒童詩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借生活體驗
別林斯基說:“兒童讀物的正面的、直接的影響都應當集中于兒童的感性,而不應集中于他的理性。”感性是低年級階段兒童心理的顯著特點,由此也要求兒童詩的教學一定要回歸到生活的本源上,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感性的基點,這樣既可以熟知生活,又可以加深理解,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
[課例]《雨后》
師:小朋友們剛才說得多么帶勁兒啊,大家一定都玩過水,那我們一起到雨后的廣場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自由讀)
師:誰來告訴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師:如果你是他們中間的一位小朋友,你準備怎樣玩得更起勁呢?
(生答)
師:看你們說得那么開心,說得那么起勁,你們一定還想把這份快樂表演給同學們看一看。誰來給大家表演表演?
(學生上臺表演)
師:哎呀,你剛才摔了一跤,疼嗎?心里怎么想?
(生答)
師:如果你們也摔這一跤,也是這樣想的嗎?
(生齊答)
師:那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與驕傲,一起讀一讀吧!
不斷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體驗,讓課本的內(nèi)容完全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的兒童詩教學一定是成功的。
以讀悟詩情,以寫激詩心,兒童詩的教學就是要在濃濃的詩情中讓學生去體會其文化氣息,讓課堂教學也染上詩性的光輝。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實驗小學)